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都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漫長的一千多年里,泉州為自己留下大量歷史古跡,也留下了一部部建筑史、商業史、工藝史、科技史、宗教史、華僑史,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自己璀璨的文明。
目前,泉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位居全國前列;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45處,涵蓋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全部五大類別,內容之豐富,數量之龐大,分布之廣泛,價值之突出,讓人驚喜,也讓人驕傲。我們從中梳理了一批重量級文保單位,其中前22個是10~14世紀“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代表性遺址。
圖片:僪著六青
Trip
泉州文保 · 知多少
“宋元泉州”22處代表性遺產
◆ 泉州開元寺
Quanzhou Kaiyuan Temple
開元寺創建于686年,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唐代桑蓮古樹、北宋甘露戒壇、南宋東西雙塔皆盛名在外,東西塔更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孿生石塔。飛天樂伎、獅身人面像等域外題材完美融入建筑之中,盡致展現多元文化與多種宗教藝術共存之景象。
地 址 | 鯉城區西街176號
◆ 清凈寺
Qingjing Mosque
古寺臨街而立,始建于1009年,仿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風格而建,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現存有門樓、奉天壇、明善堂等建筑和數根石柱、《敕諭》等多方碑刻,是宋元泉州人群匯聚、商貿往來和文化繁榮的物證。
地址 | 鯉城區涂門街中段 門票 | 3元
◆ 泉州府文廟及學宮
Confucius Temple and School
泉州文廟及學宮始建于976年,主體格局形成于1137年,西側為儒家祭祀建筑文廟組群,東側為州級地方教育建筑學宮組群,乃中國東南規模最大文廟建筑群,大成殿規制崇宏,陳列著眾多文物,也映襯出泉州海洋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地址 |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
◆ 泉州天后宮
Quanzhou Tianhou Temple
天后宮創建于1196年,仍保存前殿后寢、中軸對稱的院落式布局,山門、戲臺、拜庭、天后殿、寢殿、梳妝樓等依次分布,亦設有閩臺關系史博物館,恢宏富麗,是我國現存同類建筑中年代最久、規格最高的媽祖廟,也是媽祖信仰的重要傳播中心。
地址 | 鯉城區南門天后路1號
◆ 德濟門遺址
Site of Deji Gate
原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門,創建于1230年,沿用了近700年,保留著13世紀以來多次拓建、重修的歷史遺跡,曾出土了南宋修城官磚、宋元外來宗教石刻、明清瓷器碎片等文物,確證了10-14世紀泉州高度繁榮的海外貿易和文化交流。
地址 | 鯉城區天后路天后宮前
◆ 市舶司遺址
Site of Maritime Trade Office
1087年,泉州市舶司設立,便利海商,標志著泉州正式成為開放的國家對外貿易口岸。其遺址出土物既有本地窯產品,也有來自外地窯的瓷器,佐證了泉州港的繁榮,而市舶司也成了我國現存的唯一一處古海關遺址。
地址 | 鯉城區海濱街道辦事處水門社區
◆ 南外宗正司遺址
Site of Southern Clan Office
南外宗正司是1130年以來遷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體的管理機構,已發掘出三處建筑基址、一處水岸設施、一處沿岸道路及建筑構件、瓷片等文物。“官”字磚、19瓣蓮花紋瓦當等構件佐證了其或與南宋高等級官署建筑有關,活化了古城歷史場景。
地址 | 鯉城區古榕巷60號院內
◆ 順濟橋遺址
Site of Shunji Bridge
順濟橋由南宋泉州郡守鄒應龍主持建造于1211年,因鄰近順濟宮,故名之。營建時,采用了“筏形基礎”法,史載長約150余丈,寬1.4丈,成為舊時連通古城商業區的主要通道,而今仍存船形橋墩及橋墩遺址約30處。
地址 | 鯉城區(泉州城城南)晉江江面
◆ 老君巖造像
Statue of Lao Tze
老君巖造像鑿刻于宋代,系以一塊天然巨石人工雕鑿而成,高5.63米,寬8.01米,厚6.85米。老君席地而坐,右手憑幾,左手扶膝,雙腿盤屈,面目和藹,靜觀眾生,見證了清源山唐宋時期道教文化的興盛與發達,彰顯出泉州獨特的歷史文脈。
