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泉州
景點類型:歷史遺址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漳州位于福建省的西南角,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個降水充沛,氣候溫暖的地區。漳州一年四季都十分溫暖,植物大都四季長春,因而全年都適合旅游。
建議游玩:一天
門票:A線:115.00元(田螺坑土樓群~東倒西歪樓~塔下村) B線:80.00元(和貴樓~云水謠古鎮~懷遠樓)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福建省漳州地區南靖縣書洋鎮
走進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于福建省南靖縣西部的書洋鎮上坂行政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縣城60千米,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崠山半坡上,主體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以及橢圓形的文昌樓和其它夯土建筑組成的一個村落。 村落東、北、西三面環有大狐崠山和大科崠山山脈,南面為大片梯田。村落中,五座土樓依山勢起伏、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像一朵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飛碟從天而降,仰視田螺坑土樓群村落,像似西藏的布達拉宮,構成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絕景。
田螺坑土樓群成員
田螺坑土樓群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及橢圓形的文昌樓五座土樓組成。她始建于1662年,整個群體的形成歷時304年。一方四圓的土樓在建造時參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規劃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進行建造,是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
田螺坑土樓群建筑特點
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絕倫,璀璨奪目,又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五重奏交響曲,在青山秀水間激越地奏響。公路隨著山勢蜿蜒而下。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田螺坑景觀魔術般地不斷變幻,圓樓時而在前時而退后,方樓時而隱蔽時而暴露。來到坡底公路上,抬頭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巍峨聳立,莊嚴肅穆,在陽光下一派金碧輝煌。
景色特點田螺坑第一座土樓叫步云樓,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為黃氏第四世黃啟麟所建。坐東北朝西南,占地1393平方米。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孫后代從此發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體現了土樓先民的風水文化理念。果然,步云樓還在興建,族人又有了財力,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修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也是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兩部樓梯。 1930年,步云樓的左上方又建起了振昌樓,由黃氏族人于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合資共同建造。坐東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高3層11.53米,直徑33米,內通廊式平面,每層26間,共78間,總建筑面積1232平方米,設兩部樓梯,1個大門。底墻厚1.2米, 內院以鵝卵石鋪地,有1口水井。內堂坐正西南,與門不在同一直線上,反映著一種“富不露白”的風水文化理念。
1936年,瑞云樓又在步云樓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位于步云樓的東南側,由黃氏族人于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合資共同建造。坐東北朝西南,占地1063米。高3層11.2米,直徑35米,內通廊式平面,每層26間,共78間,總建筑面積1176平方米,設兩部樓梯,1個大門。底墻厚1.2米,內院以鵝卵石鋪地,有1口水井。
最后一座文昌樓由黃氏族人于1966年合資共同建造。坐東北朝西南,占地1288平方米。樓長徑45.7米,短徑34.5米。高3層11.8米,內通廊式平面,每層32間,共96間,總建筑面積2210平方米,設兩部樓梯,1個大門。樓外墻頂層有3個了望臺,4個射擊口。底層墻厚1.2米。內院用亂毛石鋪地,有1口水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