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首頁 >>游記攻略 >>泉州,一個精彩無比的南國城市

泉州,一個精彩無比的南國城市
  • 2021年5月
  • 泉州
  • 泉州
  • 588元

近年來古城泉州成了熱門的旅游城市。這座城,背山面海,向陸路旅人和水上來客,展示的是不同的面貌。
當外國的商旅于夏初隨著南風進入泉州港,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紅彤彤的城市。滿城刺桐花開,在這火紅的身影里,他一遍遍地念叨著,這個神秘的名字:刺桐,那宏偉美麗的刺桐城。
開元寺雙塔,圖源:泉州影像
這里是泉州,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座港口之城,以開放之姿擁抱著一切。

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吸引了大批外國客商。他們帶來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也帶來了自己的信仰?;浇?、伊斯蘭教,印度教、摩尼教等世界各地的宗教相繼而來。


30多種教派在這里留下痕跡,是一座真正多元的宗教博物館。泉州西街附近,方圓不過幾公里,并列著佛教的開元寺,伊斯蘭教清凈寺,道教的關岳廟,還有儒家孔子文廟以及媽祖的天后宮。在這里,神祗與世人為鄰。


而在另一面,泉州卻很“固執”,恪守傳統。
自有西晉永嘉之亂起,大量晉民南遷,士大夫家族“衣冠南渡”,把最正統的中原文化帶到閩地,因三山一海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得中原文化傳統在閩南地區延伸。

金魚巷古城南音閣公益演出

如今,這些傳統依然流傳著:閩南語保留著晉唐的古音,抑揚頓挫又飽含深情;南音沿襲著方言古韻,演繹千年雅樂;紅磚古厝依然堅挺,訴說過往傳奇故事……它們早已融入泉州城的生活中,烙印在泉州人的骨子里。

這里是泉州,一個精彩無比的南國城市。山與海,中原與海衢,本土與世界,達成某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豐厚歷史在這里沉淀,多元文化在這里交融。當我們漫步泉州街頭,目之所及皆是勝跡。
走進「世界宗教博物館」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這里有超過六千座的廟宇,五步一寺,十步一廟,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神明,約有500種之多!活脫脫的一個“世界宗教博物館”。

開元寺多元宗教藝術寶庫

開元寺不在山中,坐落在最繁華的市井,紫云屏一墻之隔,將塵世與佛國世界相隔。

開元寺具有明顯的時代和皇權特征,初名“蓮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歷時22年的建造而成東西兩座石塔,以其近50米的高度,占據著古刺桐城的制高點。


1300多年來,開元寺多次重修、增建,不斷融合其他宗教藝術,在這里不僅可以找到婆羅門教、印度教的痕跡,也能發現基督教藝術的影響。

斗栱上雕有“飛天樂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鳥、基督教天使和中國飛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圖源:泉州影像
天王殿內的石柱上有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師所書。

清凈寺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寺


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傳入泉州,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清凈寺便是現存的一座最古老的阿拉伯風格的寺廟。


我國東南沿海的清真寺除了清凈寺,其他寺都漢化成了標準的中國殿式建筑,因此,要游覽正宗的伊斯蘭寺廟,清凈寺是個不二選擇。


泉州文廟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筑群


泉州府文廟,建筑規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廟建筑群,是福建地區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筑群。


天后宮中國現存年代最久、規格最高的媽祖廟

泉州的另一大民間信仰是媽祖信仰,也是中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媽祖也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祭祀她的廟宇也叫法不一,有媽祖廟、天后宮等,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建筑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


這里是外來商人、貨物進入泉州城的第一站。同時,也是出海的人祭祀海神媽祖之后,順著晉江通往江口碼頭或者石湖碼頭前往海外貿易的第一站。


尋訪海絲遺跡

“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在詩詞、游記、文獻里,我們似乎可以想見彼時泉州的繁華。而“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不是只被文字記錄,更是被刻在大街小巷,留在古城的身體里。


九日山祈風石刻祈風儀式的見證

古代帆船在海上航行主要依靠信風,所謂“北風航海南風回”。宋時,出入泉州港的許多外國船隊,夏季御西南風而來,冬季順東北風而去,一年兩次,十分熱鬧。

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員,每當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節,特為中外商人舉行“祈風”或“祭?!被顒樱淠康氖恰百虏糖?,舳艫安行,順風揚帆,一日千里,畢至而無?!?,以祝海舶順風安全行駛。


九日山的十三方祈風石刻,就是歷代祈風儀式的重要見證。這些凝固在崖壁上的印跡,或寥寥數語,或詳細記述,鐫刻下泉州古港的遠洋記憶。

德濟門遺址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門遺址之一

德濟門遺址位于市區天后路泉州天后宮前,是宋元泉州古城七座城門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遺址。它始建于南宋,經元、明兩代擴建,一直沿用至20世紀中期,歷時700余年。

