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喜東東
說起來,福州并不是一個小眾的地方
任誰,都能說出“三坊七巷”、“鼓山”這樣的景點
可即使是這樣,這里仍然是有小眾的地方存在著的
倉山老洋房,仿佛見證著歷史記憶的變遷,留著老福州的味道
它溫柔有趣的風格,恰到好處的市井味和煙火氣,
三餐四季沒有很匆忙卻足夠充實的日常,
甚至是空氣中彌漫著的烤面包和咖啡的香氣,
無一不令人著迷。
有人說,倉山老洋房是適合一個人來的景點
無論是你想安靜地在小道上散步
還是熱血地騎著單車穿梭在老洋房的大街小巷
都能在這里感受到“自在”兩個字的深刻含義。
相守或凝望,暖意與溫存作伴
在這里,我遇上了陳阿姨,那天剛下完一陣雨。陳阿姨說雨后的空氣更清新,所以適合她那般無所事事的人出來信步。
由于百度地圖上定位不到領事館的位置,所以便向陳阿姨問路,陳阿姨倒是很熱情,“離這兒很近,我正好在散步,帶你上去吧。”一路上,我和陳阿姨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
簡單地交流后,發現陳阿姨是只身一人住在老房子里,她說孩子們已經在上海買了房子,每年就過年的時候回來一趟吧,碰上工作繁忙的時候,沒有回來也是很正常的事,老伴在兩年前已經離開她了。
她很平淡地描述完這些,我卻顯得有些激動,“阿姨,孩子們沒讓你去上海和他們一起住嗎?”
“有啊,可是也習慣待在這里了,自在。而且和老伴兒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了,只有這里才有他的影子。走了就找不著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這里,覺得心疼陳阿姨,但是我分明在她臉上看到了幸福的樣子。
大概是兩年前,那時候我剛剛步入社會,發了燒想要請假。于是,我給公司領導打電話,說今天能不能休息一天。領導有點嚴肅地說“公司不比學校,這樣臨時請假,工作進度就要跟不上了,而且這眼看快過年了,這個節骨眼上,大家都忙,落下一天的工作,能補得回來嗎?”
我說我是真的不舒服,領導無奈嗯了一聲:成吧,不過滿勤是沒了,而且還要再扣兩百。
掛了電話,我卻始終睡不著了,內心糾結了很久,還是選擇去上班了,因為那時候我的工資才三千,而這兩百對我來說,很重要。
還記得那天,我的腦袋就跟灌了鉛一樣,可是還是需要加班加點完成工作。
那時候,我用指甲掐著自己的手,心中默默告訴自己,發誓再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了。
我所理解的幸福生活,就是不用違心地活著,并不是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期間,經過在小巷子的深處,榕樹肆意生長的枝葉和千萬須根如瀑布般垂下仿佛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把灼烈的陽光擋在了外面。
仿佛能想象到,平時這里的居民時長坐在樹下乘涼,悠閑與自在仿佛幽幽地溢出了畫面。
跳脫隱巷,美學在右
當我陷入沉思的時候,陳阿姨提醒道:喏,這棟白色的房子就是領事館了。
“以前老伴還在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牽著手來這邊散步。樓下是用來參觀的,樓上早就已經成為辦公室來使用了,每天也都有人在打理這座領事館。”
門口的保安大叔看到我們,和陳阿姨顯得有些熟絡,他們簡單寒暄后,并且詢問了我來的目的后便開門表示允許我們進入。
剛進門,映入眼簾的便是兩個歐式風格的水池,其獨特的建筑文化夾雜著法式悠閑與精致,融合出極富異域魅力的裝飾藝術,更加凸顯建筑的磅礴大氣,沿著水池拾階而上,猶如漫步在香榭麗舍的大道上一般奢華典雅。
白色的外墻即使有些泛黃倒也一點都不缺乏獨有的歐式大氣之風,這里似乎在輕描淡寫著歷史的洪流,印刻著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戰敗后的那段滄桑歲月。房間內盞盞暖黃色的燈光讓人不禁覺得心生溫暖。同時也讓這些年來一直熱愛旅行的人們心生向往。
跟著陳阿姨進入室內,大氣的門與窗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表現著富麗堂皇的模樣,在這片建筑物中鶴立雞群,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我更愿意相信經受時間考驗的建筑是具備包容性的。的確,現代、跳躍的色彩在這座老宅里毫無違和,反相得益彰。
挑高的白色穹頂如同天空包容一切。房子每一處的雕塑似乎都帶著生命的溫度,靜靜佇立在這處空間中。室內巨大的木桌上,也許管理人更愿意保持它最原始的樣子,所以也沒有過多的擺設,但是從顏色到造型,依然充滿了戲劇性。
一男一女工作人員在里面有條不紊地和到來觀光的游客進行講述。里面還是有些空蕩,顯得些許冷清。徑直走上前,推開門,便能看到江,蜿蜒的江水從領事館的一側緩緩淌過,和雨后藍得透徹的天空相交輝映,將時間凝滯成了一部膠片電影。
陳阿姨笑笑說:還是覺得在福州更自在啊。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親切。
也是,曾經看到一句話,設計的本質是為了找回本質的設計。我們愿意長久擁有的,必定是回歸的、舒適的。我們激賞藝術家,因為他們擅長從尋常的生活里找到靈光,并將之轉化為美。這是領事館之美。
但是流淌在我們內心的美的存在大概也是有每個人不同的模式,仔細澆灌它,器物與器物之間便會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你是你生活里的藝術家。
千帆過盡,唯留一人一事
如同陳阿姨內心的那些小執念,可能是和老伴一起走過的路,一起看過的風景。可能是家里棉被的味道,冰箱里的半瓶牛奶。甚至有可能是福州的一陣風和一場雨。
我似乎也能夠明白阿姨為什么堅持要一個人留在福州的老房子里,因為這里有那么多無可替代的生活印記。
其實就如文章前面所說,有人可能會覺得陳阿姨算是孤寡老人吧,有人覺得上海更加繁華熱鬧。對于那時候的我而言,不幸福的生活,大概就是不停地妥協吧。
而現在,我依然還是這樣堅信著。
我問“阿姨,有時候你會孤單嗎。”
陳阿姨咧開嘴笑了:你說人死后會去天堂嗎,我覺得人根本到不了天堂,因為人死后,靈魂會飛向天空,但在碰到云彩的那一剎那,就會變成雨落下來。
在倉山,如果有一條街道,可以體會歷史,擁抱自然,感受藝術,
如果往小了的方面說,
這條街道安靜 、淡雅,
還有近乎于凝固的時間和讓人心情無比舒爽的安靜。但是所有的故事都在一場雨后盡情抒寫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