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十月過半,幾大劇團紛紛恢復公益性文藝演出。是否許久沒去欣賞一場提線木偶、聽聽南音、認真看戲。還有不少演出在中下旬,與你不見不散。
2021年10月 節目單
梨園戲
梨園戲傳統折子戲專場
《打銅鑼》《商輅·驗指》《董永·天臺別》
時間場次:10月23日、10月24日晚19:30
演出時長:130分鐘
票價:20元
演出地點:新門街梨園古典劇院
提線木偶
小戲專場
時間場次:10月21日、10月23日、10月24日(每日16:00)
演出時長:60分鐘
票價:20元
演出地點:通政巷嘉禮館
南音
南音專場
時間場次:10月22日、10月24日、10月29日、10月31日19:30
演出時長:70分鐘
票價:10元
演出地點:新門街南音藝苑
民間歌舞
聲樂專場
時間場次:10月21日、10月23日、10月28日、10月30日19:00
演出時長:60分鐘
票價:免費
演出地點:鯉城區新門街泉府印象三道行藝術館
演出若有變化,請以現場演出為準
戲窩子泉州·戲種介紹
“御前清音”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南音原稱“弦管”,是歷代積淀、多元形成的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是兩漢、晉唐和兩宋等朝代一次次入閩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樂文化帶入泉州,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的,體現了不同時期中華古樂南移的歷史積存。
泉州提線木偶戲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12月泉州市木偶劇團、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和漳州市木偶劇團捆綁申報的《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十分繁榮,多元文化交匯共榮。寺廟林立,祈福攘災、酬神還愿、醮事出煞等民間信仰與民俗活動極為繁盛。泉州提線木偶戲充分發揮它的獨特功能,成為民眾生、老、病、死等生命禮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明清時期,泉州提線木偶戲班社林立,演出興盛,蔚為大觀。
“南戲活化石”梨園戲
2002年,梨園戲作為我國“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被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數據庫。“梨園戲”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梨園戲,是中國珍稀的保留至今的古老劇種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傳統表演藝術,被學術界認為是宋元南戲的遺響。
“南海明珠”高甲戲
“高甲戲”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高甲戲舊稱戈甲戲、九角戲,孕育于泉州“戲窩子”的大環境中,根植于民間;它操泉腔閩南方言、以南音為基本唱腔,從而成為本地區很具欣賞性的大劇種。上世紀上半葉,民間的高甲戲班遍布泉州城鄉各地。
晉江布袋木偶戲
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清末,晉江等地的布袋戲演出非常的活躍,并出現了許多著名藝人。道光末年李克茶創辦了“金永成”布袋戲班(即1953年成立的晉江潘徑布袋戲劇團的前身,1978年改名為晉江縣掌中木偶劇團,即現在的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清末民初,泉屬各縣一些著名的布袋戲班社紛紛興起,如清同治、光緒年間的閩南“五虎班”。
“天子傳音”泉州北管
“泉州北管”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是流傳于泉州市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清光緒八年(1882年)劉永賴、莊小兩人把江淮一帶的民間音樂帶到泉港,在泉港各地傳習開來,并經常參加新郎新娘“鬧洞房”等民俗活動。同年,劉阿九受邀參加泉州“送孔子”的出游活動,其演奏笙聲震撼聽眾,泉州府臺申報上憲,授予“佾生”,送入府學就學,并為其取藝名舞庭。從此,北管受到地方官吏、文人學士推崇。
“閩南迪斯科”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拍胸舞”顧名思義,赤膊拍胸為主要特點,又稱“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舞者頭上特別箍上一個草繩箍,系以稻草搓扎而成,形似蛇,把稻草扎成草箍套于頭上,既是古閩越稻文化的一種遺存,也是蛇圖騰文化的遺存,同時也是古閩越族祭祀舞蹈之遺存,此古俗至今仍保留在同一文化范疇巴楚文化的土家族祭祀舞蹈中,可佐證拍胸舞淵源之古遠。
柯派高甲戲丑行表演藝術
“高甲戲(柯派)”于2008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高甲戲丑行的表演最具吸引力,影響面最廣,盛演于閩南地區的高甲戲以丑角表演最為聞名,是戲曲中獨具特色的表演行當。柯派高甲戲丑行表演藝術創始人為“閩南第一丑”柯賢溪。俗稱痟羅溪表演藝術,發祥于福建泉州晉江,在閩南地區的泉州、廈門、漳州等地,在我國香港、澳門以及菲律賓等地區的國家均有流布。
“宗教劇種”打城戲
2008年,打城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泉州打城戲(又名法事戲、和尚戲、道士戲),是泉州、晉江民間由宋元以來僧、道普度超亡法事儀式衍變、發展起來的具有明顯宗教特征的地方戲曲劇種。因普度儀式最后一天的科儀中,有“打地下城”(即“破獄”)和“打天堂城的科法和武術、雜技之藝能表演為標志而被稱之為“打城戲”。該戲作為中國唯一的宗教劇種,是泉州傳統戲劇的一朵奇葩。
安海端午嗦啰嗹習俗
“端午節(安海嗦啰嗹習俗)”于2008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安海端午“嗦啰嗹”習俗,又叫采蓮,是泉州一帶的端午節習俗,端午節前三天,安海供奉龍王的六個境鋪就抬出象征龍神的泥塑或木雕的龍王頭讓人們焚香叩拜,至端午節午后出發,走街串巷進行“嗦啰嗹”活動。“嗦啰嗹”活動行進間反復詠唱“采蓮歌”,幾乎每唱一句歌詞,就要接唱一句“嗦啰嗹”,因而,人民大眾喜聞樂稱采蓮為“嗦啰嗹”。據考證,這句被反復詠唱的“嗦啰嗹啊伊嘟啊啊咧”,與我國古代佛教、道教驅邪鎮惡用的平安咒語系同出一源。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