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博物館里的宋元泉州】元代“儲錢罐” 清凈寺出土

來源:東南早報 090721 更新: 人氣:406 關鍵詞:

“磁灶窯:宋元泉州的外銷陶瓷生產基地”主題展示館,其中一件有著古代“儲錢罐”之稱的元代陶撲滿,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傳世品。

■記者 張素萍 通訊員 李婉真 吳金鵬 文/圖

“磁灶窯:宋元泉州的外銷陶瓷生產基地”主題展示館是泉州13個系列遺產展示館之一,館內展陳著眾多磁灶窯特色產品,其中一件有著古代“儲錢罐”之稱的元代陶撲滿,其頂部可懸吊于木梁和墻上,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傳世品。

完整的傳世撲滿極少 宋代民間大量使用撲滿

“撲滿就是古代專門用來貯錢的容器,它的妙處是錢幣可以放進去卻不容易拿不來,只有等到存滿錢后打破,方能取出錢,即‘滿則撲之’,故名‘撲滿’。”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吳金鵬介紹,因特殊的使用方式,完整的傳世“撲滿”極少,現在國內各博物館展出的撲滿主要來源于古墓葬的隨葬品和窯場遺址出土。

磁灶窯系土尾庵窯出土的宋代素胎陶撲滿磁灶窯系土尾庵窯出土的宋代素胎陶撲滿

據專家考證,撲滿始見于實行圓形方孔錢的秦代,起源于“錢缿”。秦簡《關市律》中有規定:“為作務及官府市,受錢必輒其錢缿中,令市者見入,不從令者貲一甲。”也就是說,官府設立稅務收稅和市場上交易貨物收貨款時,必須當眾將稅款、貨款裝入“錢缿”中,防范貨款、稅款流入管理官員私囊。這種始創于秦的“錢缿”,后來演變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貯錢的撲滿。

關于撲滿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司馬遷的《史記》中。宋代的詩詞常常會寫到撲滿,在文人騷客的筆下,撲滿具有意象化的特征,如在南宋陸游在《自貽》詩中用撲滿寓意人生的追求應適可而止,否則過猶不及;范成大的《催租行》中,撲滿是民眾困苦生活的景象。“可見撲滿的使用在宋代民間生活中已經極普遍。”吳金鵬介紹。

泉州清凈寺奉天壇 出土彌足珍貴陶撲滿

吳金鵬說,宋元時期磁灶窯的產品多樣,有軍持、龍甕、黃釉鐵繪花紋盆、綠釉花口碟等專供外銷的產品,還有急須、香熏小口瓶等茶器、香器、酒器、花器等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日常器皿,別具一格的撲滿就是日用器皿中的一種。

元代磁灶窯撲滿,泉州清凈寺奉天壇基址出土。

磁灶窯系土尾庵窯址曾出土素胎撲滿,陶制、罐體、中空、平底、頂上有可投入錢幣的長條狀孔。除了磁灶窯場遺址考古出土外,據《泉州清凈寺奉天壇基址發掘報告》記載,在泉州清凈寺奉天壇基址發掘出土了一件元代磁灶窯生產的陶撲滿。

這件陶撲滿為灰白色硬陶,鼓腹、平底、圓弧頂,上腹處有一開口,腹中部鏤一圓孔,素面無釉,底徑6.3厘米、高9厘米,其頂部附一帶鈕供系繩子用,可懸吊于木梁和墻上。“這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傳世品,目前尚未知撲滿是否外銷,但出土于阿拉伯商人做禮拜的清凈寺,可以證明元代的泉州清凈寺就有民眾使用磁灶窯的撲滿貯錢。”吳金鵬表示,雖然如今的撲滿已演變成擁有各種材質、各種造型且不用“滿則撲之”的儲錢罐,但其節儉、勤勉、誡貪等警示教育作用依然留存。

責任編輯:黃藝芬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