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6月初夏的每個周末,位于倉山區建新鎮的臺嶼鄉村博物館都會迎來三五成群的市民游客。這座博物館依托清代古民居陳祺厝建設,透過古厝的韻味,參觀者可以感受周遭的時代變遷。自去年9月開館至今,雖受疫情影響,該館的參觀人數仍超過5000人次。
一年來,倉山區以臺嶼鄉村博物館為示范,先后建成了17座各具特色的村(微型)博物館并對外開放,一批古厝重新煥發生機。
活化古厝,彰顯博物館雙重魅力
位于倉山區螺洲鎮的陳氏五樓,是帝師陳寶琛的故居。這座建筑中西合璧,并且集南方園林意境、北方庭院風格于一體,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園林建筑,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如今,修葺之后的陳氏五樓,又增添了新魅力——螺洲鎮依托陳氏五樓的滄趣樓,建成了“名賢文博館”。
文博館分上、下兩層,開辟有明清名賢、近代名賢、紅色人物、現代名賢4個展區,創新性地運用了水墨長卷、螺洲古鎮浮雕、“螺洲名賢朋友圈”、40米長編年史長卷、多媒體投影等單元,梳理了螺洲古鎮自明朝以來最具代表性的50余位名賢人物的生平故事,并展有吳石將軍壽山石印章、親筆信札、林覺民《與妻書》《陳寶琛詩文集》等珍貴文物復制品十余件。
“螺洲自古名賢多,依托滄趣樓打造的博物館,用現代化手段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認識螺洲鄉賢的窗口。同時,這座著名古厝也得到了有效使用,有利于今后更好地進行保護。”螺洲鎮黨委宣傳委員鮑浛斌介紹說。
倉山區古厝數量多,古建筑及近現代建筑共有308處。如今,古厝變成博物館,市民游客既能看古厝,又能觀展覽,感受到雙重魅力。“螺洲鎮名賢博物館”的建設模式,為全區樹立了模范。
依托區級文保單位陽岐嚴氏宗祠建成的陽岐嚴復博物館,成為游客全方位了解嚴復生平事跡的好去處;建在閩劇始祖之一曹學佺出生地的閩劇展示館,全面講述了閩劇文化的脈絡……據了解,倉山區已建成的村(微型)博物館中,有一半是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而來的。
“古厝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是珍貴的城市記憶。倉山區將村(微型)博物館建設與文物及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相結合,在盤活文化遺產的同時,為古建筑注入新的生命。”福州市委常委、倉山區委書記蔡戰勝說。
多元共建,形成博物館開放矩陣
閩海關文化展覽館、金山花鄉微型博物館、郭宅竹器鄉村博物館、春倫茉莉花茶博物館……多樣化的背后,是倉山區對村(微型)博物館多元建設模式的探索。
“我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包括鼓勵和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通過共建、捐贈、藏品展出等形式參與建設,引入專業化的社會力量承擔村(微型)博物館的日常業務運行,更好地實現村(微型)博物館的各項功能。”倉山區文旅局負責人介紹。
位于煙臺山文物登記點衛理公會總部舊址的茶港歷史文化展廳,便是由倉前街道與福建春倫集團合作共建的。展廳里不僅介紹了福州茶港起源和福州茶葉貿易的蓬勃之路,還展示了福州茉莉花茶制作的古法工藝和福州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在這里,游客既能了解福州茶港文化,還能在馥源藝文空間喝茶、品嘗美食,度過一段閑暇愉快的時光。”福建春倫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展廳自去年建成以來,已成為煙臺山新的網紅打卡點。
此外,倉山區還通過掛牌,引入春倫茉莉花茶博物館、建盞建窯藝術館、大漆藝術館、山海恒達標本館、船政文化博物館等加入村(微型)博物館,在全區形成了村(微型)博物館開放矩陣,讓市民游客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按圖索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群眾的游覽需求。
對于自建、共建、掛牌等多樣化方式建設村博物館,業內人士從專業角度給予了肯定。一位博物館行業專家評價說,每座博物館的運營、維護都是長期性任務,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攬是不現實的,倉山區的多元共建模式,解決了博物館誰來運營、如何長期堅持的問題,所以能讓村(微型)博物館形成一定規模,給文化愛好者帶來更多文博福利。
創新提升,打造“老倉山”新名片
倉山區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資源優勢,被稱為“老倉山”。如今,通過對傳統資源的活力利用和建設模式的創新,一座座村(微型)博物館漸漸成為“老倉山”的新名片。
以蓋山鎮郭宅村的竹器鄉村博物館為例,雖面積不大,但特色極為鮮明——展示了100多種竹編工藝品,包括花籃、花瓶、果盤、盆景套、面點盤、禮品盒等生活用品,以及繪有飛禽走獸、花草蟲魚的瓶、盒、盤和折疊屏風、桌屏、圍爐屏、掛聯、掛框等工藝品,讓人大開眼界。“竹編距離城市生活越來越遙遠,能在城市的一個角落里欣賞到如此多彩的竹編技藝,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看完之后才知道,這個村曾是‘八閩竹編第一鄉’,厲害!”游客林女士對這座博物館贊不絕口。
接下來,倉山區還將有不少村(微型)博物館接連出現。目前,各鎮街及相關單位正按照村(微型)博物館三年建設方案的要求,將村(微型)博物館建設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計劃。同時,該區還注重把村(微型)博物館文化資源與青少年道德教育、黨員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開辟中小學生游學線路及黨員教育活動基地。對已完成建設的村(微型)博物館開展評星掛牌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村(微型)博物館管理制度、動態評估機制,推進村(微型)博物館穩步發展。
“我們將加強對文物建筑、歷史建筑的監管,確保建筑的安全。”倉山區文旅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對已開放的村(微型)博物館配套相應的講解員,提升公共服務質量,使其與現有博物館體系形成互補,把“老倉山”這張歷史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