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漁女”之一,主要分布在豐澤區東海街道蟳埔、金崎、后埔、東梅等社區,其服飾獨特,別具一格,凸顯海洋文化的藝術特征。
蟳埔女有獨特的頭飾、服飾風韻和不飾雕飾的
粗腳頭漁女原生態。蟳埔女愛戴花,所戴鮮花,更多的來自附近的云麓村。該村原是南宋時,阿拉伯人泉州提舉市舶司蒲壽庚的私家別墅“云麓花園”。據說圓中的茉莉花、素馨花等奇異花木是當時從西域引進延續至今的。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針安發”的本意,系全國獨有的“活化石”。蟳埔男性上衣的直裾,《師古注》:“裾亦傲也”,表示不屈服。女為彎裾,彎曲表示禮曲。顯明展示出蟳埔人男剛女柔,剛柔相濟的性格。衣紐模仿竹節,表示男德女節。《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著赤衣狀如美女”。
竈即灶,蟳埔女頭結髻,身穿用桂圓樹或荔枝樹皮染成的赤色上衣,活象書中的灶神。從此可看出莊子認為女性“有德能司火”的美學思想。
我國的發式、發飾與服飾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蟳埔女”頭飾文化的形成,經歷了東晉以來的孕育期,宋元時期的轉型期,清未民初的成熟期,以及新中國成立至現在的興衰更迭的曲折發展期,但不管怎樣,都能因特定的勞動形式和生活環境,由母教女,婆傳媳,世代相傳。對于蟳埔女的服飾淵源,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簪花圍”是宋元時期遺留下來的阿拉伯人風俗;還有人指出,蟳埔女的風俗是原始人類的遺傳。俗稱“簪花圍”
的“蟳埔女”頭飾各種鮮花則隨季節而變化,花團錦蔟,美麗芬芳,既反映“海上絲綢之路與蟳埔民俗文化”的因緣關系,也是民俗文化的研究范疇。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生活狀況也在變革,民俗風情不斷受到沖擊,但蟳埔女的頭飾、服飾卻仍然一成不變,依然保持著幾百年來的傳統裝束。當然受現代生活的影響,蟳埔女傳統風情頭飾、服飾藝術亦存在消失的隱患,必須予以傳承和保護。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