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核心提示
近日,惠安縣重華文史研究會秘書長陳金良,從明朝《惠安縣志》等文獻資料中查找到石獲記載,這也是崇武峰后石獲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另一佐證。縣志記載了41所石滬(即石獲)須納稅。
去年12月23日以來,泉州網-泉州晚報持續(xù)報道關注惠安崇武峰后發(fā)現(xiàn)石獲遺址。去年12月25日,臺灣澎湖科技大學李明儒教授接受記者專訪,解讀澎湖、臺灣石獲技藝可能是從泉州一帶傳播而來。□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 黃楓 林勁峰 實習生 彭堅林 雷嵐 文/圖
身處漁村人未識 崇武500歲“石獲”藏玄機
臺灣教授李明儒先生解讀崇武“石獲”澎湖"石滬"或從泉州傳播而來
崇武"石獲"藏玄機追蹤 小岞也有"石獲"據傳建于明朝
崇武峰后石獲報道引關注 石獲內涵豐富盡快研究保護
明代縣志曾記載石滬
此前報道提及,峰后飛錢陳氏族譜中有明確的石獲記載,但沒有在其他文獻中找到石獲的相關文字資料。昨日,惠安縣重華文史研究會秘書長陳金良告訴記者,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后發(fā)現(xiàn),明朝的惠安縣志》及《崇武所城志》均有石滬(即石獲)等的相關記載。
據了解,惠安置縣以來,先后修編過6次縣志,即明嘉靖《惠安縣志》明萬歷《惠安縣志》清康熙《惠安縣志》清雍正《惠安縣志》清嘉慶《惠安縣志》及清道光《惠安縣志》后來,又曾續(xù)嘉慶、道光兩志。這些縣志中,災異、天象、人口、水利的跡象和數據,礦、農、漁、鹽業(yè)的資源情況,及國防、軍事、海運、港口、石雕、民情民俗等方面,有不少寶貴的記載。
官府對41所石獲征稅
陳金良翻閱了編于明朝嘉靖年間的惠安縣志》記者看到關于課稅“每所科夏稅二文,秋租鈔一貫正米二升”中,提到應該納稅的有“海蕩四十二所半、水門二百五十四間,又海蕩一十三所、水門八間,海渡四所,捍公式(編注:滬的繁體字)二十五所,石公式四十一所”另外一段文字中,還提到滬”海地鱟公式一所”
陳金良說,里面清楚地記載,41所石滬及鱟滬等均須納稅。
此外,編修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的崇武所城志》之《生業(yè)》漁課》篇目中,也有類似石獲的記載。生業(yè)》一文提及,崇武濱海軍民人等,以漁為生…東西澳、后海澳,人各沿海步拖大網,施罟網,取小魚、烏魚、鱸、鲙、鰣、鯽、白丁蝦、鎖管、衛(wèi)螺、香公式螺之屬,難以名舉。敘述黎民百姓飽受重稅之苦的漁課》中也提到五代閩時,凡江湖河漁產魚之處,皆征其課,許人采取。宋至道年間除之,然州縣尚有舟船采取之稅。至明朝始立河泊,所以榷沿海之利。凡舟楫網窖不以色藝自實者官沒之…
或早已成規(guī)模傳播臺灣
據介紹,生業(yè)》漁課》兩篇文章提到罟網、網窖就是石獲或者類似石獲技藝捕撈海魚的方式,崇武峰后的石獲方位恰巧就在生業(yè)》提到東西澳”里。另外,漁課》中提到對于“舟楫網窖不以色藝自實者官沒之”即對于用漁船、石獲等實行捕撈生產但沒有如實報數的官府會加以沒收。
陳金良認為,這些文獻表明,明朝已經有數量眾多的石獲被運用于捕撈生產,崇武峰后石獲存在500多年歷史的說法進一步得到驗證。還認為,泉州沿海一帶海洋捕撈方式較為先進,石獲這種海洋生產技藝,很有可能在明朝之前就已經形成規(guī)模了這為大陸民眾移居澎湖、臺灣后帶去石獲等海耕技藝提供了基礎。
來源:泉州網-泉州晚報)
返回首頁:泉州寶中旅行社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1938起4澳門大三巴、巴黎人埃菲爾鐵塔、官也街、龍環(huán)葡韻、銀河鉆石表演、永利吉祥樹表演雙動三日游22.11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xiāng)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