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近年來,秀嶼區探索文旅融合之路,發揮藍色海洋、綠色山水、金色沙灘、銀色飾品、白色鹽場等旅游資源優勢,推出“五彩旅游區”,持續提升旅游知名度與美譽度,同時致力打造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海洋濕地公園保護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重點區……如今,秀嶼這座正在崛起的港城新區,正以絢麗之姿、多彩之態邁步未來。
秀嶼區委書記鄭加清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秀嶼歷史悠久,人文旅游資源積淀深厚,發展文化旅游事業有著廣闊的空間和前景。要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以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文化旅游資源的統籌整合、集約開發,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地方文化內涵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以文促旅 迎四方賓客
作為三灣環繞的臨海港城,秀嶼全區海岸線長達243千米,海域面積2800平方千米,擁有島嶼112個。據《秀嶼區志》統計,該區已開發的濱海旅游資源達51個,居莆田全市之首。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如今已由奢侈消費變為大眾消費。但是,傳統的旅游發展進入瓶頸,名山大川遍地,旅游資源同質化嚴重,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已成為發展現代旅游業、促進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18日,秀嶼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錢凱告訴記者,當前,廣大市民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轉為“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給的主要矛盾,就擺在眼前。
在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秀嶼該如何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本土傳統文化精華?
“秀嶼媽祖文化底蘊深厚,宗教文化獨特,全區擁有1個國家級、4個省級、18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錢凱介紹,東莊鎮嵩山是陸上女神陳靖姑的祖籍地,平海鎮擁有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單位——平海天后宮。為此,秀嶼區推出一條兼具教育性和體驗性的媽祖文化研學旅游線路,也稱“朝圣之旅”:由東莊嵩山陳靖姑祖祠出發,到平海天后宮,途經東莊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和東嶠九龍山白云洞景區,可同時朝拜海上女神和陸上女神。
不僅如此,秀嶼還有“清塘棲鷺”“尖山瞰海”等新莆田二十四景;祈夢圣地天云洞奇石嶙峋,汀港山景區千巖競秀,后海漁村海天一色、海產肥美;埭頭、南日、平海等鄉鎮海岸沙灘連片;東嶠鎮擁有中國銀飾之都——上塘銀飾小鎮和福建最大食鹽生產地——莆田鹽場,其生產的優質海鹽品質純凈,遠銷國內外。
眼下,秀嶼區將重點打造以南日、平海為核心的陽光海岸度假旅游路線,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多元文化體驗旅游路線,以上塘銀飾小鎮4A級景區建設為核心的工業博覽觀光旅游路線,通過文化資源和文化創意的引入,加快形成一批文化主題鮮明的品牌旅游目的地。
以旅彰文 聚八方人氣
位于東嶠鎮的莆田鹽場,是我省最大的鹽場,年產優質海鹽10萬噸。莆田自元代即置場產鹽,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鹽工延續先人智慧、遵循古法,日曬法制作海鹽工藝一直被沿用至今。
去年,莆田鹽場將近2100平方米的舊四合院改造為莆鹽文化園,作為面向全省展示莆鹽文化的窗口,致力將鹽產業文化與工業旅游有機結合。莆鹽文化園共有四個展廳,置身其中,悠久的文化畫卷鋪陳開來。在這里,游客可以在純天然的曬埕上體驗扒鹽的樂趣,還可以動手制作“鹽”紀念品帶回家。
近日,一張被網友稱為福建版“天空之境”的照片走紅,照片記錄的是鹽工們在夕陽下勞作的場景,拍攝地點正是東嶠鎮莆田鹽場。據介紹,固液并存的鹵水湖能將藍天、白云和對岸的山都倒映在湖中,宛如一面鏡子,加之夕陽下光線的折射,畫面美輪美奐,引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往。
“那是岱前山,山下有幾千只白鷺,我們計劃在那里建起觀鳥臺,游客走過鹽田,還可以繼續向前,觀鳥、登山、拍照,最后返回上塘銀飾小鎮,休憩、采購、觀光。”鹽海邊,錢凱指著前方的一處青巒告訴記者。
在10.2萬公畝鹽田的另一側,是“中國銀飾之都”上塘銀飾珠寶城所在。今年七夕前后,秀嶼區舉辦“上塘銀飾小鎮繽紛季”活動,為小鎮引來源源不斷的客流。活動期間,線下交易額達6000萬元,同比上漲20%;線上交易量為2億多元,同比上漲40%。為聚集人氣,秀嶼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在抖音上發起“我就是這么美的銀”話題,各路網友紛紛漢服上陣展風采,話題播放量已超過1.7億次。
