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麥熊哈哈
還有不久就是春節啦,大伙兒是不是已經在規劃牛年福州旅游計劃了呢?哪里最適合牛年開春游?那當然是這些名字都帶“牛”的景點了,聽說去了還能沾到牛氣哦,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金牛山
眾所周知的“牛”
說起金牛山,想必大家腦海中出現的一定會是“金牛山公園”,但其實福州的金牛山不止一座哦!
福州有兩座“金牛山”。一座在鼓樓區洪山鎮的洪山橋之西,據說此“金牛”原在金山寺之南的金鎖江。《閩中記》記載:“昔有漁父垂釣得金鎖,引鎖盡,見金牛奔涌。漁者急挽至岸,牛斷,猶得鎖長二尺。”之后金牛沿閩江北馳,化作一座青山,故稱金牛山。今辟為金牛山公園,有黃銅鑄成巨大“金牛”雕塑。清魏秀仁《臺江竹枝詞》寫道:“三烺峰下搖櫓秋,萬玉潭邊系釣舟。釣得金崎一金鎖,不知鎖盡有金牛?”此“金牛”便是現在的“金牛山”。
另一座在閩侯縣祥謙鎮峽南村北部,今烏龍江大橋的南橋頭。形若金牛狂奔,隔烏龍江與彼岸的清涼山對峙,又稱“狂牛嶺”。
牛崗山
煥然一新的“牛”
牛崗山最初得名是因為其形狀像一頭公牛,故名“牛公山”,該名稱在《閩都別記》中便有記載。因地理位置遠離城市中心,且被一大片村莊、農田所“包圍”,牛崗山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并未為人所知,甚至一度在地圖上被誤標注為“牛港山”。
如今,這里經過改造,已經成為了福州首個集山、水、植物、休閑步道于一體,具有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作用的綠色生態公園。
牛山
低調閑適的“牛”
若有朋友去鼓山游玩過,一定對牛山略有耳聞。晉安區鼓山南麓的鼓山里下院村,有巖像臥牛,所以稱牛山,或稱牛眠崗、臥牛山。明《八閩通志》說:“府城之首山也。山巖渾成,方圍數百仞,如臥牛狀,故名。”《榕城考古略》也說:“全體皆石鑿,數百級而登,兩旁皆古樹根盤石上,上有黃石公廟,前有溪,名子房;有橋曰圯橋,皆緣黃石而附會之者。”
牛頭寨
知錯能改的“牛”
在晉安區宦溪鎮鼓嶺山上,有崖如牛頭,說這只“牛”知錯能改,其實是源于一個傳說:據說此崖石牛成精,到后山南洋村吃了許多番薯和谷子,致使農民顆粒無收,餓死無數,因此犯了天條。玉皇大帝大怒,即派雷神下界除害。果然,一聲雷響,火光萬丈,牛精被炸沒了耳朵、牛角。后人有詩曰:“仙牛何事不耕田,躲在青山只偷閑。無怪農夫疲種谷,朝朝夕夕盼豐年。”
但被懲罰的它,在人間可是幫了一個大忙:明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四月,倭寇從連江登陸來犯。時戚繼光部下湯將軍在牛頭崖上筑寨,稱“牛頭寨”,打退倭寇的進攻。
青牛洞
避世絕俗的“牛”
于山,不少福州人都去過,但這里的青牛洞卻鮮有人注意到,如此低調,宛如一個絕世避俗的老者。
在鼓樓區的于山上有石洞,洞口有石青色,如牛,故名。清林直《青牛洞》詩寫道:“洞口青牛臥,蒼然隱暮煙。牧童強解事,吹笛晚風前。”清楊叔懌亦有《青牛洞》詩:“古洞封白云,地僻鮮行跡。緣磴藤蘿枝,夕陽掛石壁。”
牛壟山
悠然自在的“牛”
在長樂區玉田鎮的東渡村。“壟”為山谷,即牛之山也。山高533米,登山之峰東望,可看海上日出。也因山高,云霧繚繞,氣象萬千,特別是清明前后,風起云涌,溪流秧綠,有“牛壟撐云”等自然景觀。所以有詩曰:“平田千頃綠映稠,水繞山阿出澗流。門掩落花春自晚,畫檐時聽鳥聲幽。”如此風景,游客身處其中,定覺得悠然愜意!春節可以去打卡哦~
石牛山
沉穩巍然的“牛”
在閩侯縣大湖鄉梧桐里,主峰1116米。山上有巨石,牛面,因稱“石牛山”,亦稱“牛牳山”,夏無酷暑,冬不結冰。且古樹與蒼藤交錯,奇峰同危巖比肩。有一線天、駱駝峰、玉柱峰、將軍巖、孔明巖等景觀。既有急流險灘,也有潺潺流水,空山傳響,鳥語花香,有八閩“西雙版納”之稱。
牛頭漈
精神矍鑠的“牛”
在閩侯縣大湖鄉石牛山的三疊井景區。“漈”為“瀑布”也。牛頭漈為采蘭溪最高的一處瀑布,崖壁呈倒三角形,恰似牛頭,因稱“牛頭漈”。潭邊有一巖石形像觀音,所以也稱“觀音坐蓮臺”。
看這瀑布出水如此暢快淋漓,想必“化身”在這里的牛一定精神矍鑠!
沒想到福州還有這么多與牛有關的景點吧,看完是不是覺得有被科普到了呢?如果你還知道其他與“牛”相關的景點,也可以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哦~
來源: 清新福建 文旅之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