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善財洞shancaigudong

善財古洞位于島東青鼓壘西北麓。據民國《普陀洛迦新志》等記載,原為茅篷,建于清康熙間(1662-1722),民國初尚存,新中國成立后圮。...
詳細介紹

善財古洞位于島東青鼓壘西北麓。據民國《普陀洛迦新志》等記載,原為茅篷,建于清康熙間(1662-1722),民國初尚存,新中國成立后圮。篷側洞內琢有一尊高1.2米古佛,因洞外藤蘿遍布,佛像尚存。1980年,信徒們發現此像居然完好無損,以為神奇,焚香供奉,成為自發祈持場所。1985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將善財洞劃歸普陀山佛協管理使用。1988年,佛協在原茅篷基址建庵。觀音寶殿3間,建于洞東側,中供香樟木雕貼金柳瓶觀音立像,兩旁善財、龍女;西側供送子觀音立像;兩邊排列鏡框53幀,內木刻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五彩繽紛,形象生動,乃全山之最。大殿東側廂房用作庫房僧寮。庵之西側為善財古洞,亦名“老鷹窩”,洞高4米,寬4.5米,縱深1.5米,頂覆巨石,平整如蓋;洞內壁,原有阿彌陀佛像,兩旁新塑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佛像前突起一巖,狀如案桌。清康熙間釋通樹書《善財洞》詩云:“為聽文殊囑,寧辭煙水途。參罷來海外,一目了然潮。”庵之西北臨陡崖,松柏起伏,鷹隼出沒。

善財洞指南

文化地理

      善財古洞,位于浙江省普陀山青鼓壘的西北麓,洞因觀世音菩薩的左脅童子善財而得名。古洞兩面臨海,庵后更為陡坡碧海,松阜起伏。前有青山為屏,鳥語花香。洞前靜立,細聞海潮聲至,遠近喧囂皆無。說是洞,其實非洞,是一條深約一.五米,寬約四米的石縫,頂覆巨石,平整如蓋。為當年善財童子棲身、應化之處。

 

  從《普陀山佛教》編輯部所在地祥慧凈院東行,繞過一片小松林,有石徑曲折北上。這是去善財古洞的必經之路。石板路僅能容二三人并行。路隨山轉,山約人行。兩側林木蓊蔚,瑞鳥脆啼,似吟妙樂,如詠佛曲。枝葉間蓮花洋若虛若實,恍入幻境。山路時左時右,上攀不久,漸轉平緩之勢。路盡處林木掩古寺,殿角壓枝出。

 

  山門前,香道平整,地涌蓮花,山門古樸,額懸「善財古洞」四字。進山門,迎面一斗大的「佛」字,字上鑲「佛光普照」。陽光輝映之下,光芒四射,表「普照」之意于自然而然,形神兼具,可謂之一巧啊。

 

  折而左行,穿一月亮門洞,即至觀音寶殿。小院緊湊,幽靜雅致。殿額題「觀音寶殿」。內供楊枝觀音菩薩寶像,像高二米馀,面容慈祥親切,右手托凈瓶,左手執楊枝,表「楊枝凈水,遍灑三千」之意。左脅為善財,右脅為龍女,灑脫飄逸,侍立兩側。東西兩壁懸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贊」,木刻精雕,共分五十三格,每格一圖,圖下有贊,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喻意深刻,別具一格。殿后壁左側供地藏王菩薩,右側供藥師佛,各執法器,端坐蓮臺。東壁供送子觀音寶像,菩薩慈容,懷抱一子;其子合掌,虔誠作禮,兩兩相照,遙相呼應,生動非常。

 

  觀音寶殿西側有一石壁,壁前有洞,此即是「善財古洞」。洞高四米許,寬四.五米,深一.五米,巨石為頂,覆于其上。洞口形如龍口,洞前突起一石,平整如案桌,長三.五米,高寬各一.五米。洞外觀其形,酷似龍舌。洞頂更有兩根石柱,形似龍角。遠遠望去,善財古洞恰如龍頭一般。洞內石壁上精刻阿彌陀佛立像,左手托蓮臺,右手垂下,施接引印。兩脅鐫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立像,合稱「西方三圣」。右側供凈瓶觀音,緩傾凈瓶,普灑甘露,廣施娑婆。側壁刻有「觀眾生苦,慈航普渡」。左側供善財童子像,踏蓮臺,合十恭立,童真無邪,面露微笑,得大自在。旁供一祖師像,名字已無從考證,僅知其于古洞洞側建茅篷居之,為善財古洞建庵之始,今塑其像以紀之。

 

  據記載,此洞初為善財童子棲息、應化之地。善財應化普陀,頗具神奇。其記載最早出現在《楞嚴經》,善度城 瑟胝羅居士善財童子云∶「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道。」后善財于此山中,依止菩薩。親聆教義,證大解脫,得大自在。善財當時居住說法之地,即今善財洞,此后常示靈異,以顯佛法不虛。

 

  善財洞,處山林幽幽,得野趣盎然,看彩蝶雙飛,聽鳥鳴啼啾;觀蓮洋微浪,瓣瓣如蓮,聞潮聲陣陣,如佛曲梵唱;山間有幾朵彩云漫卷,顯幾分自在,天邊有朝陽初升,得滿宇光明。此境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尋。到此覽圣地,不枉來此山啊。


去了善財洞都想去

去了善財洞都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