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尼醬
摘要:一場舊時光里的花樣年華
說到十里洋場,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xiàn)出那個燈紅酒綠的“東方巴黎”,民國時期的舊上海。百樂門、和平飯店等耳熟能詳?shù)臉酥窘ㄖ税窳四莻€時期的繁華聲色,以為這風花雪月的場景只停留在上世紀的舊上海,卻不曾想到在福州還能邂逅另外一場舊時光里的花樣年華。
游過了三坊七巷,走過了上下杭,便來到這條極具民國風味街道,福州的“十里洋場”——中平路。
五口通商后,臺江逐漸發(fā)展為近代福州的商業(yè)中心,上下杭更是成為了眾多商賈聚集的地方,而在距離上下杭不到五分鐘流程的中平路,酒樓、飯館、旅社、舞廳、錢莊、當鋪、教堂、報社、私家花園等應有盡有。
作為曾經(jīng)的商賈集散地,國內(nèi)外的商人往來不斷,此處的繁華景象,風頭一時無二。
后來的中平路,也曾歷經(jīng)歷史的滄桑和戰(zhàn)火的硝煙,退去鉛華沉睡在時光的角落,靜靜等待后來者揭開她的面紗,重現(xiàn)當年十里洋場的聲色犬馬。
抖落了歷史的塵埃,蓋頭換面后的中平路以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世人眼前,曾經(jīng)燈紅酒綠的繁華,如今卻多了小資清新的格調(diào)。
復古的街道,民國風的建筑,現(xiàn)在的中平路也成了福州新進的網(wǎng)紅打卡地,吸引了許多熱愛攝影的年輕人前來拍照圍觀。
踏入中平路,會有種時光倒轉(zhuǎn)的錯覺,一棟棟西洋風的建筑鋪展在眼前,舊時光席卷而來,將我們帶入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中平路72號的光明理發(fā)店是福州最早的西洋建筑,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裝飾樸素,二層、三層中部均開拱窗,建筑上依稀還留有“光明”字跡。
中平路上的代表建筑之一就是中平旅社,前身是1914年創(chuàng)辦的和西宴臺洋菜館,這是福州第一家西洋菜館,在當時頗有名氣,當時有身份的人和趕時髦的學生都喜歡到這里用餐,能在西宴臺吃頓飯在當時也是件很時尚的事。
后來改建為中平旅社,因開在中平路上而得名,一直到2003年為止都仍在運營。
這座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西洋樓按照原貌被修繕翻新,已經(jīng)成為了這條街上標志性的打卡地。
在中平旅社邊上的灰色磚墻建筑,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但正是這座乍看之下不起眼的建筑,在當年卻是有名的高級“紅燈區(qū)”——新紫鑾。
能夠來此的人都是當時有名的達官顯赫,通常都是包車往來,當年的新紫鑾可謂門庭若市。就連翻譯《茶花女》的名人林紓也曾來此。
如今車水馬龍的盛況退去,墻上蜿蜒的藤蔓替代了那年張燈結(jié)彩的明艷,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再往后走,還有著名的南方日報社舊址,《南方日報》在抗戰(zhàn)前就有了,在當時很有名。報紙在福州解放后便已???,后改為了民間的雜居大院。
翻修后的南方日報社,明亮的白墻配搭水藍的拱形窗,外觀十分漂亮。然而遺憾的是這棟見證了歷史的老宅在2014年曾被“誤拆”,雖被緊急叫停,但損毀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不知何時才能重現(xiàn)在世人眼前。
中平路的民國風讓人沉醉,但附近同樣有一棟歷史性的建筑不容錯過。
在中亭街的對面就是青年會,這座由紅磚砌成的樓房距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陳寶琛、黃乃裳、嚴復、冰心、林徽因等眾多福州近現(xiàn)代名人經(jīng)常出入于青年會聚會探討。
如今的青年會保留了原本的建筑,現(xiàn)在是一座綜合性的消費大樓,里面有餐廳,電影院,咖啡館等等,成為了年輕人聚會碰頭的主要場所之一,也是臺江區(qū)時尚的新地標。
在中平路走的累了,可以到青年會小憩修整,餓了便飽餐一頓,看一場電影,等待夜幕降臨,在青年會上眺望解放大橋和中洲島,夜色裝點下的風景格外迷人,橋下是那條郁達夫筆下的“中國萊茵河”,秋風吹皺閩江水,眼前的風景真有讓人身在歐洲的錯覺。
不由想到郁達夫筆下曾這樣描畫青年會窗外的月夜:“在南臺的高樓上住下的第一晚,推窗一看,就看見了那一輪將次圓滿的元宵前的皓月,流照在碎銀子似的閩江細浪的高頭?!?/p>
現(xiàn)在的青年會雖然不能在里面居住了,但江水映月的盛景卻仍舊存在,縈繞在每一個游子的心頭。
開放時間:全天
最佳游覽季節(jié):四季皆宜
門票:無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qū)
附近公交站:福州青年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