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法石真武廟景點概況
景點幽靜雅致,山門古色古香,巨龜巧奪天工,廟宇寧靜致遠。
法石真武廟位于市區東海鎮石頭街,始建于宋代,該廟供奉水神玄武,宋時作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為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廟供玄天上帝,是北極玄武星君化身,又稱真武大帝。
這里的真武廟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被稱為玄天上帝八閩第一行宮,有“小武當”之稱,在福建道教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宋代時期,泉州海外交通昌盛,當時可作為海神的玄天上帝也曾被利用來祭海。從北宋到南宋前期,祭海是在法石的真武廟舉行。
法石真武廟依山面海,東邊便是舉世名聞的古刺桐港——后渚海港,西距泉州城區不過里許,南與晉江市隔江相望。眾多的海神廟宇,其他地方無與倫比,它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東端具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
1991年1月聯合國海絲之路考察團來泉州,也特別趕到真武廟考察。這是海上絲路“祈風”保航的另一遺跡。明代嘉靖年間,在廟前立有“吞?!笔馑际钦f真武勢盛,氣可吞海。
現存真武廟為明清建筑,由山門、四角亭、殿堂組成,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大殿為真武殿,磚木結構,殿柱上有清道光進士翰林莊俊元撰寫的對聯:“脫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拋羅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蒞北朝”。聯中的“紫帽”、“羅裳”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二。上聯中的“不整冠”,下聯中的“亦跣足”,從字面直覺上看,是描寫玄天上帝那副披頭散發,打著赤足的形象,其內涵實是暗射曾在石頭山上駐蹕過的南宋末兩位小皇帝南逃途中的艱辛景況,楹聯立意雙關,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殿中祀真武大帝,龕上有巨匾“掌握玄機”系乾隆年間提督馬負書所書。殿內外有當代著名書法家虞愚、梁披云、王愛琛等題寫的匾額、楹聯。左旁原建有觀音堂,今圯。
這里勝景天然,古木森森,山門前有一眼明代古井,名叫“三蟹龍泉”,泉水清冽甘甜,是一位李姓婦人發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