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貫通,讓閩南一帶的文化傳統顯得厚重且紛繁。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也是如此,既有中原地區習俗的身影,又有自身特色的風情風貌,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吃堿粽、煎粿、劃龍舟等習俗,至今依然是泉州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但也有一些辟邪去穢、保健護身的端午習俗,隨著年歲的流逝和人們觀念的更新,它們慢慢消失或淡出了泉州人的視野,停留在老人們的記憶和地方文史資料、書籍中,年青一代已鮮有人知。本期《溫陵志》將帶您走一趟端午民俗的懷舊之旅。
炒午時鹽
懸掛“五瑞”薰燒艾葉飲雄黃酒系掛香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端陽……合百藥。”到了端午節中午十二點前后,家家主婦常取茶葉和鹽少許,入鍋熱炒,炒至鹽色發烏為止,然后趁熱包好收藏,作為家庭藥茶。每逢盛暑腸胃發生毛病,取午時鹽茶沖泡飲服,頗能見效。
懸掛“五瑞”
端午節這一天,各家各戶在大門、房門的門楣之上懸插五種植物,即榕枝、艾葉、菖蒲、柳枝和大蒜頭,俗稱“五瑞”。這些多為芳香科植物,能發出一定氣味,可以殺菌并驅除蚊蠅。這一風俗,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中也有記載:“端陽……懸蒲艾及桃枝于門,貼符及門帖。”
薰燒艾葉
在農村,家家戶戶生起火爐子,關閉門窗,把蒼術、蟬蛻或艾葉放在炭火上焚燒,煙熏滿室,使其發出強烈氣味,以薰殺房間內的細菌蚊蟲。在以前,這是一種室內消毒的方法。
飲雄黃酒
在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這天喝了雄黃酒而現出原形的。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中記載:“端陽……飲雄黃酒,且噀于房角及床下,云去五毒,小兒則擦其鼻。”寫的就是端午泡、飲雄黃酒的習俗。
因雄黃有殺菌功效,酒有揮發性,不論飲用、涂抹或讓其慢慢揮發,都有一定殺菌效果。取少量雄黃泡于酒中,少量飲服;或加入少量朱砂,再用毛筆涂于小孩的手心、腳心,并在小孩額頭上書寫“王”字,即盼望小孩能成長得像生龍活虎一般。
系掛香袋
還有一種和小孩子相關的端午習俗。取五色絲線擰成一股,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端午節時,還特用綢緞為小孩縫制鳥獸瓜果形狀的“香袋仔”,內裝香料及雄黃,讓小孩掛于胸前,以驅除瘴氣,有益健康。
沐浴蘭湯
“五月節,律垢浹”,這在民間諸多節日之中,可謂別具一格。
端午節時令已由深春轉人仲夏,地氣漸溫,家庭主婦于中午之時,汲取井水或燒煮蒲艾湯,為兒童沐浴洗滌。而青少年及壯年男子,也于是日齊赴江河湖海之中游泳洗浴。據說此日沐浴,夏天不生痱子。
沐蘭湯之俗,來自《大戴禮》:“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但根據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端陽……沐蘭湯。”在泉州,這一習俗早已簡化為一般的沐浴了。
“練槍星”
據有關泉州民俗書籍記載,在晉江內坑的亭頂村,至新中國成立前尚流行著一種名叫“練槍星”的端午風俗。
每年端午節,村中家里有老式鳥槍的,都會帶著槍到村后的“后壁埔”,以前這個地方長有許多大樹,村民們選定一棵大樹,在樹干的適當高度上,涂上海碗大小的赤泥漿,再在中間安上一片榕樹葉,即做成一個簡樸的圓形槍靶。所謂的“練槍星”,就是這種簡單而別致的射擊表演,讓端午節過得十分熱鬧和過癮。該村的“練槍星”風俗,在泉州算是獨一無二的了。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