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紅紅的辣椒
百余年前,福州馬尾,一場“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點亮了中國近代船政工業之光。馬江之畔,誕生了第一艘中國造千噸輪船、中國第一艘鋼甲兵船、中國第一艘魚雷快艇……
時迭歲替,船政文化歷經百年依然熠熠生輝,乃閩都文化四大品牌之一,是您來福州旅游打卡不容錯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一站,讓我們相約福州馬尾,一起打卡船政文化點,收獲滿滿的自豪感!
01
打卡馬尾造船廠舊址
亮點:輪機車間、繪事局、鐘樓
沿著江濱東大道驅車前往馬尾老城區,橫穿馬尾造船廠舊址的高架橋是必經之道。位于高架橋南側的馬尾造船廠舊址不可不看。
在這里,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867年的福建船政輪機廠(輪機車間)。這是一座單層紅磚建筑,平面呈長條形,墻腳用青石、墻體以紅磚砌就,鐵鑄圓柱支撐著斜拉式木構架,雙面坡頂。打卡輪機車間,你會發現,車間縱向兩端各開有一個雙扇門,這有什么講究嗎?
原來是為了便于原料和產品進出。那兩側墻壁每隔一米多即開的一扇長方窗,又是做什么的呢?對,是用于采光,方便工人們作業的。
到馬尾造船廠舊址打卡,你還可以看到一座兩層的紅磚樓,底層是船政制造蒸汽機的車間,時稱“輪機廠”。樓上則是設計船體和蒸汽機樣式、繪制圖紙的場所,時稱“繪事院”。這里可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最先設立的工業設計所,套用一句眼下的熱詞,便是“智造中樞”。
在馬尾造船廠舊址,大家還可看到一座白色塔狀單體式建筑,這就是傳說中的“鐘樓”。其建成于1927年,高18.2米,上下共計5層,鐘樓底層正面的楣額上有“總務處”字樣。問題來了,總務處何為?腦補下,就是清代船政的辦公處。
02
打卡船政文化文博點
亮點: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江海戰紀念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位于馬尾昭忠路馬限山東麓,是我國首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展示中國船政在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當我們來到馬尾昭忠祠,它正語氣凝重地向我們敘談福建水師遭到法國軍艦突襲奮起反抗的悲壯歷史。”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序言,序言中提及的馬尾昭忠祠,成了人們來福州旅游的打卡網紅點。
馬江海戰紀念館與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相鄰,大家參觀罷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即可到馬江海戰紀念館打卡啦。
1984年,在馬江海戰100周年之際,馬尾昭忠祠被正式命名為馬江海戰紀念館,昭忠祠是當年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陣亡將士,由署理船政大臣張佩綸奏疏清廷修建的,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3
打卡船政格致園、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亮點:船政衙門、全國最大郵筒
與馬尾造船廠舊址南北相望的船政格致園,由切割車間、官廳池、復建后的船政衙門、前后學堂和船政時空隧道組成,重現了當年船政的輝煌。
船政衙門位于舊衙門旁,衙門上刻有“總理船政”四個大字,門口擺放著一對雌雄石獅,大家別“小”看了這對石獅,它們可是官署的,雕刻于1867年。衙門東西廂房陳列室里的羅盤、時鐘等船舶零部件,全是如假包換的真品。
大堂匾額上書寫的“開物成務”格外引人注目,問題又來了——啥意思?從字面上說,就是通曉萬物的機理,就能完成天下的一切事業。在此則特指船政掌握了科學技術,知道了萬物的機理,就能完成船舶生產的一切任務。
前后學堂則是“學霸”輩出之地。對中國近當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嚴復、詹天佑、高魯、魏翰、陳季同、鄧世昌、薩鎮冰等人,當年都是從船政學堂走出來的。
馬限山下的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推動船政文旅產業發展的關鍵項目之一。步入街區,在福州郵政重設的馬尾船政郵局門口,你會發現一個“巨無霸”仿清代的銅制鑄龍郵筒。這也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郵筒——到此打卡拍照發朋友圈是必須的!目前,福州市、馬尾區文旅部門等正力爭把船政文化景區打造為國家5A級景區。
此站打卡即將收官,下一站我們還將從馬尾出發,帶你開啟包括羅星塔在內的福州海絲史跡之旅,敬請期待!
線路推薦
線路1
(一日游)
馬尾船政格致園——船政古街——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線路2
(一日游)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昭忠祠——羅星塔——閩安協臺衙門——閩安樓——亭江炮臺
線路3
(兩日游)
D1羅星塔——迥龍橋——亭江炮臺——東岐碼頭
D2瑯岐龍鼓度假村——紅光湖公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