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泉州這條千年古街,你一定不能錯過

來源:泉州網 072921 更新: 人氣:1115 關鍵詞:

 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千年古城泉州歡迎你

在泉州,西街是最具煙火氣息的千年古街

你一定不能錯過

▍滄海桑田,西街依舊如故

周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商鋪,客戶走商,絡繹不絕

自行車、小販、行人、熙熙攘攘

▍西街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

開元寺、東西塔、城心塔

還有名人宅第、近現代洋樓、風姿獨特的古大厝

簡直是一個活的建筑博物館

▍今天,讓我們一起踏上探訪西街之旅

走進西街建筑,了解它們的故事

泉州開元寺寺院前部東、西矗立的鎮國塔、仁壽塔,泉州人習慣稱為東塔、西塔。東西塔是泉州的重要地標。泉州人愛說:站如東西塔,躺似洛陽橋。說的是做人要像東西塔、洛陽橋一樣堂堂正正,不屈不撓。聳立近千年的東西塔,已經演化為泉州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圖騰。

東塔鎮國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西塔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均為木塔。東塔于1238-1250年(南宋)、西塔于1228-1236年(南宋)改建成如今的五層八角石構樓閣式塔,這是中國最大的仿木樓閣式結構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塔高48米,西塔45米,兩塔結構均為塔心柱式,塔身各面浮雕佛教主題造像2方,每塔計有80方。域外題材完美融入塔身雕刻中,呈現了宋元時期因多種族人群聚集和開放包容文化氛圍而形成的多種宗教藝術發達和繁榮的景象。

東西塔抗震性極強,為舉世罕見的杰作,其石作梁柱、斗栱均嚴格按照宋代營造法式建造,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發展演變史中彌足珍貴的年代標尺。

西街208號的基督教泉西堂,是一座有著閩南特色的哥特式洋樓。因位于泉州古城西街,被稱為“泉西堂”。

泉西堂游建南牧師介紹,泉西堂1926年竣工,由教堂、鐘樓和牧師樓組成,為土木磚結構,雖然造型上有著尖頂鐘樓、弧拱百葉窗等哥特式風格,但柱子用的是漂亮的閩南煙炙磚,屋檐部分以閩南特色的“馬齒檐”砌成,尤其整個堂前臨街壁山墻與整座鐘樓,全用的是特別漂亮的清水磚,整體看起來美觀和諧。

泉西堂主體建筑為禮拜廳,前有16級石階,大門外為歐式3開間回廊,上層即鐘樓。禮拜廳內面闊5間,二層周邊懸以回廊,廳中為單層高頂。北側中為講臺,壇前排列坐椅。禮拜廳西側筑二層牧師樓,其建筑用料以磚石、水泥為主,外飾鐵護欄。

泉西堂鐘樓上,有一座近百年的鑄鐵大擺鐘,這座大鐘于1925年由新加坡華僑購于意大利羅馬,經海絲之路運回泉州。

據游建南牧師介紹,這口鐘不同于用錘敲擊的鐘,而是需要用手搖鐘體至合適幅度,就會按頻率發出鏗鏘有力的鐘聲,聽老輩人講,以前高樓大廈少,街面噪音也小,泉西堂的鐘聲一直可以從西街穿過東街,直到東湖水漈附近仍可聽到。

即便在巨幕電影日漸普及的當下,當你從泉州人口中聽到“去寬銀幕看電影”,這里有且僅有一個指向,那就是位于泉州西街20號的泉州影劇院。“寬銀幕”的別稱,不僅反映了泉州影劇院在泉州電影史上最大的特征,更蘊含著幾代泉州人對泉州影劇院深厚的情感。

泉州影劇院始建于1958年,1959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獻禮工程落成開業,成為福建省內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老泉州人都愛把泉州影劇院稱為“寬銀幕”。1986年9月,影劇院觀眾廳被一場大火燒毀,影劇院重建期間,曾移至市區中山公園北面市體委訓練館,1989年10月1日經重建裝修再度開門營業。60多年來,泉州影劇院從建設、規模、設施配套等都進行了改造和升級。

如今,泉州影劇院是舉行大型會議及重大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電影放映的重要文化陣地。

泉州西街西段的510號是一座造型典雅大氣的八角樓,它曾入選首批“福建省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筑名錄”,門匾和楹聯來自兩位泉州清末同科舉人,也是西街臨街最美的幾座洋樓之一。

八角樓的門楣上,有泉州清末舉人曾遒在丙子年(1936年)所書的“勛卿世第”,贊揚湯家為官宦之家。湯家歷史上出過許多名人,家住西街奉圣宮附近的湯文和,清代光緒十六年(1890年)生,早年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后,積極投入泉州的光復活動,參與領導泉州的反袁斗爭,事發被捕后犧牲,年僅26歲。

楹聯“依圣里傍義城宏茲峻宇,背清源面紫帽造爾中山”,說的是圣里義城的宏偉洋樓,清源紫帽兩山之中的豪宅。上聯中巧妙地嵌入了西門“義城門”的名字,下聯中嵌入了湯家“中山堂”的堂號,渾然天成。落款為“溫陵陳仲瑾”,據陳仲瑾之孫陳篤恒介紹說,祖父與曾遒為同年(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當年在海外很有影響,與不少僑領多有交往,但很少為別人題字,從這幅楹聯可以猜想,當年湯家與祖父關系不錯,而且在泉州市區范圍內,這可能是僅有的一副陳仲瑾的楹聯。

八角樓臨西街的大門口,有一塊兩平方米的門路,閩南話叫“大門路”,這是以前的人家特意留讓給行路人避雨躲風的,體現了泉州民間友善敬人的傳統文化。

泉州開元寺附近的西街116號,是一處寫有“洲紫新筑”的普通院門。進門之后會發現里面大有乾坤,前面是一座兩落三開間雙重護厝的官式大厝,后面是一棟二層洋樓,均始建于1912年,1915年完工。占地3000余平方米,經典的造型和百年的歷史,堪稱西街最具特色的民宅 。

臨西街低調的宋宅大門,上有“洲紫”的堂號,大門后是寬闊的石埕和大厝。宋宅后方的洋樓需要從陳厝巷進入,如今被打造成1915藝術空間。

1915藝術空間的主理人吳達新是一位知名藝術家,個人作品曾在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參展。他介紹說,宋文圃在100多年前修這棟大樓時,特別注重風水,考慮到閩南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大樓的通風系統非常發達,在房間與房間之間均設置了通風系統,既保證了私密性,又可以讓四方空氣流通。此外,樓上還裝有隔熱層,在沒有現代電器的百年前,這棟大樓在閩南漫長的夏季也能保持涼爽通風。

1915藝術空間自2017年開辦以來,持續做過許多重要的藝術展覽和交流活動。如今的1915藝術空間,已成為泉州的網紅打卡地,百年老宅,因為現代藝術勃發出了強勁的生命力。

▍ 一條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

這里是泉州沒有圍墻的歷史展覽館

既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滄桑巨變

▍如果你來泉州,請一定走過這條街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