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東瀕東海,與臺灣只有一海之隔,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優越,有榕城、溫泉城之雅稱,還有“江南勝地”之美譽。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為七閩之地,戰國時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唐玄宗時設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為全國城市之最。福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風光綺麗,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游城市風貌。目前,福州擁有平潭海壇、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福州這片土地上,民俗文化傳播廣泛,枝繁葉茂。其中,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福州的出租車有兩種,即富康和桑塔納。富康3公里以內起價7元,1.4元/公里,桑塔納3公里以內起價8元,1.8元/公里;超5公里以上加收空駛費50%,晚23:00時后每公里加收10%。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距市區47公里,是全國十大空港之一,是我國凈空條件最好的大型國際機場之一,它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導航設備,至今已開辟國內外航線近50條;機場距市區約47公里,有機場巴士到市區,票價20元/人,車程大約1小時,乘出租車需要120元左右。
福州的鐵路交通也很方便,火車可通全國各地。火車站位于市區華林路的最北端,公交5、17、20、26、51、821、905、917、949、951路以及亞細亞專線、西二環專線、農大專線均能到達。
福州港是福建省沿海兩大商港之一,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河港和水陸運輸樞紐,也是我國外貿口岸、對外開放港口之一,可達我國沿海及長江主要港口,另外擁有許多國際線路,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港口通航。
馬尾港輪船客運站:0591-83682344
福州市公交車以空調大巴為主,小公共汽車為輔。空調大巴實行無人售票制,需要自備零錢,市內無論遠近,10月16日到次年5月14日票價為1元/人,5月15日到10月15日因空調開放,票價為2元/人.
主要的公交樞紐站包括:
1、火車站公交總站(火車站廣場西側)
2、公交仁德站(廣達路仁德路口)
3、金山公交總站(金祥路金洲路口)
4、白湖亭公交總站(則徐大道南二環路口)
5、鼓山下院公交總站(鼓山進山口東側)
6、公交鶴林站(三八路)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墻、荔枝肉、紅糟醉香雞、八寶書包魚、雞茸魚唇、琵琶蝦、荷包魚翅等。吃佛跳墻及其它傳統名菜可以去聚春園。福州的傳統特色小吃有魚丸、芋泥、鍋邊糊,芋果、九層果、光餅、肉松、蔥肉餅、燕皮、線面、春卷。
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嘗到福州的各種傳統名點。福州街頭最多的小吃店為沙縣小吃,沙縣是福建的一個地名,沙縣小吃就是由該地方的人帶來的,主要經營拌面、燉罐、魚丸、餛飩以及各種鹵味。這種小吃店門面很小,卻是福州旅游不可不去品嘗的好地方。
福州街頭最多的小吃店為沙縣小吃,沙縣是福建的一個地名,沙縣小吃就是由該地方的人帶來的,主要經營拌面、燉罐、魚丸、餛飩以及各種鹵味。
這種小吃店門面很小,卻是福州旅游不可不去品嘗的好地方。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
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其中以鼓山涌泉寺的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涌泉三絲”等30多種。
考古學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也就是距今5000年到7000年的原始社會里,有一個氏族部落在福州一帶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早在4000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的夏代,福建的氏族已經和中原地區的部落有了聯系。到了周代,這里和中原的關系更加緊密。這里不僅向周朝朝貢,而且進入了奴隸制社會。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的第六代子孫無疆被楚威王打敗和擊殺,越國開始崩潰,王室逃到了南邊,一部分越國人逃到福建省,和福建省當地的氏族融合成為了閩越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然后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棄閩越王,在福建省一帶設立了閩中郡。秦朝末年,無諸先領導閩越人民對抗秦朝,然后幫助劉邦攻打項羽。202年,漢朝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福州成為閩越郡的首府。無諸依治山建城,因此稱為治城。282年,福州是晉安郡的郡城,在當時稱為子城。在南朝以及隋唐時期,福州是豐州、泉州、閔州和建州的州城。
725年,唐朝建福州都督府,從這時開始,得名福州。唐末,河南省光州固始縣的王審知和他的哥哥王潮帶領軍隊南下占領了整個福建,建立了閩縣,選擇福州作為首府。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城“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除了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的地段建造住宅,分段圍以高墻,稱為坊,這就是“三坊七巷”的雛型。902年,他們在大城南北增筑日城和月城,大城夾在其中,稱為“夾城”。在當時,整個城市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和烏山都被圈在城中,所以福州又稱為三山。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名為“長樂府”。
