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河北省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 | 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來源:文旅之聲 061821 更新: 人氣:514 關鍵詞:

做好“五個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河北省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山水風光壯美,文化底蘊深厚,是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紅色圣地。全國抗戰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將士東渡黃河,進駐涉縣,與老區人民同戰斗共生產,締造了中外聞名的“劉鄧大軍”,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譜寫了“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不朽傳奇,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體兩翼”是涉縣縣委政府近年來確立的以紅色旅游為主體,根祖旅游、山水旅游為兩翼的旅游發展戰略。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過程中,涉縣以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景區為核心,以清漳河為軸線,著重挖掘紅色文化、打造紅色風光、培植紅色產業,將全域旅游與縣城建設、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等相結合,發展旱作梯田游、康體養生游、農業觀光體驗游、運動健身游、生態濕地游等新興旅游業態,推動紅色文化、鄉村民俗文化、寺廟文化、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的有機銜接和加速融合,構建“紅色涉縣”全域旅游新格局。

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按照“保護革命文化遺址、突出紅色文化主題、挖掘抗戰文化內涵、提升產業文化層次、加強國防文化教育”的理念,堅持高站位認識、高起點定位、高速度推進、高效能融合,加快紅色產業布局和發展,使紀念館發展成為一個占地3.2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突破270余萬人次,集參觀瞻仰、緬懷祭奠、休閑觀光、參與體驗、教育傳承為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產業集群,在太行山間、清漳河畔,繪就了一幅紅色旅游新時代畫卷。

把革命文物保護與發展紅色旅游相結合

紀念館確定了“先期修繕保護一批,后期整合復建一批”的保護思路,于2015年對全縣137處抗戰遺址、遺跡情況進行全面調研、普查、備案。配合涉縣文物系統,積極爭取將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列入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成功申報省級文保單位1處,待批的市級文保單位3處。完成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等重點文物的修繕、消防、安防工程。復原晉冀魯豫邊區高等法院、一二九師政治部禮堂、戰艦牌香煙卷煙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交通總局等30余處革命遺址,打造紅色記憶小鎮項目,再現“小平菜園”“戰艦牌”香煙歷史場景,重溫推獨輪車、投彈、織布、紡線、石碾、水磨等,用旅游載體帶動更多革命文物“活起來”。

借助紅色文化品牌優勢,紀念館把品牌嫁接在產品上,融合一二九師文化元素,開發出水杯套裝、精品撲克、手機殼、紀念扇、鼠標墊、T恤衫、紀念章、定制瓶裝水、鑰匙扣、手機支架、折扇、行李牌、學習筆記本等多元個性、實用性強的文創產品,滿足游客對特色紀念品的訴求。

把挖掘紅色文化與弘揚紅色精神相結合

紀念館緊緊圍繞紅色文化“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職責,通過對一二九師精神的發掘、闡釋、宣揚來加強愛國與信仰教育,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的艱辛奮斗歷程的價值認同,推動教育效果取得突破。

加強學術研究運用。圍繞涉縣革命遺址、紀念館的發展和歷史文化承載,相繼出版了《太行山魂》《涉縣革命舊址追尋》《鄧小平的涉縣歲月》《一二九師紀念館志》《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等書籍。

展覽融入時代主題。深層次研究和發掘革命文化、抗戰文化和一二九師文化,服務時代,凝練主題,舉辦了《新中國改革開放從涉縣發源——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展》《“神將”秦基偉專題展》《烽火太行——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專題展覽》《紀念劉伯承元帥誕辰120周年專題展》《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專題展》等各項展覽二十余個。

劉鄧和他的戰友們塑像

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圍繞重要節慶,先后圓滿完成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京津冀蒙晉蘇陽光體育大會啟動儀式、紅色涉縣國際馬拉松大賽、星光大道——走進革命老區涉縣大型公益演出、紀念劉伯承元帥125周年誕辰、“光輝歷程偉大成就”紀念建黨97周年大型文藝聯歡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及賽事,積極展示一二九師紀念館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努力做到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宣傳推廣。

把建設愛國主義基地與打造研學基地相結合

作為青少年及黨員干部群體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紀念館充分發揮涉縣獨特紅色資源優勢,以抗戰文化為背景,以八路軍一二九師、晉冀魯豫邊區發展史為內容,根據不同學齡階段,開發“愛國主義教育”“理念信念教育”“國防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四個課程體系;編制實施了“當一天八路軍”“穿越封鎖線”“戰爭中走出的科學”三門課程;設計印制研學手冊;打造軍事體驗、勞動生產、體能拓展、科學探索等活動場地;策劃組織了“鮮花祭英雄”“小記者老區行”“追尋新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足跡”等11項主題活動,2019年全年接待黨性教育56萬人次、研學團隊32萬人次。在2019年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研學)教育基地首屆全國經驗交流活動、首屆京津冀紅色研學旅行峰會等會議中,多次作為研學實踐教育優秀代表作交流發言,受到在場專家的一致好評。為進一步拓展紀念館服務領域,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二課堂的作用和職能,暑期面向社會公開招收、培訓25名小講解員。培訓寓教于樂,通過學唱紅歌、講紅色故事、打快板等形式,讓孩子們鍛煉自我,也為紀念館探索服務未成年人社會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把藝術形式創新與迎合時代價值相結合

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紀念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傳教育職能,積極組建“一二九師紀念館十九大宣講團”,以情景劇、歌舞、器樂演奏、戲曲、小品等藝術表演形式,精心編排創作《十九大精神放光芒》《老兩口宣講十九大》《美麗涉縣贊》《幸福新涉縣》等原創劇目,在景區勝利廣場、司令部舊址、連心巷等,面向游客現場演出。整編導游隊伍,將快板、舞蹈、朗誦、演唱等藝術手法融入日常講解中,通過創新講解形式,不斷提高講解服務水平。2019年,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要求,精心編排推出《太行豐碑》專場演出。演出采用“紅色經典、現代表述”的演繹方式,分轉戰太行、太行英雄、情系太行、逐夢太行四個篇章,通過故事講述、情景再現、歌舞戲曲等藝術形式,再現了抗戰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與太行軍民不怕犧牲、團結奮戰、英勇殺敵的場景,展示了老區人民發揚一二九師精神,戰天斗地、擼起袖子加油干,繪就老區新貌的過程。

把傳承紅色精神與助力扶貧攻堅相結合

首屆邯鄲市旅發大會的成功舉辦,使紀念館的知名度越來越大,近年來接待游客量已突破270萬人次。

隨著紅色旅游的日漸繁榮,當地的老百姓也積極投身到旅游發展浪潮中,農家樂、民宿星羅棋布,采摘園、特產店遍地開花,連通三省三縣的千里旅游通道從家門口經過,貫穿全縣10個鄉鎮,涉及158個村莊,覆蓋一千多平方公里,惠及十幾萬群眾。

短短一年時間,全縣新增農家樂、民宿等300余家,從業人數達5000余人,帶動農戶2500戶。村民實現了“就地就業、就地創業、就地致富、就地幸福”的夢想。紅色涉縣,走出一條依靠紅色旅游實現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專家評語

涉縣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蘊藏了濃厚的革命文化、抗戰文化和一二九師精神,以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景區為核心,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旅游發展戰略,著重挖掘紅色文化、打造紅色風光、培植紅色產業,推動革命文物保護與發展紅色旅游相結合,挖掘紅色文化與弘揚紅色精神相結合,建設愛國主義基地與打造研學基地相結合,藝術形式創新與迎合時代價值相結合,探索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成功道路。(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邢偉)

編輯:徐曉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