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南平交通運輸業得到較快發展,基本形成以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為骨干的綜合運輸體系。316國道、205國道和鷹廈、外福、橫南鐵路貫穿全境,與武夷山機場、閩江水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京福高速公路、衢南高速公路南平段等構成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絡。境內實現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車里程9122.72公里,等級公路里程8059.81公里,500噸級船舶可從市區直達福州馬尾港。加上南平、武夷山各設一個海關,實現了沿海口岸功能內移。
漢建安初(196-205)境內始置漢興(浦城)、南平、建安(建甌)、建平(建陽)4縣,屬會稽郡。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甌)。晉元康元年(291)屬江州。南朝陳永定初(約557)屬閩州,后屬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廢郡為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大業三年(607)屬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寶元年(742)復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為建州,屬江南東道。五代閩龍啟二年(934)屬閩;天德三年(945)改建州為永安軍,旋改忠義軍;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劍州,州治劍(浦今南平)。宋開寶八年(975)改忠義軍為建州,太平興國四年(979)改劍州為南劍州,五年(980)置邵武軍,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改建寧軍為建寧府,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軍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寧府為建寧路,改南劍州為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南劍路改為延平路,均屬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為福建省)管轄。明代境內并置建寧、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為延建邵道(駐南平),領3府。延平府領南平、順昌、將樂、沙縣、尤溪、永安6縣和上洋廳,建寧府領建安、建甌、建陽、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縣,邵武府領邵武、光澤、泰寧、建寧4縣。1913年廢府制,為北路道(駐南平,領16縣)。1914年為建安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3年11月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閩上)省,1934年境內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區,1935年改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區。1940年改水吉特區為縣。
8月11日上午中國傳統民俗節日高峰論壇武夷山莊
8月11日上午“夫妻攜手、比翼雙飛”登山比賽云窩草坪出發由后山上天游峰頂
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紅豆圣樹、心的祈禱”祈愛儀式武夷書院紅豆樹下
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天上人間、海誓山盟”月老牽線測定愛情指數天游峰頂
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鵲橋牽手、情系武夷”鵲橋相會儀式玉女峰碼頭
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知心愛人、共渡銀河”九曲竹筏漂流活動仙凡界碼頭
8月11日晚8:00“相約武夷、浪漫七夕”大型晚會暨化妝舞會、酒會主景區南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