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走進清流,放眼望去,路邊綠樹成蔭,房前屋后菜果飄香,村邊小溪清澈見底……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瞬間都美得恰到好處,這里的山山水水,魅力綻放,正在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綠化造林為城鄉添綠韻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清流的發展優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清流的發展優勢。清流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優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守住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為底,綠色宜居。每年3月份,清流組織全縣干部職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為清流的綠水青山添彩。2020年春季,清流縣16個村完成村莊綠化面積230畝,完成“兩沿一環”森林景觀帶813畝。同時,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做好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工作,今年,對轄區內6000余畝松樹林區開展松材線蟲病野外普查和改造,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全縣林業用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5%,森林覆蓋率80.1%,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44011.08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5941229立方米。”清流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清流縣造林綠化每年完成2萬畝以上,特別是通過閩楠、紅豆杉、福建柏、紅椎等珍貴樹種的種植推廣,有效改善了以往單一種植杉木馬尾松的造林狀況,提升了森林質量,提高了森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清流全縣擁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小區28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有高等植物267科1062屬2843種,生物多樣性豐富。
河長制促進生態和諧
徜徉在清流縣九龍溪、羅口溪、長潭河等河流兩岸,清澈的河水魚翔淺底,河岸上綠柳成行,樹影婆娑。
清流縣持續嚴格落實河長制,強化河道綜合治理,將縣域內大小共55條河流全部納入了河長制管理范圍,設立縣、鄉、村級河長、河道專專管員216人,成立了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河長制辦公室。截至目前,縣鄉村三級河長共計巡河4.1萬余人次。
2017年以來,清流縣在全縣范圍內實施轄區內河流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鐵腕治理河道非法采砂亂象。截至目前,清流縣26家河道非法采砂場全部取締,處理涉嫌非法采砂案件14起。
同時,啟動了閩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里田鄉三子甲)、閩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余朋鄉余朋村)等項目,共計完成項目總投資1100萬元,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面積2222.45hm2,新建大路口垃圾填埋場1個,日清運垃圾約60噸。
這樣的成績體現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就是山更綠了,河更清了,居住的村子更干凈整潔了。“村里修了污水管網,路邊還種上了花草,環境變得更美了。”嵩口鎮陳先生感慨于近年來村莊環境的變化。
目前,閩江沙溪流域清流段 “一河一策”“一河一檔”編制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漸具雛形。
一整套生態建設“組合拳”的強力出擊,捍衛了碧水青山,打贏了藍天保衛戰。如今的清流,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空氣更新鮮,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綠色生態流金淌銀
“這里的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很適合我們中老年人。”正在天芳悅潭療休養的上海人黃先生坦言,長期在大城市過快節奏的生活,就需要找個像天芳悅潭這樣的地方來調養身心。
“清流正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努力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后代繪就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畫卷’。”清流縣環保局相關人員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好了,八方游客紛至沓來,清流縣旅游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域旅游,活力釋放,清流縣著眼于全域布局,林畬初心小鎮、李家冷泉小鎮、滄龍水鄉漁村等鄉村游受到游客熱捧,天芳悅潭景區依托優良的綠色生態,推進康養旅游設施建設。同時建設了長校靈臺山、賴坊古民居等一系列休閑旅游景點,積極發展全域旅游,逐步形成一個獨具地域特色、田園風光秀美的山水生態之城。
除此之外,暢達便捷的交通、絢麗多彩的文化,也為清流的“綠色”發展增添了底氣和活力。“清流在地理、生態、綠色產品等方面,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優勢,是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養經濟的理想之地。”清流縣文旅局吳燕認為,清流發展康養業,未來可期。
2019年,清流縣共接待游客104萬余人次,實現林業旅游與休閑產業綜合收入13.64億元,森林旅游發展勢頭正旺。 (楊穎 吳火招)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