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24日,跨海前來參加歌仔戲培訓的臺灣唐美云歌仔戲團12名青年演員,與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的青年演員在廈門南音閣同臺共演了一臺有關“梁祝化蝶”的折子戲,為期一周的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歌仔戲冬令營至此圓滿畫上了句號。
由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和臺灣唐美云歌仔戲團共同舉辦的這場冬令營,旨在培育、挖掘出更多優秀的歌仔戲人才。7天來,兩岸青年演員一道參訓,在唐美云、莊海蓉、陳志明、蘇燕蓉等兩岸歌仔戲名角的手把手傳授中,提升了演藝水平,播下了友誼的種子,兩岸同根同源的歌仔戲傳統藝術在新時代得到了進一步傳承。
再續情緣
“眼神要盯著云中青一會兒,不要馬上移開。”
“想象一下,雨秋霖癡癡等了38年,歷盡滄桑再次見到云中青時,他眼神里依然純真又癡狂的那種感覺。”
“不得相見的愛情,延續了38年,是凄美而殘酷的,更是偉大的,雨秋霖跟云中青的感情變化有多個層次,要更豐滿一些。”
……
為了在閉營式演出中詮釋好同一個角色“雨秋霖”,臺灣的杜健瑋跟廈門的郭少鵬兩位青年演員天天腦弦緊繃參加排練,“全身每根骨頭都僵硬了”。但臺灣歌仔戲名角唐美云、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一級演員莊海蓉、歌仔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志明等兩岸歌仔戲一線明星的親自傳授,讓兩位青年演員力盡猶不覺倦。
“雨秋霖”是唐美云歌仔戲團與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2009年合作創排的劇目《蝴蝶之戀》中,由唐美云飾演的男一號。
這部由兩岸首度全面合作排演的劇目,在當時開創了60年來兩岸歌仔戲劇團同演一臺戲的先例,也開創了臺灣演藝團體首次參演中國戲劇節和中國藝術節的先河。因為“雨秋霖”,唐美云成了首位獲得中國藝術節表演獎的臺灣演員。
此次冬令營的舉辦,也被譽為兩個劇團“蝴蝶雙飛,再續情緣”。“時隔9年,再度來到廈門,我感覺就像回家一樣,仿佛雨秋霖回來了!”唐美云說,兩岸歌仔戲在藝術發展上存在差異,但雙方對歌仔戲傳承與發展的理念、執著、使命感及努力極其相似,“兩岸借此共同培育傳承歌仔戲的‘種苗’,是一種更有意義的事”。
“培育更多歌仔戲的‘種苗’,是兩岸歌仔戲界共同的目標。”莊海蓉說,兩岸歌仔戲同根同源,但表演跟唱腔風格有所差異,讓兩岸青年演員同臺學習、交流切磋,對他們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她跟唐美云都發現,兩岸青年演員互相幫助的同時也都暗中“較著勁”,“大家想著多學一些東西,練功更勤快了,幾天下來,進步都很大”。
漸入佳境
在18日晚開營式表演中,自稱唐美云歌仔戲團中“資歷最淺演員”的梁芳毓飾演武旦“扈三娘”,扎實的基本功跟充滿韻味的唱腔博得了滿堂喝彩。
舞蹈科班出身的梁芳毓,為了表演“扈三娘”,苦練了三個月。從未系統接受過戲曲基本功、表演程式訓練的她,將這次冬令營當作難得的學習機會。七天下來,這個活潑的臺北姑娘進步非常大,尤其是水袖的收放更自如了,大陸的表演跟唱腔風格也被她融入得毫無違和感,連指導她的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演員簡志靜跟黃舒都驚嘆不已。
“兩岸歌仔戲各有優點,臺灣的表演更生活化一些,大陸的基本功更扎實,表演更細膩。”梁芳毓說,體驗不同的唱腔、表演方式是一種寶貴經歷,有利于自我提升。
來自新竹的李謹年原本主攻丑角行當,此次被安排表演小生。因為轉換行當,又面臨唱腔、口白、表演等方面的差異挑戰,他坦言起初壓力很大,但在老師一手一步地指導下,也漸入佳境。
“臺灣的唱腔更草根點,大陸的唱腔更具藝術性,細細品味,就能切身感受到兩岸歌仔戲的同根同源。”李謹年說,“不夸張地說,只要聽聽歌仔戲那些熟悉的旋律、唱腔,兩岸同胞的心自然而然就通了。”
“這次時間太短暫,大家都投入在學習上,沒有太多時間玩,但總體感覺兩岸青年蠻像的,文化和興趣都很相近。”來自臺北的杜健瑋說,一開始兩岸年輕人都比較拘謹,但很快就融在了一起,會互相對戲、探討彼此如何轉腔,閑暇時還一起玩起了抖音。
在莊海蓉看來,同根同源的文化包含著共有的記憶與追求,在交流切磋中,兩岸青年的情感就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未來更好
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冬令營,是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去年為響應大陸“31條措施”策劃的藝術研學項目,目的是播撒閩南傳統藝術種子,讓臺灣青少年有機會到大陸學習,傳承中華文化。此前舉辦的高甲戲、南音兩期冬令營成效顯著,受到臺灣文藝界稱贊。
兩岸藝術交流早已有之,但專門針對年輕人設計的有深度的項目還不多。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認為,借鑒“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的模式,把教與學串聯起來,讓兩地的師生都能親身體驗對方不同的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兩岸未來在藝術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可以探索出新的路徑,譬如合編教綱、互派學生和老師。
日前,大陸出臺的“26條措施”提出“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等措施,讓曾學文看到了探索更多兩岸藝術交流模式的可能性。“臺灣很多文藝工作者缺乏平臺,基本是單打獨斗,‘26條措施’對于臺灣文藝工作者頗具吸引力。”曾學文說,比如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歌仔戲《僑批》,就多次邀請臺灣的同行參加,他們非常樂意參與這樣的演出,感謝提供這么好的平臺。
首期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也促成了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和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合作創排的地方戲《阿搭嫂》2018年在臺灣演出的轟動,繼而參加2018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開幕演出,入選2019年中國藝術節展演,均獲好評。“學員培訓之后有了展示、展演的平臺,對學員演技的提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提升了臺灣藝術團隊和個人的知名度。”曾學文說,很多臺灣年輕人在兩岸合作演出中嶄露頭角,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兩岸年輕人在一起,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兩岸藝術交流合作一直在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未來引進臺灣優秀歌仔戲人才也不是不可能的”。
“若有機會到大陸專業文藝院團學習工作,那是非常令人期待的。”杜健瑋說。(本報記者 林澤貴 文/圖)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