974年,福建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筑外城。南宋之后,金兵猖獗,中原涂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逃難者紛紛來到這里,典章人物,盛極一時。南宋末年,益王趙昰在福州登基,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首府。1278年,他們設立行中書省于泉州,三年后又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減輕稅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建的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和航海業復蘇。1371年,在唐朝夾城和宋朝外城的基礎上建造了石城來抵御日本侵略者,這是福州的府城。
明朝末年,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當時業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期,福州是福建府府治。鴉片戰爭之后,福州被開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臺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和臺江商人云集,倉山稱為外國領事館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福州就是福建省省會。1933年,福建事變期間,這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所在地。因此,福州不僅是晉代的州或者郡,還是宋朝時候的省會,漢時閩越行都,五代時大閩國的國都,還是宋末和明末臨時的國家都城,最后在福建事變中也曾經是首都。
福州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東臨太平洋,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霜凍少,除海拔較高的山地外大部分地區無霜期在300天以上。市區年平均氣溫19.7℃,月平均平均氣溫最低值是10.6℃(一月份),最高是28.8℃(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1348.8毫米,年平均日照1755.4小時
福州作為福建省的省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江南名城。福州市在傳統意義上是福州十邑的統稱,全市土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是中國大陸離臺灣省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因為市區城內有屏山、福州烏山、于山三山鼎立,福州被稱為“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了兩棵榕樹并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后來這里滿城綠蔭蔽日,故又有“榕城”的叫法。福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7000余年以前,這里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福州在近代史上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源地,為我國培養出了很多優秀著名的海軍將領。
歷史文化
福州的曇石山文化是因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的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得名,是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現今中國保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曇石山文化距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可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所特有的鮮明特征。福州船政文化是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當時的福建船政于1866年創辦于福州馬尾,其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以及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并與中西文化的交流發展后留下了豐碩的思想文化成果。“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末期的“三坊七巷”,到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中葉最為興盛,其總占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筑200多座。這里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充分展示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
傳統戲劇
閩劇是現存惟一的一種用福州地方方言所演唱與念白的戲曲劇種,又稱福州戲,主要流行于閩中、閩東、閩北等地區,并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在明代末年,弋陽腔傳到這里并與當地的方言小調相互融合,形成了江湖調,后來就出現了演唱江湖調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調和歌為主要唱腔的平講班。到清代末期,平講班與演唱昆腔、徽戲等外來聲腔的嘮嘮班以及福州演唱儒林戲的儒林班逐漸合并,最后就形成了閩劇。閩劇于辛亥革命以后達到其鼎盛時期,涌現出了眾多班社以及有“閩劇梅蘭芳”之稱的鄭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馬狄藩等閩劇“四大名旦”。閩劇位居福建五大劇種之首,發展至今已經幾百年的歷史,現今仍留存傳統劇目有1300多種。
傳統工藝
福州脫胎漆器是一種具有特殊民族風格及厚重地方特色的珍貴的藝術品,并與北京的景泰藍以及江西的景德鎮瓷器統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美譽遠播海內外。福州脫胎漆器的創始人是清朝乾隆年間福州府侯官縣,即今福州市的漆藝人沈紹安。福州脫胎漆器繼承并發揚了我國古代優秀的漆文化,在早期其藝術形式多表現為佛像和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后來漸漸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轉變和發展,使得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郭沫若先生曾做詩對其備加贊譽,稱贊福州脫胎漆器為“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傳統藝術
