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稍晚于安世高,支婁迦讖也來到洛陽譯經(jīng),支譯與安譯不同,側重于大乘佛典,他是中國佛教大乘佛典的首譯者,所譯以般若類經(jīng)為主。
支婁迦讖,簡稱支讖,月支國人,僧傳中說他“操行純深,性度開敏,稟持法戒,以精勤著稱,諷頌群經(jīng),志存宣法”(《支讖傳》,《高僧傳》卷一)。他到洛陽的時間,是在漢桓帝末年,漢桓帝的最后一個年號是永康(167)。他在洛陽譯經(jīng)的時間,大致是在漢靈帝光和到中平(178-189)年間進行。
支讖所譯經(jīng)典之數(shù),《出三藏記集》記為十四部,二十七卷,其中有十一部被道安視為“似支讖出”,所確定下來的只有《般若道行經(jīng)》、《般舟三昧經(jīng)》和《首楞嚴經(jīng)》。
支讖譯籍中,以《般若道行經(jīng)》十卷最為著名,在中國佛教史上產生的影響最大,這是中國佛教般若類經(jīng)典中的第一個譯本,相當于后來玄奘所譯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十六會中的第四會。此經(jīng)共三十品,第一品為《道行品》,故名《般若道行經(jīng)》或《道行般若經(jīng)》,簡稱《道行經(jīng)》?!暗佬小奔床_蜜行,“般若”是指智慧,經(jīng)名可以理解為般若波羅蜜行,意為智度,以佛教智慧達到成佛之境。
《道行經(jīng)》宣傳的是般若空觀,所謂空,乃指不有不無,不有有,不無無,比如講心空,是指“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道行品》,《道行經(jīng)》卷一)。
諸法之空,應歸因于因緣,因緣故空,沒有造物主,一切諸法,所生所滅,都是由于因緣的作用,“所視法,生者滅者,皆由因緣,法亦無有作者”(《不可盡品》,《道行經(jīng)》卷九)。這個空要從事法的本質上去理解,而不能認為緣散即空。所謂的存在,都是虛幻的假象,比如人,“幻如人,人如幻”。比如色,“色是幻,幻是色”(《道行品》)。這是性空假有思想早期表述。
《般舟三昧經(jīng)》和《首楞嚴經(jīng)》是大乘禪法類經(jīng),所宣傳的是大乘禪法中最有代表性的兩種三昧。般舟三昧之“般舟”,意為佛立、佛現(xiàn)。你只要一心念佛,佛就會出現(xiàn)在你眼前。首楞嚴三昧之“首楞嚴”,意為健行、勇猛伏等,修此三昧,可得到無限的神通。
支讖的譯文,也偏于質,支敏度稱為“類多深玄,貴尚實中,不存文飾”(《合首楞嚴經(jīng)記》,《出三藏記集》卷七)。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1938起4澳門大三巴、巴黎人埃菲爾鐵塔、官也街、龍環(huán)葡韻、銀河鉆石表演、永利吉祥樹表演雙動三日游22.11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jīng)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xiāng)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