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1963年,曾昭燏、尹煥章兩位先生首次提出用“曇石山文化”來命名廣泛分布于福建、粵東、浙南的“印紋陶文化”。“曇石山文化”從而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最早被認定、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福建省第一個被確立的考古學文化。
曇石山瀕臨福建最大河流——閩江之畔,處在閩江北岸丘陵地帶的邊緣,是一座相對孤立的低緩山丘,外形似“魚形”,海拔26米。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南北長約430米,東西最寬處不過150米。
1954年1月7日,地處福建省閩侯縣第七區恒心鄉(今甘蔗鎮)曇石村的農民,在修筑村子周圍的閩江防洪堤壩時,挖出了許多樣式古舊奇特的瓦罐、石器、骨器以及堆積很厚的白色貝殼。
接到報告后,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立即派人到現場考察。當時,福建省的考古力量還十分薄弱,不足以獨立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在此情況下,省文管會隨即向南京博物院的華東文物工作隊請求援助。3月中旬,華東文物工作隊遂指派尹煥章、宋伯胤兩位同志前往閩侯縣配合指導當地考古人員進行實地勘察,并進行了首次小范圍的發掘。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一個史前文化遺址由此重見天日。
該遺址的發現,逐漸揭開了先秦閩族文化的神秘面紗,佐證了閩江流域是先秦閩族的發源地,是孕育和誕生福建古代海洋文明的搖籃。其文化特征與我國臺灣地區的鳳鼻頭文化等內涵相似、年代相近,某些文化因素甚至和南島語族所在的整個南太平洋地區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史前文化都有著諸多淵源和聯系。
所謂“南島語族”,即“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是指現今廣泛分布于亞洲東南至太平洋群島等海洋地帶、民族語言親緣和文化內涵相似的土著族群,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也是唯一主要分布在海島上的語系,使用人口2.7億,主要散布于西起馬達加斯加、東到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和夏威夷群島、南抵新西蘭等廣闊海域的眾多島嶼之上。
自上世紀末以來,中外學者就開始了南島語族起源問題的相關研究,曇石山遺址在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際考古界越來越傾向于認為,以福建沿海為中心的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才是南島語族的最早源頭,也是南島語族先民即將走向茫茫海洋之前,在亞歐大陸上的最后一片棲息地。所以,它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對探索福建沿海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經濟、文化面貌以及研究閩臺古文化淵源和南島語族地區古文化的互動交流關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曇石山遺址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地書,無聲而又非常清楚地向我們講述著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滄海桑田故事。曇石山文化有兩大特色,一是對中華文明多元起源學說的強有力證明。新石器時期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時期,人類發明創造了一批能促進自身生存發展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人類文明的曙光開始出現。
蘇秉琦先生認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是“滿天星斗”格局,并把中國古文化大系內部劃分為六大文化區,這是對“以中原文化為主流”的顛覆。曇石山遺址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在5000年前的福建,我們的先民曾經在這里創造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類型,石器、骨器、角器、牙器、陶器等大量出現,就是很好的實物證據。
二是獨具福建特色的海洋文化。新石器時期,人和自然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單純的自然寄生者逐漸轉變成自然改造者,人類開始減少對自然的依賴。曇石山的先民們也在這個時期進行了極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創造。
陶釜是曇石山文化最典型、出土最多的陶器,是海洋文化特色的重要例證,也是福建5000年飲食文化的基因載體。有18件陶釜出自同一座墓中,明顯超出了實際使用的范圍,一方面顯示了貧富分化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暗示著食物烹煮方式的細化,可能是曇石山人河鮮、海鮮分開煮的一個體現。
曇石山,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的一條蜿蜒小徑,我們依徑覓蹤60余載,期望看盡它的千年輪回。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