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安徽省金寨縣丨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來源:文旅之聲 061621 更新: 人氣:663 關鍵詞:

堅持保護利用并重  助力老區脫貧攻堅

——安徽省金寨縣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金寨縣作為紅色沃土、紅軍發源地、紅色基因富礦,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境內先后爆發了著名的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相繼誕生了12支成建制主力紅軍隊伍,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唱響全中國。
近年來,金寨縣緊緊圍繞安徽省委、省政府將金寨打造成為“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示范地”的目標,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科學規劃紅色革命資源開發利用“一山一格局三基地”架構,大力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取得顯著成效。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位于鄂豫皖三省接合部的皖西六安市,總面積3814 平方公里,人口68萬,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是全國第二大將軍縣、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
多年來,國家和省市高度重視和關心金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2016年12月,金寨縣委、縣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實施意見》,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議程,并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一是健全管護機制。結合機構改革,縣編委在原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批復成立金寨縣紅色文化管理中心,專職負責全縣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并通過公開招聘引進專業技術人員2人。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為每個縣級以上重點文保單位配備1名文物管理員。
二是實現應保盡保。金寨眾多的革命文物,大多分散在鄉村,又多為明清時代建筑和土墻草頂,歷史久遠,極易受到破壞。近年來,金寨對全縣革命文物進行核查認定,將重要的革命舊址納入文物保護,爭取文物維修保護資金1.2億元,縣政府投入近5億元,籌集社會資金4550萬元,對7個國保、19個省保、15個市保、55個縣保單位進行搶救性維修,同時完成16個革命文物點陳列布展工作,做到保、用、管統籌結合、一體推進。2019年,縣政府先后公布第八批和第九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革命文物保護單位60處,推動革命文物應保盡保。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三是加強維修保護。2019年,金寨縣爭取到國家和省文保利用資金8908萬元。對46處革命文物進行維修復建,完工29處,17處施工工程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 陸續在3月全部復工。完成立夏節起義首發地(大王廟)等5處革命文物布展和新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標志碑”設立工作。實施湯家匯鎮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5個國、省文保單位消防工程。
四是加強執法監管。加大《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出臺《關于加強宗祠宗教類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通知》,加強革命文物管護,堅決依法打擊違法行為,確保文物安全。2019 年共約談文保單位3個,查處文物違法案件3起。
經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金寨縣共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19處,其中近現代革命遺址198處。目前,全縣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9個點址、省級10處42個點址、市級17處23個點址、縣級208處,數量之多,為安徽之最。
注重紅色資源規劃
保護利用,規劃先行。金寨縣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安徽金寨縣革命舊址文物保護規劃》及首期 7 個國保單位文物點保護利用設計方案;制定了《金寨縣 2017——2019 三年文物保護計劃》,三年內完成全縣73個重點不可移動文物修繕方案設計、80余處重點文物維修、20余處重點文物布展工作;規劃實施革命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新擴建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革命博物館。
金寨縣還按照“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招商興縣、旅游富縣、民生為本”的發展戰略,堅持紅色游、生態游、休閑游等主攻點,采取多元化形式,加快推進“一山一格局三基地”紅色旅游項目的開發利用,帶動老區經濟發展。
“一山”,即大力弘揚以“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為基本內涵的大別山精神,引領老區人民砥礪前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格局”,即構建以紅軍廣場、鄂豫皖紅軍紀念園為龍頭,以湯家匯及南溪、斑竹園及果子園、燕子河及長嶺、麻埠及流波等區域性紅色經典景區為支撐的紅色教育大格局, 推動紅色基因深入傳承。
“三基地”,一是紅色教育基地。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挖掘宣傳紅色歷史,講好金寨革命故事。對境內革命遺址、紀念場館進行維修保護、布展提升,打造了湯家匯紅色小鎮、南溪紅色葛藤山等教育基地,實現教學有現場、思考有問題。爭取公安部、團中央、國防大學等40家省部級單位掛牌建立黨性教育實踐基地,被列為中組部76個重要黨性教育基地之一。建成金寨干部革命傳統教育學院,累計承辦各類主題培訓班1200多期、近9萬人次。深入推進紅色文化研究開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產品不斷推出。相繼出版了《金寨紅軍史》《紅軍源》《抗美援朝戰場金寨人》《燎原星火》《紅二十五軍從金寨到陜北》《熱血忠魂》《紅色金寨》《八月桂花遍地開——金寨紅色書系》等書籍。出版了《有一種紅叫“金寨紅”》短篇小說集,創作了《永遠的金剛臺》話劇、《守望大別山》歌曲,編寫了《紅色金寨——革命經典系列讀物》兒童教育讀本。大型電視劇《上將洪學智》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檔播出,收視率創同題材新高。每年舉辦一次  “兩源兩地”紅色文化高端論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文化交流活動。二是紅色旅  游目的地。精心設計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整合梅山、南溪、湯家匯等革命舊址,申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推進景區與革命遺址相結合。金寨縣紅軍紀念園、革命博物館列入國家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國紅嶺公路—— 800里紅色征程自駕游成為新“網紅”。2019年,全縣接待游客460.5萬人次,綜合收入15.7億元,僅紅軍廣場景區接待游客就達200萬人次以上。三是紅色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示范基地。推進紅色旅游、綠色旅游和其他業態深度融合,把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綠水青山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讓廣大群眾參與其中,享受紅色旅游發展紅利。近三年,全縣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173萬人次,創綜合收入 36.8億元,帶動 6184戶、22845名貧困人口脫貧。
加強特色資源利用
金寨縣文化、生態等各類旅游資源豐富獨特,被國家紅旅辦確定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之一,是以“千里躍進、將軍故鄉”為主題大別山紅色旅游區的核心區,也是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方面,金寨縣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創建紅色旅游國家5A級旅游景區。整合梅山、南溪、湯家匯等革命舊址,積極申報創建紅色旅游國家5A級旅游景區,推進景區與革命遺址相結合的紅色旅游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大力弘揚以“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為基本內涵的大別山精神,構建紅色教育大格局。推出紅色圖書和紅色影視作品,開展紅色基因“七進”活動。
三是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產品。中國紅嶺公路——800里紅色征程自駕游成為新“網紅”,開發設計重走紅軍路、現場體驗、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等體驗活動。

專家評語

極其珍視獨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 舉全縣之力對革命遺址、紀念場館進行維修保護和布展提升,充分發揮干部學院、紅色小鎮等教育基地優勢,深入進行紅色文化研究開發,不斷推出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產品。精心設計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開發重走紅軍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等旅游體驗產品,利用“一山一格局三基地”架構,有力促進了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綠水青山與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巡視員 邢濟萍)

編輯:王瑋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