地 址 | 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南麓 門 票 | 70元
◆ 伊斯蘭教圣墓
Islamic Tombs
依山而筑的圣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圣跡。一圏半月形的回廊環抱著兩座石墓,安葬著兩位7世紀來泉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墓旁立有元代阿拉伯文重修碑、“行香碑”,回廊下及擋墻壁中存有7方歷代碑刻,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與融合。
地址 | 豐澤區東湖街道圣茂村靈山南麓 門票 | 15元
◆ 真武廟
Zhenwu Temple
宋時,真武廟依山而筑,1533年晉江知縣韓岳所立的“吞海”碑如今立于臺地之上,真武大殿內敬祀真武帝君,素有“南武當”之稱,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祭海保航的重要遺跡,如今仍保留著祭海祈風習俗,盡顯宋時風韻。
地址 | 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石頭山麓
◆ 江口碼頭
Estuary Docks
位于晉江北岸,現保存有文興、美山兩處古渡及一處宋代古船遺址,始建于宋元時期并沿用至20世紀,是古泉州沿江集群商業碼頭之一和古泉州城區與港區水陸轉運的樞紐。
地址 | 豐澤區法石社區
◆ 洛陽橋
Luoyang Bridge
1053年,蔡襄主持修建起這座中國現存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跨海橋梁,于1059年建成,首創了筏型基礎、浮運架橋、種蠣固基的造橋技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橋中罕見紀年文物“月光菩薩”莊嚴凝重,與古橋一同見證了泉州宋元海上貿易的輝煌盛況。
地址 | 洛江區萬安街道與臺商投資區洛陽鎮
◆ 六勝塔
Liusheng Pagoda
始建于宋政和年間(1111-1118)的六勝塔屹立于蚶江金釵山之上,通高36.6米,由花崗巖砌筑成的塔身浮雕金剛、力神等佛教形象,雄偉古樸,為刺桐港的重要航標塔,反映了泉州海外交通的繁盛,見證了泉州海商雄厚的經濟實力,體現了宋元時期泉州多元社會結構對海洋貿易的貢獻。
地址 | 石獅市蚶江鎮金釵山
◆ 萬壽塔
Wanshou Pagoda
萬壽塔,又稱姑嫂塔,聳立在寶蓋山頂之上,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為花崗巖砌筑成五層八角仿木樓閣式塔,通高約22.86米,是商船抵達泉州港的地標,長久以來,姑嫂登塔望海盼親人返航的動人傳說,成為鎮守海口、護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承載了泉州民眾對海洋貿易的歷史記憶。
地址 | 石獅市寶蓋鎮寶蓋山
◆ 石湖碼頭
Shihu Dock
石湖碼頭是泉州灣的外港碼頭,主體由一組近岸礁石和通濟棧橋組成,據傳是8世紀初由著名航海家林鑾所建,構造科學,歷久耐用,橋基周邊曾出土宋元時期的瓷器殘件,成為宋元時期泉州海洋交通鼎盛的珍稀物證,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
地址 | 石獅市蚶江鎮石湖半
◆ 安平橋
Anping Bridge
安平橋建成于1152 年,運用“候潮架梁”法與“睡木沉基”法架設而起,橋長五華里,建有瑞光塔、海潮庵、聽潮樓等諸多附屬建筑,為中國現存最長的跨海梁式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亦反映出泉州海洋貿易帶來的繁榮與財富。
地址 | 晉江市安海鎮與南安市水頭鎮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Statue of Mani in Cao’an Temple
草庵初為草構,于1339年改建為石室并雕鑿摩尼光佛造像,鑿刻時巧用巖石的天然色調,令石像的臉、手、紋飾各具色彩,是目前世界僅存的摩尼光佛石造像。寺周曾出土“明教會”褐釉碗,保存有紀年記事崖刻,彰顯出泉州強大的文化包容力。
地址 |晉江市羅山鎮華表山東麓
◆ 磁灶窯址
Sites of Cizao Kilns
磁灶窯址是泉州城郊規模最大的古窯址群。南朝至清代(6-20世紀)的26處窯址多分布在梅溪兩岸,以金交椅山窯址、土尾庵窯址、童子山窯址保護較為完整,出土陶瓷多為青瓷、醬釉瓷,釉色豐富,為典型的外銷器物,現存于金交椅山窯址旁的泉州古代外銷博物館內。
地址 |晉江市磁灶鎮
◆ 九日山祈風石刻
Jiuri Mountain Wind-Praying Inscriptions
踏遍九日山東、西峰,尋見78方宋代以來的石刻,其中,10方石刻詳敘了泉州提舉市舶率幕屬來通遠王祠舉行祈風典禮之事,最早的為1174年,最晚為1266年,是僅存的古代政府有關航海事宜的國家祭典的真實記錄,佐證了宋代泉州海洋貿易的繁榮史績,印證了宋代泉州港同海外諸國的海上貿易和人民交往的史實。
