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2011年年中,大溪地島帕皮提港口,緩緩劃出一艘獨木舟。
大溪地,位于南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距中國福建福州1.6萬海里。
這是一艘重1.5噸、長15米、寬7米的無動力仿古獨木舟,它的第一目的地,是福州曇石山。
借助星象、季風和洋流,4個月間,這艘獨木舟漂過庫克群島、斐濟、菲律賓在內的1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域,于當年11月19日,來到中國的曇石山。
乘舟而來的人們,走到了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說他們屬于環太平洋的南島語族——一個有著共同海洋文化的海洋族群。他們自信: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或許是從曇石山乘舟下海,成為橫跨太平洋的海上移民,開枝散葉,衍生至今。
什么樣的大溪地人,有如此瑰麗浪漫的尋根壯舉?
1897年2月,與梵高齊名的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畫下了他所深愛的大溪地人。高更說:“我不加修飾地畫了一個月,它(大溪地)就在我的夢里,立在我們的來源和未來的面前。”并為作品取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
1919年,英國作家毛姆如此描繪大溪地:“它是一個高聳海面的綠蔥蔥的島嶼,暗綠色的深褶,使你猜到那是一條條寂靜的峽谷……你會感到,在這些濃蔭郁郁的地方,遠自太古以來,生活就一直按照古老的習俗,綿綿不息地延續到現在……”
大溪地,可謂西方現代文明向往的“桃花源”。高更畫中人的后代,就從這樣的大溪地出發,尋到了曇石山。
1954年,在曇石山第一份考古發掘報告中,署名林釗的執筆人,以雋永的文字,也描繪出一片桃花源般的樂土:“江流經過甘蔗鎮后,河道彎曲,形成一片較大的平地,有不少孤立的山丘點布在河流的北岸,如曇石山、洽浦山、鯉魚山等,都是緊靠著江流邊緣羅列的。登曇石山頂眺望,遠處則四山環抱,山林蓊郁;近處則翠綠一片,平地田壟、果樹、房舍互相錯雜……”
從1954年到2009年,曇石山進行了十次正式科學的考古發掘。一次又一次的發掘,復原出新石器晚期曇石山人的模樣:略矮、卵圓頭型、面部扁扁、顴骨較高、眼眶位置略低,還有鏟形門齒、內縮下巴,以及在南方陽光照耀下,那偏黑的皮膚。
一次又一次的發掘,復原出他們在曇石山上的生活:那時閩江下游流域的氣候,要比現在炎熱濕潤,氣溫至少要高個兩三攝氏度。白天,人們制陶織網、捕魚撈蝦、撿拾海貝,或者揮舞木棒、投擲石塊、張弓射箭,追捕野豬和水鹿……他們學會了生火熟食、陶釜煲湯、馴養豬狗,甚至開始創造自己的藝術。
那只造型奇特、獨一無二的塔式壺,讓今天的人們看到了5000年前的生養死葬——為什么要安放在主人頭頂的位置?是為了指引他的靈魂,走向宇宙的永恒嗎?
日本的學者看見陳列廳中曇石山M137墓主左側顴骨中下部貫通顴骨的骨縫,激動了:啊,這是“日本人骨”!日本人種可以追溯到曇石山人嗎?
海外研究南島語族的學者,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東南海域。于是,有了大溪地—曇石山的朝拜之旅。正如法屬波利尼西亞獨木舟協會會長凱達布所說,從人類學來講,我們的根在中國。
就在2011年,曇石山考古人的眼光開始越過山丘,對福州及周邊地區的閩江下游進行遺址點摸排。6年間,他們新發現具備福建史前文化特征的遺址點151處,加上原先福建省歷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福州及周邊地域遺址點,曇石山遺址所發現的各時期遺址點的數量,一共達到490多處。
永遠在路上的曇石山考古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郭大路 文/供圖)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