德濟門遺址,作為宋元時期泉州城的象征,記錄了宋代以來城市向南部拓展的歷史,是城市南部商業性城區的重要地標。

蟳埔漁村宋元時期泉州城區與港區水陸轉運的樞紐

離泉州老城10公里外的晉江入??冢谝慌努F代化的高樓旁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蟳埔村。


當船舶沿著晉江順流而下駛入泉州灣前,蟳蜅村便成了船上遠行的游子最后看到的地方,自此踏上通往大洋彼岸的海絲之路。

洛陽橋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跨海梁式大石橋
它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跨江接海的大橋,建筑方式也是中國橋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壯舉。圖源:VIVA旅行家
余光中寫,“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敝袊拇竺麡蛑?,如果來泉州,洛陽橋算是地標。
洛陽橋不在洛陽,卻與它有關。


中原戰亂,晉人避難,一路行至此處,覺得地形和洛陽相似,遂安營扎寨就此住下,江上建橋,呼為洛陽橋,這是離人對故鄉的念念不忘。洛陽橋上,有鄉關何處是的惆悵。

安平橋

中國現存最長的跨海梁式大橋

安平橋始建于1138年,建成于1152年,由僧侶、商人、政府官員和當地民眾等合力建造。作為安海港航標塔,建成后,享有“金標涌地,映蔭海市萬家”之譽。


安平橋位于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交界的海灣上,這里是泉州與廣闊的南部沿海地區聯系的交通要道。因橋上五華里,俗稱“五里橋”,為中國現存最長的跨海梁式石橋。


體驗地道閩南風情

多元文化在泉州大地上交匯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閩南文化。漫步在石板縱橫連綴而成的老街,獨特的南派建筑格外吸睛,偶爾也會有幽雅、委婉的南音飄進耳際,還有最不能錯過的泉州風味。這些老街、古厝、南曲、美食就共同編織出地道的閩南風情。


蚵殼厝閩南地區傳統特色建筑

蚵殼厝,是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筑,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語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


灰白粗糙的蠣殼墻面,花白色的花崗石,整齊的紅磚,描繪出了一副蚵殼厝的模樣,遠遠看去就像是一片片魚鱗嵌進墻壁之上,似乎還看得到水拂過它們身體的紋路。
蟳埔女頭飾異域風情的頭頂花園“簪花圍”


“家住鷓鴣大海汀,阿姨少小販漁腥。羅巾竹笠新妝好,不插閑花鬢越青”。這里的漢族女子世世代代頭戴“簪花圍”、耳佩“丁香鉤”、身著“大裾衫”,素有“移動花園”的美稱。


蟳埔女的工作,主要都是在和海蠣打交道。在港口可以看到蟳埔女扛著上百斤的海蠣裝卸,她們與惠安女、湄洲女一起并稱福建三大漁女。

非遺:南音中國音樂的活化石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有“中國音樂的活化石“之稱。它是漢代以來一次次入閩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樂文化帶入泉州,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


南音匯集了中原雅樂精華,又吸收元曲和弋陽腔的特點,并融入了閩南民間音樂。南音的演唱,一直沿襲泉州方言古韻,意興遙深,感人肺腑。


美食面線糊、石花膏、姜母鴨……

泉州城的歷史,沒有被鎖進博物館,在古城街頭巷尾的生活中俯仰可拾。

這是個非常生活化的城市,在那些具有歷史代入感的巷子里,藏著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美味。泉州的網紅店,基本都是老字號,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做著本分的“小生意”,見證了幾代人的悲歡離合。

面線糊可以說是泉州的古早味。店家將小魚、魚骨、蝦米等長時間熬制,熬好的鮮湯做湯底,面線爛而不糊,清而不濁。熱騰的面線糊還可加上大腸、醋肉、鹵蛋、豆腐等配料。面線糊和香酥的油條絕對是完美標配。


在那些閑來無事去老城區走走的時光,在那些古街小巷中,陽光透過樹蔭斑駁地灑在路上,廟宇門口三五成群的老人,腳邊臥著鄰家貓狗,桌上擺著新蒸的碗糕,路邊有甘甜的免費奉茶,每個人都閑適自由。


如果要去列舉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東西,佛像、街道、騎樓、南音,語言是有用的。然而,當我的敘述要涉及那許許多多的白天和夜晚,在狹小的街巷、陌生的古城和清晨日出的港口,便抵達了語言無法企及的真空地帶。


來源:泉州文旅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