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首頁 >>游記攻略 >>泉州漫步小巷 舟楫相望

泉州漫步小巷 舟楫相望
  • 2021年3月
  • 泉州
  • 泉州

【刺桐藏寶圖 · 尋寶水門巷】

水門巷起于中山南路,西至竹街,斜通伍堡街,是泉州有名的巷子。

巷雖小,卻寫滿歷史。元朝時,泉州地方長官楔玉立擴城,在此設立南薰門,即七大古城門之一的“水門”,小巷因此得名。千年前的水門仿若水鄉,舟楫往來,絡繹不絕,遠渡重洋而來的“蕃人”,駕一葉輕舟,從破腹溝外劃入水門關口,到岸上的“古海關”市舶司報關,商貿往來由此開始。

巷雖窄,卻商貿繁華。清代,鑄造鐵鍋的“鼎寮”藏身巷尾,滿面煙火色的工人,在爐火升騰中,造出一口口好鍋,銷往全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竹梯是居家必備良品,有人瞄準商機,買來竹子自制竹梯,很快銷售一空,效仿之人逐漸增多后,這里便成為“竹器巷”;沿著四通八達的水路,一船船來自安永德的竹子和杉木漂運而來,輾轉集中到城南交易,這里是杉行業交易基地。

巷雖短,卻美食眾多。巷口的炸棗、巷中的面線糊、巷尾的炸果,小巷匯聚了眾多泉州名小吃。每到冬季,閩南人習慣“補冬”,狗肉、羊肉、鵝肉香氣四溢,小巷慢慢衍變成“補冬巷”。

巷雖老,卻信仰鮮活。觀音宮里奉祀著觀音;三義廟里供奉著劉備、關羽和張飛;水仙宮里敬拜的是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及田都元帥。宮廟里裊裊香火,詮釋了泉州這座信仰混搭之城的多元包容。

水門社區

跨渠連巷小橋流水

咱厝“水上威尼斯”

古泉州城,水系發達,唐代子城、羅城遺留下來的壕溝、池塘,經過宋元時期疏浚開拓,逐漸連接成為排水渠道,大小溝渠遍布市區。這些縱橫交錯的八卦溝渠上方,大多建有石橋,一個就有三座古石橋。

橋邊紅磚古厝錯落

橋上鵲鳥結伴嬉戲

行至竹街盡頭,一座名為“鵲鳥橋”的石橋,橫亙于八卦溝之上。石橋規模小巧,橋面稍顯狹窄,由水泥石板鋪設而成。古橋兩側,則建有由灰磚壘砌而成的低矮護墻。橋畔兩側分布著錯落有致的房屋,是典型的紅磚古厝閩南建筑。遠遠望去,猶如懸空漂浮于水面上,頗有幾分“水上威尼斯”的韻味。

在“鵲鳥橋”下方,有一條淺淺的水溝。據有關史料記載,舊時,這座橋上經常有成群結隊的鵲鳥,停歇在此處嬉戲玩樂,因而被附近的居民稱為“鵲鳥橋”。

而在宋元時期,這條水溝還曾是連接泉州、晉江兩地的重要商船貨運水道,經常能夠看到外商用小船將貨物沿水溝運到市舶司,河上過往船只頻繁,十分熱鬧。

通糴橋買賣大米

“七板橋”難覓蹤跡

距離鵲鳥橋不遠,有一座稍微大點的古橋,橋名“通糴(dí)”。橋下的舊石板埠頭,是泉州舊時貨物交易、買賣大米的地方。如今埠頭被鐵欄桿封住,通糴橋也被水泥加固,更多成了往來居民通行的要道。

繞行水門社區,還有一段寬約6米、長4米多的水泥路面。如果不是底下河水流過,可能很難想象這曾是一座古老的石板橋——興橋。

“大家平時都叫它‘七板橋’”,巷中一位阿姨說,上世紀80年代,橋還是最原始的石板橋,有七條石板并排鋪起來。上世紀90年代,石板橋被鋪上水泥又拓寬,就與普通的路面別無二致了。

水溝巷2號

市舶司遺址水仙宮

“水門老人”靜默守護

繞過竹街,沿著八卦溝向前,一堵粉墻一方舊碑靜立在古巷盡頭。這是遠近有名的水仙宮的外墻,這座水木石結構的古寺廟,整體沿襲了傳統閩南古建筑風格,宮殿由前后兩殿、東大廳、石埕等組成,面積近200平方米。

水仙宮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北宋元祐年間,這里曾矗立著掌管海上貿易的泉州市舶司。到明成化八年,由于市舶司遷往福州,部分遺址被改建成宮廟,宮內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及田都元帥等。民國以來,水仙宮被占用,成為南薰小學的校舍,學校后易名花橋小學、水門小學。

今年82歲的吳秀滿,她家離水仙宮僅120米,她的小學生涯就是在水門小學度過的。那時候,她經常看到小小的舢板船,從附近三堡渡頭的破腹溝外,劃入水門巷的水關口,穿過小學校舍,船上漁夫推桿,載著一袋袋海蠣殼或果蔬而來。

“古城原有7個城門、7個水關,水門水關就在此地。這里曾經舟來人往,八卦溝連通大海,古代蕃人商船外舶在港口,再換小船沿這水路,到市舶司繳稅清關。”吳秀滿幼時的印象中,這里留存了太多關于泉州海絲的記憶。

上世紀90年代末,退休的吳秀滿搬回水門,水門小學建了新址,搬出了水仙宮。眼看著見證泉州海絲繁華的市舶司荒廢,老人家心疼不已。于是,2003年,她和社區7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協商,成立了“市舶司保護小組”,從此開始了義務保護、宣傳“古海關”遺址之路。

2005年,老人們發動社會人士捐款,修復部分遺址建筑,并設置了市舶司紀念室;2007年,紀念室在暴雨中坍塌,保護小組經過三年多的集資、籌備和重修,于2010年正式開放泉州市舶司文史紀念室,里面陳列著圖片和文字資料,供人閱讀。

十幾年來,這支隊伍壯大到如今的14人,大伙平均年齡70來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