地址 | 南安市豐州鎮旭山村 門票 | 25元
◆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Xiacaopu Iron Production Site of Qingyang Village in Anxi
安溪青陽曾是宋代官方設立的專職鐵場之一,11世紀時,冶鐵業已極為興盛。下草埔遺址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包括冶煉遺址、古礦洞、祖屋遺址、古道及為冶煉提供薪材的山地等,年代集中在10-11世紀前后,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
地址 | 安溪縣尚卿鄉青洋村南450米
吳志誠 / 攝
◆ 德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斗宮窯址)
Sites of Dehua Kilns (Weilin - Neiban Kilns and Qudougong Kiln)
德化窯址遍布德化縣,縣城周邊已發現宋至明古窯址42處,尾林-內坂窯址發現7座窯爐及窯業遺存,屈斗宮窯址發掘出一處元代分室龍窯遺址。德化窯產品以青白瓷、白瓷為主,且在海外地區多有出土,既反映出德化窯爐技術之精妙,也證實了德化窯瓷器曾是外銷瓷的杰出代表。
地址 | 德化縣三班鎮、潯中鎮
鄭永集 / 攝
其他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通淮關岳廟
Tonghuai Guanyue Temple
始建于宋代,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宮殿并排而立,屋脊剪瓷龍雕,造型精巧,雕飾精美,堂皇富麗,廟內保存著宋代大儒朱熹手書“正氣”和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書“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千年來,關岳廟香火不息,是關公信仰六大祖廟之一,也成為閩南朝圣的一方重要沃土。
地址 | 鯉城區涂門街188號
◆ 亭店楊氏民居
Tingdian Yang’s Folk House
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1911年建成,占地1349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三進五開間,“五梅花天井”的獨特布局豐富了院內空間,雕刻、漆畫、灰塑剪粘等技藝都堪稱一絕,文人墨寶盈門,盡顯閩南建筑文化內涵,是閩南傳統“皇宮起”民居之杰作。
地址 | 鯉城區江南街道亭店社區
◆ 李贄故居
Former Residence of Li Zhi
李贄(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故居素樸典雅,正廳堂尚保持清末修葺的建筑格局,現辟為紀念館和泉州李贄學術研究會,廳內懸掛李贄畫像,庭院中佇立著李贄半身銅像,廳中展櫥展出李贄年譜、著作和史料圖片等文物史跡,向觀瞻者展示著李贄博大精深的思維和舍身追求真理的一生。
地址 | 鯉城區萬壽路123號
吳壽民 / 攝
◆ 崇福寺
Chongfu Temple
崇福寺建于宋初,與開元寺、承天寺并稱為泉州佛教“三大叢林”,殿堂巍峨宏敞,規制風格獨特,前為彌勒殿,中為大雄寶殿,后殿供奉著千手觀音,寺內仍存“鎮山三寶”:泉州最早石塔應庚塔、明代銅鐘和能供千人飯食的千人鼎,另有兩尊刻工精細的宋代石雕像,佐證了崇福寺曾是南禪宗寺院。
地址 | 鯉城區崇福路中段
吳壽民 / 攝
◆ 崇福寺應庚塔
Yinggeng Pagoda of Chongfu Temple
應庚塔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塔高10.9米,底周8.16米,八角七層,每面雕刻佛像,直欞窗、海棠紋、平座勾欄等皆帶有北宋初期的建筑特征,塔中亦曾發現眾多珍貴文物。塔身略有傾斜,但歷久不坍,相傳有“應利欹斜”之靈,故名之。
地址 | 鯉城區崇福路崇福寺藏經閣北側
◆ 承天寺經幢
Chengtian Temple Dhvaja
承天寺石經幢經考究,被推斷為宋代所建。其通高約7米,13層,八角形底座厚重有力,共7層,高3.5米,幢身也作八角形,每面0.20米,高1.50米,刻尊勝陀羅尼經,造型飽滿,雕刻精致,風格獨到,既能觀見宋代建筑雕刻技術的高妙,亦能見得佛教文化之幽深。
地址 | 鯉城區南俊路36號承天寺文殊殿前
◆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Tukeng Village, Quangang District
自明永樂至清乾隆年間,土坑村中建起40多座古大厝,現存有27座,自南到北依地勢成8排,形成四橫五縱的街巷格局,座座屋脊高翹,飾以磚、石、木等精美雕刻,以劉端弘大厝、劉開泰府邸、白石宮等最具代表性,是明清泉州海外貿易、港市文化的重要載體。
地址 | 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