壽山石雕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雕刻藝術,是以出產于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作為材料,通過獨特的技藝制作出供人玩賞的小型雕刻。壽山石雕非常注重依石造型并提倡返璞歸真,因此“相石”為其最重要的環節,注重利用石形石色并施以巧技,以達到所謂的“天工合一”境界,所以有著“一相抵九工”的說法。目前壽山石雕的傳統技藝主要流傳在福州市晉安區鼓山、岳峰鎮、象園、王莊街道和壽山鄉。壽山石雕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至今為止所出土的文物最為古老的可追溯到南北朝時代。壽山石雕的手工技藝十分豐富而且圓熟精湛,又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以及藝術精華。
當代工藝
福州軟木畫是在1914年由福州的民間藝人吳啟棋所首創,其是利用軟木的質地輕軟、紋理細密、色調柔和等特征,并采用傳統的民間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將軟木精心雕鏤成類似中國畫式的亭臺樓閣以及花草樹木等各種部件,然后根據創作的需要,將這些部件有機拼合成一個整體的藝術景觀。福州軟木畫將中國民間精湛的雕刻技藝與中國繪畫秀美而悠遠的意境巧妙的結合起來,不愧為中國當代的藝術精品。軟木畫的創作取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鄧小平同志在參觀軟木畫后就留下了“民間藝術精品”的題詞。
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壽山石的特點是一塊石頭上有紅、黑、黃、青等數種顏色,相互交錯成自然斑紋,而且石質特別適合雕刻。
壽山石章、鈕飾藝術是壽山石雕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福州漆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并譽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烏龍茶
福州的烏龍茶在中國的名茶中也有一席之地。
福桔
福州市的市果,為我國桔類中上品,皮薄汁多,久有盛譽。
馬藺草編
福州市著名特產,由形狀呈三角、細長而柔軟的馬藺草編織而成。
軟木畫
福州軟木畫以“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聞名于世。
游線1
三坊七巷→西湖公園→西禪寺→于山→福州森林公園→烏山→屏山
游線2
林則徐紀念館→鼓山→馬尾港
游線3
福州→湄州島
重禮數的福州人 福州人有很強的接納性,絕不像別的方言城市那么排外,如果你在街頭巷尾向福州人問路,他會很認真地向你介紹每一個細節,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更令人感動。
對福州人一定要有禮貌,因為福州人是最重禮數的。
福州的節慶 拗九節:農歷正月二十九,又稱孝順節、送窮節。
做夏:農歷入夏第一天。
冬節搓丸:農歷冬至。
普渡節:每年的十二月九日。
祭灶:農歷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
福州的內部交通
1.福州市不大,如果迷路,回到東街口,再重新坐車。
2.在當地可乘出租車(桑塔納起價8元,1.8元/公里;富康起價7元,1.4元/公里)、摩托車等,日夜服務都很周到。
林則徐紀念館的可游之處
1.碑亭內立有三座青石碑,一為圣旨,一為御賜祭文,為御賜碑文,均為林則徐卒時所賜。
2.西樓三間排內有“豐井”古跡。
馬尾的必游之地
1.聳立江濱的千年古塔羅星塔,為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的稱譽。
2.羅星公園旁有個國際海員俱樂部,那里很有意思。
3.東南10公里處,有閩江七景之一的金剛腿風景區。
4.江岸兩旁有古炮臺,已不見當年戰場上的煙火彌漫,但可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
5.附近的青芝寺可以一游。
福州的素菜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
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以鼓山涌泉寺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涌泉三絲”等30多種。
福州的河鮮和蝦油
1.福州的海鮮并不出名,好吃的是這里的河鮮。
2.福州人煮東西愛放蝦油,不習慣這種味道的人最好提前聲明。
吃正宗魚丸之處
吃魚丸推薦七巷之一的塔巷,那家“塔巷口魚丸店”是老字號。
另外,東街口附近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巷,里面有好幾家魚丸店。
其中有一家,牌子上就寫著創建時間,是一家有60多年歷史的小店,味道是最好的。
美食鍋邊
很多酒樓都有賣,坐下來,點“一碗鍋邊”老板就明白了。
據說做法十分獨特,但對于一般的貪嘴人來說,好吃才是最重要的,細節就不要多問了。
福州扁肉和沙縣扁肉
正宗的福州扁肉和沙縣小吃中的扁肉,在做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所說的是沙縣扁肉。
福州扁肉更注重用湯,都是用純正的骨頭熬制的高湯,肉較少,已經比較少見。
福州的購物處
福州的主要商業路段有五四路(以品牌服裝、旅游產品為主),五一路(大商場、大型購物中心集中區域),臺江路(小商品及特色舊貨市場),東街口(福州傳統商業街區),八一七路(福州最古老最繁華的購物街),鰲峰路(福州最大的批發市場區),還有中亭街(東亞第一室內步行街)及中洲島(第一步行購物島)等。
福州的土特產
福州還薈萃了福建各地的土特產,有烏龍茶、建蓮、桂圓、荔枝,還有著名的“八大干”,即連城地瓜干、武平豬膽干、上杭蘿卜干、明溪肉脯干、寧化辣椒干、長汀豆腐干等,還有蟶、牡蠣、蛤、蚶“四大貝類”。
除此以外,在福州還應該買些片仔癀、水仙花、福桔、橄欖、肉松及清源茶餅作為禮品帶回家去。
長樂國際機場與國內40多個城市都有航班往返。
會說普通話就可以暢行無阻。
0591-83355312
福州是一座溫泉城市,市內溫泉區面積約有5平方公里,占福州市面積的七分之一,這在國內實屬罕見。所以有“浴在福州”的說法,不洗溫泉等于沒到福州。
福州城內地下溫泉分布為:
北起火車站附近,南至王莊,西至五一路,東至六一路。
福州溫泉水溫在4560℃之間,含有硫、鈣、鎂、鐵、氟、氯、氡、鈉等幾十種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可舒筋解乏,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也有一定療效。
溫泉路上有溫泉賓館和溫泉浴室,還有溫泉公園。
提到福州的名菜就一定要說到佛跳墻、荔枝肉、醉排骨等,特別是聚春園的“佛跳墻”,是最具傳統特色的。
另外,閩江內的河鮮,也是值得一提的。
不過,福州的清淡對于以味重為代表的西南或是湖南一帶的人來說,實在是對味蕾的一次極大虐待,如果換成廣東人,那當然是味道正合適。
此外,福州的雞湯川海蚌、鳳胎魚翅、醉糟鰻魚、燕子歸巢、梅開二度、雪山潭蝦等也頗負盛名。
只是價格會比較難以讓一般人承受,但名副其實,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