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首頁 >>游記攻略 >>老君講古泉州清源山里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老君講古泉州清源山里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 張三

  • 2021年2月
  • 泉州
  • 清源山

當我們游覽清源山時,不僅觀賞美麗的風景,了解滿山的歷史文化,還喜歡在登山時聽聽那些美麗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爬山話仙,說說山里的故事。
01
老石匠與老君巖
老君造像是誰雕鑿的?
老君巖

老君巖是游客朋友們走進清源山時最常去的一處景點,這座技藝高超的石雕座像存在了太久的歲月,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老君石雕。如果同行的友人慕名問道:“老君造像為何人所雕?”該怎么回答呢?
根據縣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史志語焉不詳,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雕鑿者的身份撲朔迷離,但是民間傳說卻從另一角度補充了這一空白。
道教圣地
相傳老君巖石像是宋代南安石礱一位老石匠所雕。清源山西側的南安麒麟山下,有聞名遐邇的“石礱石”,老石匠家中世代以打石為生,他擅長鏤獅鑿龍,雕塑菩薩,一門手藝出神入化,有著不小的名氣。
后來,當朝皇帝要建皇宮,便在福建泉州府招募能工巧匠,身懷絕技的老石匠便被召到京城整整干了十二年。皇帝十分喜愛他的手藝,于是皇宮建好后又派他繼續去修陵墓。老石匠又干了六年,好不容易要竣工了,卻發現皇帝在皇陵里裝了機關,只等陵墓建好工匠們就會慘遭毒手。

危急關頭,老石匠想出一招“金蟬脫殼”,他對監工說“南安石礱石白又不反色,取來鋪墓埕最適合”,監工便令他帶著一行人回了泉州。待石料上船后行至半途,老石匠假裝失足落入江中,押船的兵丁都以為他被浪濤卷走了。
于是乎,拾著一條命的老石匠便連夜帶著兒子來到清源山,自此隱姓埋名打石謀生。那個時節道教盛行,清源山里有道觀、道士,老石匠看見山下有塊大石頭,造型獨特,便與山中道士相商之后,歷經幾百個日夜,打造了這尊稀世珍品——老君造像。
02
南來北往“第一山”
“第一山”石碑后的故事
第一山
不管何事何物,若被冠以“第一”便名聲在外,當我們沿著石徑走到清源山千手巖,一塊蒼勁有力的“第一山”石碑便映入眼簾,這方碑刻有著一段南來北往的曲折經歷。
說起那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平生愛石如命,見石便拜,紹圣四年他從汴京乘船南下往揚州赴任,途經盱眙縣時上南山遠眺,只見峰巒起伏,逶迤不絕,即景生情,口賦七絕一首“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其論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后來揮毫書下“第一山”三字,立碑于江蘇南山。
紹興年間,又有尚書李邴酷愛書畫,幾經周折保存了米芾的“第一山”墨跡。后來,李邴移居泉州在清源山隱居,見山川峻秀,便把“第一山”刻于石碑立在妙覺巖下,此為“南來”。
再說明末戰亂之時,江蘇南山上的“第一山”石碑被毀,直到清代,泉州人氏郭某到江蘇盱眙縣當縣令,便把清源山上的“第一山”拓紙帶回盱眙,刻石立碑于南山原處,此為“北往”。所以如今所見南山上的“第一山”與清源山上的“第一山”是一樣的。

03
天侶呈瑞的美好傳說
清源山里的情侶樹
情侶樹

行至清源山彌陀巖,在飛瀑邊的危崖上有一對交纏而生的奇樹,一株是被泉州人稱“情樹”的榕樹,一株則是有著“千歲樹”美譽的重陽木,它們根相盤,枝相纏,難分難舍數百年,流傳著一段忠貞不渝的美好傳說。
相傳古時候清源山腳下住著一位家財萬貫的李員外,單生一女名喚阿蓉,二八芳華,天姿國色待字閨中。一日,李阿蓉隨母到彌陀巖禮佛,巧遇每天到山中習武練劍的秀才吳重九。

兩人一番交流,一位是文武雙才的有為青年,一位是情竇初開的妙齡少女,于是便私定終身。不料這一幕被三蟒洞蛇妖撞見,蛇妖覬覦阿蓉的美貌而心生歹意,便化身為一名美男子,趕在吳重久前到李員外家中提親。
李員外有心考察一番蛇妖所化青年的才學,令他以院前的刺桐花為題作詩,蛇妖略一思索,獻上吳重九在清源山吟過的《刺桐花賦》,博得了李員外的賞識,定下了親事。
李阿蓉回家后得知這一消息花容失色,卻認得《刺桐花賦》乃吳重九所作,趕忙將其中隱情連同與吳重九私結鸞盟之事告知母親,轉與父親相商。李員外得知后大怒,責罵女兒行為不端,執意要將李阿蓉出嫁。
待吳重九來提親時,又遭李員外一番斥責,轟出門外。李阿蓉聞訊趕到吳重九居室安慰,卻被蛇妖尾隨而來劫奪。吳重九揮劍與蛇妖大戰,從老君巖打到清源山頂,又從山頂斗到彌陀巖。

后來,吳重九終因久戰乏力,又中了蛇妖的毒霧,在彌陀巖含恨而逝,李阿蓉悲痛欲絕,自刎于吳重九身側。翌年春天,彌陀巖畔長出一株重陽木與一株榕樹,相擁合抱,渾然一體,都說是吳重九與李阿蓉的化身,人們崇尚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天侶呈瑞”的傳說便流傳開來。
04
清源洞竟通洛陽江?
一根扁擔的故事
清源洞
人們所熟傳的清源洞所處位置近乎山巔,傳說中裴道人斬蛇后坐化于山上的石洞中,那時郡中的人們為了感激他除妖的恩德,將裴道人的肉身泥塑起來供奉祭祀,所以清源洞又稱為蛻巖,那么清源洞通洛陽江的傳說又是怎么來的呢?
據說很久以前,泉州城內有位鄉紳,見裴仙坐像稍有破損,便鳩資雇了一位塑佛匠前往清源山中整修。都說裴仙坐像下有個窟窿很深,可是究竟有多深,無從查驗,誰也不知道。


到山里整修的塑佛匠也好奇,于是他拿一竹竿向里頭一探,果不見底,又用繩子系了一塊石頭拋下仍然無果,遂作罷。趁著塑佛匠停工吃飯的空檔,他的小徒弟也來了興致,學著師傅的模樣把扁擔系在繩子上往下探,結果一不留神,叫扁擔給掉窟窿里去了。塑佛匠回來后找不著扁擔,一番盤問后哭笑不得,此事便不了了之。
誰知這故事還沒完,過了一陣子有個居住在洛陽街的商人來到塑佛匠的店鋪里,說丟失的那根扁擔被他給撿到,老師傅自是驚疑不定,問商人如何就斷定撿到的扁擔就是他所丟失的。
只見那商人拿出扁擔來,上刻“整修清源洞裴仙塑像用”幾個字,上面還署著年月日哩!塑佛匠忙問商人哪里撿得,卻聽商人說道是行舟在洛陽江時所撿,塑佛匠恍然大悟:原來掉進清源洞窟窿里的扁擔,溜到洛陽江去了!自此,清源洞通洛陽江的民間傳說便流傳開來。這個傳說雖然頗為離奇,卻為清源洞再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清源山中多故事,這些故事藏于草木里,隱于碑石間,當我們造訪山林,拾取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游山賞景的旅程又多了幾分生動。三五好友一起游清源,聽小伙伴講山里的故事,亦或給遠來的朋友介紹山里的故事,走到哪講到哪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