◆ 景勝別墅
Jingsheng Villa
景勝別墅建造自1946年,遠望姑嫂塔,面臨深滬灣,規模宏闊,為面闊五開間四周帶回廊的四層樓房,別墅式的設計空間寬敞舒適,中西方建筑風格、建筑材質交融運用,藝術感染力強,是近現代華僑建筑的典范,亦珍藏著深厚的華僑文化和拼搏記憶。
地址 | 石獅市寶蓋鎮龍穴村
◆ 陳埭丁氏宗祠
Ancestral Hall of Ding Clan in Chendai
祠堂始肇于明代,清代重修四次后呈“回”字形結構布局式,融合了伊斯蘭宗教元素和閩南傳統建筑風格,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祠內陳列有圖像、照片、譜牒等,是回漢兩族互敬互助、文化交融重要見證。
地址 |晉江市陳埭鎮岸兜村
◆ 施瑯宅、祠、墓
Former Residence, Ancestral Hall, and Tomb of Shi Lang
建于清初的施瑯宅承襲了明代建筑簡樸明快、雍容大方的遺風,施氏大宗祠與之并排而立,始建1640年,磚木結構,黑柱紅檐,依舊嚴整華麗。施瑯墓依山而建,系施瑯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與10公里外的墓道碑遠遠勾連,是閩南地區最大的清代墓制。
施瑯宅、祠 | 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 施瑯墓 | 惠安縣黃塘鎮虎窟村
◆ 庵山沙丘遺址
Site of Anshan Sand Dune
庵山是一座大型的青銅時代沙丘聚落遺址,地層保存完整,沉積序列清楚,從新石器時代末期直至清代,前后長達4000多年之久,出土有陶器、石器、青銅器、貝器等遺物,5件石范殘片的發掘填補了福建青銅時代冶鑄史考古的空白,是目前東南沿海地區該時期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沙丘遺址。
地址 | 晉江市深滬鎮坑邊村顏厝村民小組東北側
徐維耕 / 攝
◆ 安海龍山寺
Anhai Longshan Temple
寺宇始建于隋皇泰年間(618-619),巍峨古樸,內庭之間以廡廊、天井、拜亭相連,幽深而開闊,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之一,尤以“明代千手千眼觀音、清代巖盤龍柱、鐘鼓樓”之三絕而享譽千百載,綿延香火也隨著安海商賈的足跡而遠播海內外。
地址 | 晉江市安海鎮海型厝村北的龍山之麓
施清涼 / 攝
◆ 西資巖石佛造像
Statue of Stone Buddha in Xizi Rock Temple
三尊依崖壁雕琢而成的石佛造像立于巖寺內,阿彌陀佛居中,左右分列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像前兩側雕有護法、天師各一尊,像后均刻有圓形頭光及卷云紋,雕刻工整而秀麗,是古代造像藝術的經典之作。
地址 | 晉江市金井鎮巖峰村西資巖寺內
施清涼 / 攝
◆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Nantian Temple Stone Buddha Statue & Inscriptions on Precipices
大殿內,彌陀、觀音、勢至三尊石佛依崖雕鐫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均通高6.9米,形象豐腴,為泉州現存最大的石雕佛像。寺內石壁上刻有一“心”字,寺周另有“泉南佛國”“崧岳降神”“寶藏”等諸多摩崖石刻,將古寺的人文之美彰顯淋漓。
地址 | 晉江市東石鎮岱峰山
施清涼 / 攝
◆ 南坑窯址
Nankeng Kiln Sites
由南坑窯址和寮仔窯址組成,宋元時期的窯址遺跡分布有20多處,面積約達20萬平方米,采用龍窯式窯爐燒造和匣缽正燒法,出土瓷器以“珠光青瓷”、青白瓷為主,工藝卓絕,是閩南地區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窯群。
地址 | 南安市東田鎮
◆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Ancient House Group of Cai Clan
古民居于1867年至1911年間興建,如今20余座百年古厝嚴整布局,雕飾精美,閩南紅磚大厝飛燕落脊,蕃客樓中西合璧,石雕、木雕、磚雕、泥塑雕技藝成熟精湛,各處楹聯題字蔚然大觀,百年歷史承載其中,被譽為“閩南建筑的大觀園”。
地址 |南安市官橋鎮漳里村
張志發 / 攝
◆ 五塔巖石塔
Wuta Rock Pagoda
五塔巖寺依山就勢,五座宋窣堵坡式的石構塔呈一字型列于寺前懸壁間,塔高五米有余,塔身作三層,一層刻有文字,二、三層為鼓形,三層浮雕佛像,各塔佛像姿態各異,塔剎作葫蘆狀,造型古樸之中亦顯精巧。
地址 | 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五塔巖寺前
◆ 南安林氏民居
Nan’an Lin’s Folk House
