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仁山智水唱新歌,“紅”“綠”交輝興產業——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紅旗渠風景區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紅旗渠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內,地處豫、晉、冀三省交會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奇險秀麗、人文景觀豐富。1960年2月11日,為了徹底改變惡劣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十萬林州兒女踏入茫茫太行山,進行了一次大決戰,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苦戰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了152座渡槽,終于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被譽為“世界奇跡”“太行山上的藍色飄帶”。紅旗渠的建成,改變了林州的面貌,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1990年,紅旗渠開始致力于景區打造,以紅旗渠工程為核心,紅旗渠精神為內涵,將這一世界奇跡與太行山自然風景相結合,規劃建設了紅旗渠分水嶺和青年洞景區,邁開了旅游發展的新步伐。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紅旗渠視察并給予高度評價。
經過近30年的發展,紅旗渠風景區先后榮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等20余項國家級榮譽。
紅旗渠是一個自力更生的奇跡,是一部人與自然互動創造的偉大史詩,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尋求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典范。近年來,以紅旗渠旅游為龍頭,打造全域旅游和林州發展增長極,有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把紅色旅游的優勢轉變成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精心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
紅旗渠堅持將愛國主義教育列入整體工作布局,總體部署、統籌協調,層層分解任務,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將紅旗渠打造成環境整潔美觀、服務態度熱情、言談舉止文明禮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旗渠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政治性節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國際性節日,黨史國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等,舉行“紅旗渠見證我是一名合格黨員宣誓”“萬名黨員簽名”“唱支紅歌給黨聽”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和黨建課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同時,紅旗渠風景區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并組織開展了“千名鐵姑娘打釬創世界紀錄”研學活動、“閱歷課程之中原文化探尋”主題實踐活動、“校長采風團走進研學圣地紅旗渠”活動,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效用的發揮,深受學生的普遍歡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紅旗渠已接待20多個國家的政要及游客,共計1000萬人次來接受紅色教育。
打好三張牌,豐富紅色旅游新內涵
抓好紅色文化傳承,不斷擦亮革命底色。紅旗渠風景區以黨員教育培訓、大眾特色體驗旅游、中小學研學旅行為抓手,通過完善理論教學,設立紅色講堂、廉政講堂、勞模講堂三大講堂,打造傳承紅旗渠精神實踐基地和情景表演基地,不斷豐富紅色旅游新內涵,實現景區的融合發展。打造研學產品,筑夢民族未來。紅旗渠結合當地中小學聯合開發了“紅旗渠研學之旅”產品,先后推出了探秘紅旗渠——《追夢少年》、體驗紅旗渠——《烈火青春》、感悟紅旗渠——《血脈傳承》等多個實踐課程,通過“當一次小講解員,走一次紅旗渠,推一把獨輪車,掄一回開山錘,抬一次太行石,吃一回民工餐”等“十個一”活動,讓學生在行走中閱讀歷史,在體驗中感受紅色精神。并以紅旗渠精神傳承為中心,開發了“紅”“紅+紅”“紅+綠”“紅+文”等多條研學實踐教育線路,著力打造紅色研學旅行實踐教育新標桿,年接待青少年22萬人次。
紅旗渠青年洞
紅旗渠紀念館
堅持活動引領,不斷激發旅游新活力。近年來,紅旗渠結合“兩學一做”活動,把七月定位為黨建月,開展了“千人背黨章,免費游景區”活動,凡在景區入口處面對黨旗能完整背誦“入黨誓詞”的游客均可免費參觀景區,帶完整手抄黨章筆記的游客半價優惠。景區還大力推進讓紅旗渠精神“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把紅色旅游有機融入社會機構組織的主題活動,以游育人,以教化人,在組織宣講紅旗渠精神的同時,幫助一些單位籌辦“紅旗渠精神展館”,讓紅旗渠精神落地生根。此外,紅旗渠還經常組織油畫家、版畫家走進紅旗渠,組織紅旗渠風光攝影大賽,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弘揚宣傳紅旗渠精神、創新紅色旅游宣傳形式。
共建共享,助力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
紅旗渠景區在自我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產業和市場活力,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帶動作用。在紅旗渠風景區三省四鎮十村范圍內,紅旗渠實行“六個一批”行動在紅旗渠風景區安置公益性崗位保潔人員50名、安保人員20名,在景區安置景區講解員20名、售檢票及咨詢服務人員130名,在凌空除險、鐵姑娘打纖等景區情景實訓表演項目中安置50余人從事表演工作,在田園綜合體項目、景區綠化、工程建設中,依靠水稻種植、景區綠化、工程用工等安置120余村民從業在景區紅立方餐廳等服務性行業里安排貧困人員就業,帶動50余人脫貧,在景區商鋪、攤位、紀念品、小吃等商經營活動中,提供就業崗位80余個。同時,紅旗渠堅持將旅游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整合,創新景區與旅游扶貧發展思路,創新發展“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弄拉模式”“幫扶模式”“合作社模式”等,支持貧困村由傳統農業向旅游觀光農業轉型,支持貧困戶聯合建設旅游商鋪、鄉村客棧、賓館、農家樂等,依托旅游服務業自主創業。紅旗渠景區通過與周邊村民聯合經營商鋪30余個,攤位20余個,在滿足游客需求的同時,商鋪攤位實現年收入360余萬元,當地老百姓在紅旗渠景區旅游沿線經營了金橋飯店、山水澗等中大型餐廳賓館20余家,青年洞旅游餐廳、紅旗渠快餐超市等小型餐廳10余家,盧家拐村“農家樂小院”50余家,可同時接待游客食宿800余人,實現年收入1500余萬元。當地大部分貧困村和貧困群眾實現了就業、增加收入、擺脫貧困。紅旗渠風景區流轉周邊鄉村土地1032畝發展鄉村旅游,與井頭村、盧家拐村、牛嶺山村、墳頭村簽訂資源整合協議二十余份,每年景區支付土地補償款達108.6萬元,讓村集體和群眾共享旅游產業收益,當地的核桃、板栗、民居等“三農”資源也通過加工轉化為了旅游產品,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據統計,紅旗渠景區每年接待游客70萬人次,帶動全市涉旅企業473家、農家樂330余家、從業人數達到近5000人,旅游綜合收入12.5億元,實現了旅游產業助力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向全域發展的輻射。
在紅旗渠景區,每處歷史遺址遺跡的背后都有無數讓人感動的故事,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跡上的革命精神,像熊熊燃燒的火炬和高亢嘹亮的號角,激勵一代又一代紅旗渠兒女,凝聚著新時代的奮斗偉力、譜寫著以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促全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專家評語
林州市紅旗渠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自力更生求生存、艱苦奮斗謀發展的精神, 林州市以紅旗渠風景區為載體,將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有機結合,融合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等紅色教育與旅游于一體,實現紅色旅游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互促共進,讓紅旗渠的紅色精神和文化內涵在新時代繼續綻放出新的光芒。(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邢偉)
編輯:宋雨秋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