9月初,“上塘銀飾小鎮”號動車組冠名首發儀式在福州南站舉行。此次冠名首發的為福州南至深圳北D3337次動車組,整列16節車廂都印上了上塘銀飾小鎮的標識,以及相關宣傳語,作為一張流動品牌名片,把上塘的魅力帶向遠方。
“銀飾文化是秀嶼鮮明的文化符號之一。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將產業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多維度地整合,在彰顯地方文化特性的同時,創造出全新的文化旅游體驗,助力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錢凱說。
今年上半年,該區旅游接待223.69萬人次,同比增長22.33%。尤其在國慶假期,旅游人數達19.23萬人次,同比增長9.51%,各旅游景區、景點客流量、車流量皆呈爆滿態勢。
聚焦短板 謀深度融合
如何推進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深度融合?當下又存在哪些不足?
“旅游產品類型單一,開發力度不夠,難以突破傳統。”錢凱坦言,“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總是懷著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對于一些‘遍地開花’式的旅游產品興趣不大,因此旅游者的逗留時間短,消費也不高。”
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和基礎,是旅游產業的內在動力。平海天后宮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依托其厚重的文化底蘊,秀嶼區計劃建設一條以特色餐飲、海上垂釣、休閑觀光、海濱浴場、宗教文化旅游為主的特色商業示范街,發展以特色水產養殖、漁家風情體驗為主的養殖業,打造集婚紗攝影、戶外寫生、露營燒烤、戶外拓展為一體的海西鄉村自駕游示范基地。
據錢凱介紹,2020年莆田市“媽祖愛·元宵長”文化旅游月活動首站將在平海城隍廟啟動。農歷正月初九是玉皇誕辰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有一場莆田最大規模的出游盛典,聚集萬人圍觀。數日后的正月十五元宵燈謎會,廟內廟外張燈結彩,回廊兩側掛滿燈謎,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來此賞燈猜謎,掀起平海民間民俗活動的高潮。
“將元宵民俗活動與鄉村旅游體驗活動相結合,打造元宵旅游精品線路,在節日期間把游客‘留住’。”錢凱說。
要真正讓游客“慢下來,住下來”,配套設施建設是關鍵。
近年來,鄉村民宿發展迅速,但由于大部分民宿經營不規范,在安全設施、治安管理和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存在較大漏洞。為扶持民宿健康發展,秀嶼區召集公安、消防、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聯合出臺《秀嶼區家庭旅館治安消防管理暫行規定》,引導符合條件的民宿走上合法經營軌道。
除了把游客“引進來”,秀嶼區還積極“走出去”。10月16日,秀嶼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在廈門舉辦“這里是秀嶼——莆田秀嶼文旅品牌”旅游推介會。當天,多家旅行社旅游開發公司與秀嶼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旅游項目及產品開發、宣傳營銷、優惠政策、信息共享、客源互送等方面加深合作。此外,該區還依托國內各旅游交易會、海峽旅游博覽會、“媽祖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充分展示秀嶼區豐富多彩的濱海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記者手記
文化為全域旅游注入活力
全域旅游是近幾年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熱點,串起旅游業發展的各種亮點。其中,文旅融合成為大勢所趨。有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旅游,成為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當前,秀嶼文旅融合正在起步探索之中,如何能夠真正讓文化和旅游工作相得益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以平海一年一度的正月初九巡游活動為例,每年可吸引萬人圍觀,帶動周邊餐飲小吃等發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也以節慶活動的形式,使游客在參與體驗中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內涵,讓旅游“火”起來。同時,對文化古跡、遺產進行修復,并與旅游業結合起來,使古老文化“活起來”。(本報全媒體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林文山 謝慶勝)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