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平和澄溪村:創意帶來不一樣的鄉村游

來源:東南網 120218 更新: 人氣:1120 關鍵詞:

 平和縣九峰鎮澄溪村,位于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的山腳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過,層層綠葉間,紅磚紅瓦的閩南小院錯落有致。過去的澄溪村鮮有人問津,村民一度守著“金山銀山”過苦日子。這兩年,村里的人氣日漸火爆,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澄溪村從原來的省級貧困村,轉變為年人均收入1.48萬元的美麗鄉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6年的1.1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5.8萬元。蛻變的秘訣,便是創意先行,“整、借、學”。

  旅游空間實現立體整合

  “3年前,澄溪村還是個靠天吃飯的窮村。人均年收入遠低于漳州市平均水平。”一聊到澄溪村的過去,省商務廳派駐澄溪村的第一書記何文話匣子打開了,“漫山遍野都是蜜柚,價格卻上不去。”

  何文滿山轉悠,四處取經。“村里峰巒疊翠,溪水潺潺,四季花開不敗,發展旅游或是一條出路。”何文說,不光澄溪村,整個九峰鎮周邊處處皆風景,有大芹山,有靈通巖,還有文廟、城隍廟、觀音廟和楊氏宗祠等數十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深思熟慮后,澄溪村決定整合資源,搞創意鄉村游。

  招商引資,選好項目,成為突破口。

  返鄉青年曾清森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6年,曾清森把山泉水引到位于大芹山下的家門口,搭舞臺、鋪草坪、種櫻花,用石頭造景。經過幾輪提升,如今投資2000多萬元“印象半徑”休閑農莊項目,配套了一個泉水泳池、兩棟樓房,兩個小木屋,140多張床位,設施不比城里的酒店差。“下周的房間都定出去了,請了近40名員工,還是忙不過來。”曾清森說。

  同樣相中大芹山的,還有福建向榮集團。兩年前,他們大手筆入駐澄溪村,在大芹山頂投資1.2億建設“名峰山莊”項目,以及配套的生態林5000畝、茶葉2000多畝白芽奇蘭等,發展制茶體驗、農家體驗、健康養老、商務會議等旅游項目。

  “以大芹山為核心,山上的‘名峰山莊’主打生態養生+茶文化體驗,山下的‘印象半徑’主打休閑游。”何文說,在村黨支部的牽頭引領下,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整合大旅游資源,形成“山上養心、山下養身”的旅游新格局。

  造船過河不如借船過河

  山上山下有項目,山腰也不例外。“造船過河,不如借船過河。”這是澄溪村村民曾凡煌一年來的最深感受。作為大芹山郎農莊的主人,曾凡煌的農莊就位于大芹山的半山腰,是登山愛好者的必經之地。

  記者來到農莊,腳步剛邁進院門,望見的是滿眼的竹器,聞到的是一院的茶香。一桌客人正用餐,大柴鍋菜飯、豬蹄湯、山野菜、小河蝦,滿滿當當,熱氣騰騰。

  “我去年從廈門回來后,就琢磨著搭一個農家小院,服務登山愛好者。”為節約成本,曾凡煌從后山找來竹子劈成篾片,裝修小竹屋。人們可以來到竹屋,喝茶、吃飯、睡覺,體味“天工造物”。

  “明明是白芽奇蘭,竟然夾著鐵觀音的香氣,這味道真是獨特。”一位游客下樓參觀制茶車間時,連連發出贊嘆。憑著勤勞和真誠,曾凡煌的農家院子名聲在外,生意越做越大。“光賣茶這一項,一年的收入就在30萬元以上,還帶動解決了十多位村民的就業。”曾凡煌說。

  其他村民坐不住了。“大芹山山路長,中間還有不少項目能做,游客可以停下來吃農家菜、買茶葉、買蜜柚。”一些村民立刻行動起來,他們成立了合作社,把村里品質較高的蜜柚、土雞蛋等資源借來,打包成鄉土氣十足的禮包盒,放在顯眼易于游客購買的地方,屢屢脫銷。

  不僅如此,澄溪村還有另一塊招牌——閩南師范大學導游訓練基地。如今,大學生往村里一撥撥領客人、搞營銷。他們與村民互動起來,組織村民學習禮儀、規范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伴隨外國友人的到來,到澄溪村的戶外驢友日漸增多,他們還創建了大芹山登山活動基地,成為一個交流互動、休閑養身、旅游消費的集散地。

  “我們以此為切入點,承接了不少活動。前不久,外地的一場副刊研究會就在這里舉行。文人墨客在村里住了一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提了很多實用的建議。”何文告訴記者,對于勤勞樸素的村民,只需因勢利導,巧創意借資源,就一定能復活鄉村人氣和經濟。

  在學習中激蕩創意思維

  發生變化的,還有村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拿曾清森來說,他的思路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除了要把農莊辦好辦出特色外,又在琢磨著“創意體驗互動”,打算搞一個項目,吸引城里人來當一回山里人,體驗鳥語花香耕讀傳家的生活。

  “九峰鎮地處閩粵邊界,是潮汕文化和閩南文化的匯合處,民間的音樂、舞蹈、戲曲、書畫創作活動相當普及。”曾清森盯上了屋后青山,“古藤、竹子、石頭、古樹,這后山就是渾然天成的舞臺。只要把薌劇團的雙弦琴、月琴演奏者等請過來。鄉音一出場,共鳴就來了。”

  有了人才相助,澄溪村持續火熱。各種創意點子都來了:抓泥鰍,彈鋼琴,跳爵士舞,打太極拳,再來一場氣球雨,淳樸鄉情成鄉村游的基石……現在的澄溪村,不僅是一幅“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張“人文山水圖”,全村日接待游客超過1000人。

  線下有活力,線上也一樣。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有的村民在漳州古城,租了一個門面,攝像頭對準溪流、舞臺和大山,直播鄉村的天黑天亮,日落日出;有的玩起了在線監控,你喜歡幾號蜜柚幾號鴨,他們當著你的面,直接就抓來郵寄給你;還有的計劃開創土特產小吃一條街,將平和的粿條、蜜柚、地瓜等農特產品集中展示……

  “鄉村旅游加速了鄉村基礎設施的改善,促進了城鄉居民價值觀念的交流、生活方式的借鑒、經營方式的溝通、多元文化的認同。”九峰鎮副書記黃清流認為,把城市的消費需求和能力引入農村,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村民收入就上去了,鄉村自然也就振興了。

  結束采訪前,記者發現,村里不少家庭門口停著新買的轎車,一問才知原來外出打工的人,聽說村里發展得這么好,也打算回來找個項目創業,或者擇個好企業工作。(記者 程枝文 蘇益純 通訊員 劉海生 賴偉玲 文/圖)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