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愿小樹苗健康成長
——上海市宋慶齡陵園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1981年5月21日,宋慶齡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愿小樹苗健康成長》中對孩子們寄予厚望——“長成大樹,聚成森林,成為祖國需要的有用之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少年兒童工作,關心關愛少年兒童成長成才。2015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你們現在都是小樹苗,品德的養成需要豐富的營養、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茁壯成長。現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將來人就能做得越好。”宋慶齡陵園堅決貫徹培育小樹苗健康成長理念,不斷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面向青少年推出了“尋訪慶齡園”紅色研學旅游活動,引領青少年走進紅色經典,尋訪紅色印記、探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園區每年接待青少年超10萬人次,共建學校遍布上海各區縣。
宋慶齡出生于上海,她人生的諸多精彩篇章是在上海書寫的,上海是她深深眷戀的故鄉。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與世長辭。尊其“樹長萬代,葉落歸根”的遺愿,這位偉大女性從此長眠于父母的身邊——上海市萬國公墓宋氏墓地。1984年1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正式掛牌。
作為一座四季有景、物種多樣的城市園林,宋慶齡陵園已逐步建成以宋慶齡為中心,中外名人薈萃的紀念圣地。以宋慶齡墓為中心的紀念設施,是陵園的主體部分主要有和平端莊、靜謐素雅的宋氏墓地、鄧小平親筆題詞的宋慶齡紀念碑、展示宋慶齡特有氣質風采的漢白玉雕像和全景式展示宋慶齡生平的宋慶齡紀念館。名人墓園和外籍人士墓園安葬有愛國將領謝晉元、“三毛之父”張樂平、“羅馬尼亞的白求恩”柯列然等。建設于宋慶齡逝世15周年之際的上海兒童博物館則是國內首家兒童博物館,譜寫著“締造未來”的永恒主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宋慶齡陵園先后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校外實踐基地、上海市民終身學習紅色文化體驗基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人文、科學、自然等教育資源。
“今天我做小旗手”升國旗儀式。
貫徹立德樹人宗旨,打造研學鑄魂工程
講述偉人故事,激發青少年愛國熱情。研學活動通過“致敬偉人宋慶齡”紀念儀式、參觀宋慶齡紀念館、青少年四史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尋訪紅色印記、探究紅色歷史,了解宋慶齡以及其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名人與外籍友人故事,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儀式教育,強化青少年道德建設。依托宋慶齡陵園獨特的紅色資源,開展“相約在宋慶齡的旗幟下”和“國旗下成長”儀式教育活動。升旗儀式讓青少年擔任旗手,通過實際操作凝聚青少年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國旗下的講話則結合宋慶齡同志對青少年關愛,教育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宋慶齡陵園已經成為上海青少年升國旗暨愛國宣講主題活動定點升旗點,輻射全市,每個周末,都有來自各個學校的學生在此舉行儀式,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日常生活中。
堅守紅色文化陣地,構建研學鑄橋工程
強化基礎建設,保障活動形式多樣化。在180畝園區規劃上,以東西軸線為中心展區,條塊式展示宋慶齡紀念設施、名人墓園、外籍人墓園和上海兒童博物館四大展區,展線清晰,內外結合,多點聯動。宋慶齡紀念館和上海兒童博物館通過藝術場景和多媒體展項等多樣化展示手段,調動青少年參觀積極性。同時開辟宋園課堂、閱讀空間、展影天地等活動空間,定時開展展教活動、讀書沙龍、影視賞析等活動,寓教于樂,多元發展。
規范活動流程,推出菜單式學習模式。宋慶齡陵園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四史”學習教育精神,扎實做好“四史”學習教育備學備課工作。結合日常工作實踐,構建“1+N”學習教育體系,推出紅色研學菜單式學習模式,努力做到學習教育生動活潑,入腦入心。“1”是核心,以學習宋慶齡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和展現的偉大精神為核心內涵,結合不同的學生團體,各有側重,專門備課,用現代話語體系詮釋。“N”是模塊,包括參觀宋慶齡紀念設施、瞻仰紀念宋慶齡、守初心擔使命宣誓、專題團課、參觀為新中國奮斗展覽、參觀展現近現當代中國歷史風云的名人墓園和外籍人墓園、浸入式主題誦讀、今天我做升旗手、宋慶齡革命足跡飛行棋、致敬英雄主題課程等研學活動。通過四史教育,引導青少年認識到我們國家和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豐富研學課程內容,助力文化傳承工程
學游結合,活動對象分眾化管理。圍繞新時代青少年們興趣多元、接收信息來源廣的特點,宋慶齡陵園積極關注社會熱點、深挖館藏資源。研學活動創設分層、分眾教育模式,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分別設計制作小學版和初中版的《尋訪慶齡園——研學手冊》。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為遵循,為高中學生提供咨詢導覽、展教活動輔導、主題活動輔助等崗位,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館校合作,活動內容衍生化開發。承接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團隊,開展送活動進校園,積極開拓共建學校,目前共建學校覆蓋上海各區縣,呈逐年遞增趨勢。在現有教育資源上衍生開發模式,如宋園課堂以“了解宋慶齡、學習宋慶齡、品味慶齡園”為主旨,通過講文物故事,結合繪畫、手工制作、閱讀誦讀、紅色游戲等互動形式,形成“初步了解—加深體驗—溝通反饋—鞏固認知”完整學習過程。研學手冊結合校本教材,立足園區特色,分為歷史篇、人文篇、名人篇、生態篇、儀式篇五部分。課程內容由淺入深,根據不同年級設置不同等級難度;題目類型豐富,除常規的選擇題、填空題之外,還有連線題、分類題、鑒賞題以及繪畫題等多種學習方式;每門學科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記區分,便于翻找、易于理解。活動開發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為內容,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自覺延續文化基因,增強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2018年、2019年暑期,陵園總計參與活動5522人次。愛國主義主題儀式教育活動18場950人次;“尋訪慶齡園”研學之旅暨“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活動團體32場2795人次;散客參與200人次。上海市高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參與165人次;宋園課堂活動24場902人次。活動覆蓋長寧、閔行、靜安、浦東等7個區35所中小學校,以及北京、天津、安徽、浙江等外省市學生,連續兩年榮獲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優秀活動項目。宋園課堂也獲評“2019上海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品牌體驗項目”。
2020年,宋慶齡陵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為少年兒童精心設計“四史”專題研學活動。暑期周均接待學生研學超過100人次,活動得到了上海教育電視臺等媒體的關注,深受家長和孩子的好評。
宋慶齡陵園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以紅色研學為抓手,推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著眼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小樹苗健康成長”。
專家評語
宋慶齡陵園以宋慶齡墓、紀念館等設施為載體,展現了宋慶齡追求民族獨立和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偉大一生,始終貫徹培育小樹苗健康成長理念,通過講述偉人故事來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來引領青少年走進紅色經典,提供多樣化活動和菜單式學習模式來調動青少年參與積極性,開展送活動進校園來厚植青少年的紅色基因和愛國情懷,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邢偉)
編輯:徐曉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