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半條被子”映初心 紅色沙洲換新顏——湖南省沙洲紅色旅游景區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2016 年 10 月 2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80 周年大會上飽含深情地講述了發生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的“半條被子”故事。隨后,汝城縣以沙洲村為核心,充分挖掘沙洲及周邊村莊的紅色舊址,通過一年左右時間建成了享譽全國的沙洲紅色旅游景區。近年來,景區圍繞做好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三篇文章,凝聚多方共識,通過規劃設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等,打造了一張集黨性教育與紅色旅游為一體的湖南名片,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勝地、脫貧攻堅的新樣板、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典范。
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半條被子”精神
近年來,沙洲紅色旅游景區依托“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半條被子”故事 發生地舊址、紅軍長征在汝舊址及沙洲田園綜合體等載體,設立了“半條被子”黨性教育 基地,推出集專題教學、訪談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社會實踐、學員研討等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賦予了紅色故事最理想的傳播路徑。
截至目前,“半條被子”黨性教育基地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群眾達 200多萬人次。
紅色教育培訓班自 2019 年 10 月開班至 2020 年 6 月底,共培訓團隊 560 多個,培訓學員20800 多人。“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相繼入選第三批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一批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備案的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成為全國黨員干部群眾接受初心使命教育的理想之地大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首選之地。
“半條被子”黨性教育基地堅持黨校+ 專家 + 后人,教學主體多元化。基地依托省市縣委組織部、省市縣委黨校、各級黨史專家及黨政人才建立師資庫,專門聘請了國內知名的 5 名專家學者擔任理論咨詢和主講專家,保障了教育培訓的深度及高度;聘請縣委黨校教師講授《半條被子故事的啟示》專題黨課,讓“半條被子”精神深入人心。此外,基地還專門聘請了“半條被子”故事主人翁徐解秀老人的 8 位后人作為基地講解員,極大地增強了黨性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從小到大,爺爺和爸爸就經常跟我講曾祖母的故事, 2019 年 7 月,我選擇做一名講解員,把自己最熟悉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朱淑華是徐解秀的曾孫女,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做講解員,每次講起曾祖母的故事,她的眼里總噙滿了淚水。
民俗廣場中“半條被子”故事雕塑
堅持長征故事 + 時代精神,教學內容現代化。基地以“弘揚‘半條被子’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辦學宗旨,以紅軍長征過汝城活動史及“半條被子”等系列故事為主線,開發出了具有新時代教育意義的紅色課程,總結提煉出了“半條被子”精神——始終 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為大家辦實事、解難題,讓我想起了徐解秀奶奶生前常講的‘半條被子’的故事。”村民朱小紅說。
堅持講解 + 體驗,教學模式新穎化。基地堅持“寓教于史、寓教于行、寓教于景”的教學模式,授課、體驗、升華“一站式”,使到基地每一位學員感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牢記先輩先烈未竟之夙愿,守矢志初心,擔當新使命,實現新作為,不負新時代,做出新貢獻。
農旅融合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沙洲紅色旅游產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群眾主導,突出農旅結合、產銷融合,注重市場化運營、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高效益”、生活富裕“高水平”,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新路子。
積極探索“旅游+ 開發”。引進湖南零級有機生態農業、深圳我在旅行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做大做強旅游開發市場,鼓勵村民通過種植、制作、銷售特色水果、農副產品,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方式致富增收。紅色旅游的發展帶火了景區服務業,目前,沙州村民開辦農家樂 8 家、旅游產品商店 12 家;帶旺了特色水果產業,推動文明瑤族鄉新發展特色水果 12700 余畝,黃金奈李享譽全國,湘粵贛三省水果銷售商和游客慕名而來,連續舉辦多屆水果節,2020 年奈李節當天現場和網絡銷售突破 200 多萬斤,銷售額 1500 多萬元。
父母年邁多病,兩個孩子在上學,村民朱小紅的日子一度過得十分拮據。2017 年年底景區建成后,游客慕名而來,50 歲的朱小紅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干部的幫助下,辦起了村里第一家土菜館,迅速脫貧。村里不少和朱小紅一樣的貧困戶,迅速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沙洲村有村民 142 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 31 戶,沙洲紅色旅游火起來后,鄉親們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有的把房子租出去,當起了房東;有的在景區上班,拿上了工資;有的開辦農家樂和民宿;有的銷售土特產,出租單車等游樂設施;有的辦起了水果采摘園。
積極探索“黨建+ 扶貧”。沙洲紅色旅游景區覆蓋沙洲、五一、韓田等多個村,村黨組織牽頭成立沙洲田園綜合體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的模式, 采取委托經營、提供就業、入股分紅等模式,5% 作為村集體經濟股份,5% 作為精準扶貧幫扶資金,每年為每戶貧困戶提供扶持資金 1000 元;引導 40 余名貧困勞動力到景區項目園區務工,月平均工資達 2000 元以上;53 戶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戶均年增收 3000 余元。
2018 年年底,沙洲瑤族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2740 元,比 2016 年增加了 5272 元,村集體收入從 2016 年的 0.48 萬元提高到 28.5 萬元,沙洲瑤族村整村脫貧,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湖南省美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改革開放 40 年 40 村”。
紅色為基 全域融合聯動
沙洲紅色景區持續火爆,推動汝城旅游產業持續升溫,成為大湘東紅色旅游新的引爆點。
農旅復合開發。景區以打造紅色文旅項目為目標,完成了田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整合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古色鄉風、特色水果等“多彩”資源,形成了以 沙洲核心景區、田園綜合體為主,四季果園采摘區、生態垂釣休閑區、田園生活體驗區、紅色傳統教育區以及生態農業景觀觀光帶等“四區一帶”為輔的發展格局,目前功能配套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一個集生態環境美、文化風情美、旅游服務美、產業發展美于一體的紅色景區正以開放的姿態喜迎各方賓客。
商旅融合發展。利用紅色旅游吸引留住“客源”,進而聚人氣、興產業。沙洲紅色景區設置農產品專柜,并規劃建設商業一條街,設有特色農產品專售商鋪攤位 32 個,原來沒銷路的農副產品成了搶手貨,窗口效應實現最大化。精心策劃紅色教育、休閑觀光、水果采摘、農事體驗的精品路線,不出戶就能實現商品交易。在新東村 50 畝葡萄種植基地里,僅游客上門采摘就銷售了 65% 以上的產品。在市場的帶動和刺激下,僅 2019 年下半年,景區周邊新增飯莊、民宿 13 家,歷經 2 年多時間的發展,旅游商貿已成燎原之勢。引爆縣域高潮。加強與全縣熱門景點和重走長征路旅游路線對接,與熱水溫泉、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理學古鎮、金山古村、白云仙航空基地等景點強強聯合,合力打造汝城縣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先后承辦了湖南豐收節分會場、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現場點、重走長征路徒步等重大節會活動,形成了沙洲景區助推縣域旅游提質升級、全域旅游促沙洲景區做強做優的生動局面。
專家評語
沙洲紅色旅游景區以“半條被子”故事展現出的偉大革命精神為核心,充分利用好紅色旅游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開發出“黨校 + 專家 + 后人”“長征故事 + 理論教育”等多種教學模式,增強了黨性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時積極探索“旅游 + 開發”,推動汝城旅游產業,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有效促進了縣域旅游提質升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邢偉)
編輯:李妮瑋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