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安溪的土樓最多,共28座,西坪的聚斯樓建于明朝初,距今已600多年,是全省最早的一座土樓。土樓整體外觀較為完整,但內部早已破敗不堪。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員黃真真介紹,洪氏土樓因房前有小溪,故名半壑樓。去年底發布《泉州地區土樓資源分布概況》顯示,目前全市土樓共64座,為主分布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洛江等地,臺商區、石獅、泉港也有零星存在。
洪氏土樓位于杏埔村籃球場旁,方形,大門上隱約可見“半壑樓”字跡,但八馬圖已看不清形狀。
。
東南網7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謝楊 實習生 李斐斐 黃雅藝 文/圖)南安霞美鎮杏埔村的洪氏土樓,已有300年歷史。3個月前,洪耀宗組織將土樓內的大量渣土堆清理出去,由村里投資加上鄉賢的捐款,在門前修建起一個籃球場。這座土樓沒了屋頂,只剩下一圈的圍墻較有價值,目前不屬于文保單位。
泉州共64座土樓 如何保護是難題
杏埔村的洪主任介紹,村里的老人眾多,修繕后的土樓將是老年活動中心的一部分,屆時土樓將修舊如舊,保留外墻,內部建設幸福慈善院,供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居住?!?/p>
75歲的洪耀宗就住在土樓后,對土樓有著很深的感情。
黃真真建議,不少土樓因后人搬走而破敗,可借鑒洪氏土樓進行保護性修繕,進而結合“美麗鄉村”進行推介,也是不錯的泉州寶中旅游資源。多數土樓建于明清,以清朝居多,也有民國的。
泉州的土樓也很多樣,有圓形、方形、半月形、多邊形,有的內部是閩南古大厝,目前已有1/10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樓內雜草叢生,部分墻體坍塌。目前,修繕方案正在設計中。日前,霞美鎮杏埔村已決定著手修繕土樓,保留土樓整體外觀,改造成老年活動中心。1956年,土樓又被作為糧站,后來,變成了制鞋廠。
黃真真說,泉州的土樓,都曾是大戶人家的象征。當年的洪耀宗就在這里上學。他介紹,土樓占地600多平方米,墻厚2.2米,大約始建于康熙年間,這幾十年曾先后被作為校舍、糧倉、制鞋廠。
20多年來,土樓逐漸荒廢,部分村民還在里面養起了家禽。泉州土樓的保護,值得關注。
新中國成立前期,土樓是杏光小學的校舍?!?990年,制鞋廠倒閉,土樓就荒廢了。
內部破敗外墻堅 村里擬組織修繕
全市目前共有64座土樓,多數已無人居住。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