古厝群落成于清光緒年間,擁地6000多平方米,通長110多米,宗祠、正屋、疊樓、書房等建筑并列而立,各厝主次分明,“南洋建筑裝飾風格巧妙地融入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之中”,精致別雅,是我國清代閩南地區華僑建筑的優秀代表作。
地址 | 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
◆ 南安中憲第
Nan’an Counselor-in-chief’s Mansion
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占地7780平方米,別稱“九十九間”,有大小廳堂11間,房間81間,五進宮殿布局有律,外有前埕后厝,內有光廳暗屋,附設書軒、演武廳、梳妝樓、花園等,曲徑通幽,是研究閩臺關系史和閩臺古建筑的寶貴實物資料。
地址 | 南安市石井鎮石井居委會
◆ 觀山李氏民居
Guanshan Li’s Folk House
20余座古民居錯落于“雙流”沿岸,建成于清中、后期至民國,以功藏厝、成器厝、番仔樓等保存較為完整。磚木石雕琳瑯滿目,名家題刻熠熠生輝,閩南式、南洋式、蘇聯式、民國式的民居各具風格,中西方文化亦在建筑之中和諧交融。
地址 | 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
張梓昌 / 攝
◆ 惠安青山宮
Hui’an Qingshan Temple
始建于北宋初期,背靠青山,風景綺麗,山門、兩廊、前殿、后殿依中軸線分布開來,東側為文昌祠,西側是英烈祠,規制完整,留存著宋代建筑風格,主殿內供奉“惠安境主”靈安尊王張悃,青山王信仰正是從這里分靈至海內外。
地址 | 惠安縣山霞鎮大青山麓
◆ 安溪文廟
Anxi Confucious Temple
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現存建筑基本保留康熙年間重建之規制,泮宮、照墻、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分布有序,集古建筑綜合藝術之大成,被譽“名冠八閩”“秀甲東南”,是我國南方縣級文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筑群。
地址 |安溪縣城南隅(今大同路東側)
◆ 李光地宅和祠
Former Residence and Ancestral Hall of Li Guangdi
新衙規制嚴謹,舊衙雕飾繁復,保留有康熙皇帝表彰所賜匾額、雍正《諭祭文》,賢良祠、問房大厝盡顯書香雅韻,四處古厝共同組成了李光地宅和祠建筑群,也一同傳承著文脈與家風,是研究清初歷史、康熙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地址 | 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
◆ 安溪土樓(西坪土樓)
Anxi Earthern Building (Xiping Earthern Building)
安溪土樓,又稱西坪土樓,由南巖泰山樓、映寶樓、聚斯樓組成。聚斯樓建于明代,以生土夯筑為回形三層建筑,是目前福建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土樓。映寶樓建于1730年,樓內保存有制茶土灶100多個,泰山樓依山筑于1892年,采用外環廊式設計,建成石木結構的二層樓房,見證了安溪鐵觀音走向世界的歷史。
地址 | 安溪縣西坪鎮赤石村、平原村、南巖村
◆ 永春文廟
Yongchun Confucious Temple
宋慶歷年間(1041-1048),永春文廟始建,屢經修建,如今以大成殿、明倫堂、崇圣祠、鄉賢祠、名宦祠、尊經閣等構成這片雄渾古樸的建筑群。廟前右立一方下馬碑,大成殿前的四根石雕龍柱堪稱一絕,殿內正祀孔子,留下的文化痕跡至今洗禮著后來人,是福建省現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州級文廟。
地址 | 永春縣桃城鎮桃城路40號
◆ 魁星巖摩崖造像
48 Kuixing Rock Bas-reliefs on Precipices
南宋時,佛像依托天然巨石雕琢于魁星山的崖壁上,中為阿彌陀佛,左為大勢至菩薩,右為觀音大士,佛像高3-4米,造型生動,豐腴圓潤,衣襟飄逸,雕工之細膩,堪稱我國民間摩崖石刻上乘作品。
地址 | 永春縣石鼓鎮桃場社區魁星山崖壁之上
◆ 永春福興堂
Yongchun Fuxing Hall
福興堂為愛國商人李武庸、李武宗兄弟于1947年興建而成。正門、天井、兩廂、正廳、護屋布局有序,是典型的閩南民居建筑。建筑所飾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均為手工雕刻,做工精細,形象生動,為閩中閩南地區所罕見。書法繪畫更顯大家氣派,近代著名畫家李霞,書法家鄭翹松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跡和畫卷。
地址 | 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泉州文化旅游電子書,玩轉泉州~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