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小飛俠
深山靜處,藏匿東方古堡
車子駛出擁擠的城市,按著導航,慢慢向山野靠近。旁邊早起的小伙伴毫無倦意,興奮得往外面左看右瞧,經過了一都鎮種的一大片枇杷林,突然轉過一個山頭,便遠眺到了寨子。 “這真是東方的城堡!”麗興奮得脫口而出。
東關寨在我們之前在畫冊里見過,而真正出現在我們面前,又是另一種感覺,是一種恢弘博大的直接印象,這就是我和麗麗每次都想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些古建筑的的原因。不去看它們繁復的雕花、活靈活現的石刻、精巧的設計,就永遠無法理解勞動人民的智慧。
我們到了大門口,正好遇到還居住在寨子里的何氏后人,看到我和麗在瞎逛,說正好可以給我們講講故事,讓我們非常驚喜。
穿越時光,屹立百年不倒
大門口墻上的資料寫著“東關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位于一都鎮東山村半山腰,土木結構,分上、下兩層,被譽為“清代古城堡式建筑的代表”。”無疑彰顯著這座古堡悠久的歷史。
“這個寨子創建人姓何,所以后人也都是何姓,現在已經傳到第13代了。東關寨取名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依山而建,四周高筑厚圍墻,墻厚2點多米,高10米,寨子是一種防衛性極強的建筑。過去沿海倭寇橫行,燒殺搶掠,為了抵御侵擾,一般聯合宗族或獨立宗族籌建莊寨,我們東關寨多是何姓的村民。紫禁城有999間房間,你猜這里面有多少間?”老人家問。
功課不太夠,我們只好搖著頭說不知道。
老人家笑著說“足足有99間,有時間的話,可以都走個遍,這樣你們才能真正看到這個地方的精妙之處。寨子以中軸線,有兩進兩層一后樓院,布局嚴整,固若金湯。把軍事防御和居民生活的功能都考慮在設計里。”
看到寨門很厚,我們靠著拍照,老人說“這個是重陽木呢,有30厘米厚,你們可以摸摸看,感受一下。門框上面還有出水洞,用來傾水滅門口火。如果敵人火攻,就這兒放水。”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出水口。
寨門口的墻上有幾幅宣傳畫,介紹著寨子的歷史和另外幾處遺址,據說有王安石揮筆寫下的“三生石”。
老人帶著我們環繞寨子走著,“這里是跑馬道,又叫環寨嗩廊,是用來騎馬巡邏的,足有2米寬。墻面上還有射擊(瞭望)孔,是當時用來防范敵人的裝置。而且雖然古堡是一整個包圍的,也內設防火墻,天井下有防火水缸,寨內有好些個井,保證有外敵進攻時水夠用”。我們從城內的槍口向外看去,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
走在寨子里,還驚喜的遇到美人靠,麗打趣到“快來做下美人”,說著就坐在了美人靠上,笑盈盈的。
“這里也是經歷過戰火的。據說早年劫匪曾圍困此寨63天,最終敗興而去。1935年,羅漢里革命根據地80多位游擊隊員被困寨中。國民黨省保安團以一個連兵力包圍此寨并搶占寨后山頭,不斷地向寨內開火,但最后也是灰溜溜地退走。”
“過去是一個家族住在一個寨子里,平時鄰里近,熱熱鬧鬧,吃個飯,端個碗出門,可以一路嘮嗑吃到百家菜。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在鄉里做事了,慢慢大家也搬出了這里,房子不住人,就慢慢破敗了,只有少部分老人,還住著。”老人家帶著我們參觀了東關寨內部。
老人家帶著我們慢慢逛,我不禁想到中國有莊寨、土樓、圍樓,和西方城堡有異曲同工之處。建筑取材造型就近取材,建造出人們最堅固的家園。
“ 如今,永泰大力發展莊寨,東關寨也“修舊如舊”的展現在大家面前,之前倒塌的十幾間房屋修好了,不安全的地方都加固了,現在來寨子里玩都很安全了”老人說。
不覺以是夕陽西下之時,謝別老人家,我們出了寨子。
古榕聽濤
東關寨旁邊的小坡上還有古榕聽濤的景點,古榕樹冠下,夏可避暑乘涼,聽村民說,這棵小葉榕樹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樹圍巨大需要幾個人才能合抱。你也可以靠著橫出地面的樹根拍照,像靠在大樹的懷里一樣。
旁邊有幾戶人家,門口種著一些菜,也是老人家住的房。我們和她攀談,她應聲回到“年紀大了,適應不了大城市,住在村里也挺好的。我們做完農活后,曬曬太陽,偶爾和孩子們打打電話,現在手機多方便啊。他們有時候也會回來呢。”老人有些年紀了,她的老伴還在屋里屋外的做事,步履蹣跚。
和麗計劃等下一次一都鎮的枇杷成熟時,再來這兒。
Tip:
停車場:東關寨前有一片大空地,可供停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