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游讀晉江】圍頭戰地文化漁村(AAA)

來源:晉江市圖書館 051221 更新: 人氣:737 關鍵詞:

觀光指南

 圍頭戰地文化漁村(AAA) 

圍頭戰地文化漁村位于金井鎮圍頭村,與大金門島相距僅5.2海里,是祖國大陸距離大金門島最近的美麗漁村。圍頭區域位置獨特,濱海人文資源豐富,這里曾是著名的炮擊金門“八·二三”炮戰主戰場,如今它是對臺對金經貿旅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海西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成為中國鄉村旅游特色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國家級最美漁村、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和“美麗的圍頭”、“英雄的圍頭”、“海峽第一村”三大鄉村旅游品牌。

  圍頭戰地文化漁村海岸線曲折綿長,金沙灣上長2000多米的沙灘,清晨日出,藍色的大海邊,白皚皚的沙灘迎著朝陽閃閃發光,所以得了“金沙”這個美名。

“八·二三”戰地公園園區內設有安業民烈士雕像、戰爭與和平發展館、“ 八·二三”炮戰時的炮臺、二百米長的鋼筋水泥結構的觀地戰道、楊臣武題寫的“英雄的圍頭”。

其中,“八·二三”炮戰遺址毓秀樓是圍頭旅菲華僑吳天敬修建的雙層小洋樓,占地2000平方米。建樓所用的鋼筋水泥從菲律賓運來,整棟樓房采用灰雕、石雕等裝飾工藝,構筑堅固,美觀大方,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炮戰時,這座鋼筋水泥建筑成為我軍基層指揮所,先后6發炮彈打進毓秀樓。神奇的是炮彈都沒有爆炸,好似神靈護佑。而這一座彈痕累累的樓房則成了“八·二三”炮戰的歷史見證。

毓秀樓指揮所遺址

走進歷史

圍頭村三面臨海,有良好的避風港灣和水道,自古是“南北洋舟船往來必泊之地”。宋代就在此地設立寶蓋寨,自明、清至民國歷次戰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駐臺灣、金門的國民黨軍不時開槍開炮殘殺大陸漁民,破壞沿海村莊。如1949年10月19日,就曾出動4架重型轟炸機,在圍頭扔下12枚炸彈,炸死21人,傷45人,炸毀房屋203座。老百姓稱之為“蔣災”。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受命對金門國民黨軍發起炮擊,這就是有名的“萬炮轟金門”,圍頭成為一處突出的前線陣地。至1962年炮戰結束,大陸打往金門的炮彈48萬發,金門打往大陸的炮彈50萬發,其中金門向圍頭炮擊數百次,落彈5萬余發,圍頭村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炮戰期間,圍頭村的老幼撤往二線村莊,學生堅持在防炮洞里讀書,青壯年則組織成支前民兵,在炮戰期間扛彈藥、運物資、救護傷員,做出杰出貢獻。炮戰之后,圍頭民兵榮立二等功的有12人,榮立三等功的有55人,受各級表彰的有144人,先后有9人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上北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著名作家劉白羽曾到戰地采訪,寫下《美麗的圍頭》,盛贊圍頭人民的英雄氣概。

20世紀80年代,兩岸關系走向緩和。圍頭、金門漁民在海上開展“小三通”,從物物交易到小額買賣。“小三通”推動了兩岸“大三通”,國家在圍頭投資建成10萬噸級綜合碼頭,揭開了兩岸通航、通商的新篇章。圍頭村終于從廢墟中崛起,發展成美麗的漁村。

圍頭許多族姓的族譜中,還保存著他們的祖先遷來圍頭或遷往金門、臺灣的記錄,證實“兩岸一家親”的血緣關系。自開展“小三通”以來,金門、臺灣的漁船經常到圍頭海港停靠,兩岸民眾往來密切,從探親訪友到談婚論嫁。圍頭村與海峽對岸結親的就有近150家,而首開先河的是炮戰時號稱“戰地小老虎”的民兵英雄洪建財的女兒洪雙飛。

如今,圍頭村從昔日的戰地變成了生態公園,先后清理發掘永平古城等歷史遺址,修復毓秀樓、達屋樓等“八·二三”炮戰遺址,利用金沙灣、東海灣等自然景觀,創設圍頭新娘返親節,營造“臺灣相思林”“海峽姊妹林”,為漁村添加了絢爛色彩。

圍頭戰地文化漁村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中環北路99號

圖文來源:“晉江旅游”及網絡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