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您所在位置: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亞洲 > 中國 > 福建 > 寧德 > 周寧

周寧Zhouningxian

周寧縣(古屬福寧府寧德縣)隸屬于福建省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介于北緯 26°53′-27°19′,東經119°06′-119°29′之間。東鄰福安...
詳細介紹

周寧縣(古屬福寧府寧德縣)隸屬于福建省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介于北緯 26°53′-27°19′,東經119°06′-119°29′之間。東鄰福安,西接政和,北連壽寧,東南與寧德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土地總面積1047.1平方公里。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00米,縣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稱。[1] 

周寧縣轄6鎮3鄉147個行政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獅城鎮北門路32號。[1]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2.3萬人。

周寧縣境內主要溪流18條,最大的龍亭溪境內流長56公里。主要景區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第四核心園區——鯉魚溪·九龍漈,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陳峭,以及滴水巖、芹山湖、官山、后垅大峽谷、蝙蝠洞、石門山、仙風山、靈峰寺、方廣寺。302省道、寧武高速公路橫貫縣境,衢寧鐵路過境周寧并在咸村鎮設站點。2018年周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90億元,比上年增長5.2%。

周寧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冬長夏短,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4.6℃,年降水量2069毫米,被譽為“天然空調城”。[1] 201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2] 

2020年4月,達到脫貧退出條件,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周寧指南

文化地理

風景名勝

編輯

鯉魚溪

鯉魚溪

鯉魚溪(Carp brook)位于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為4A級景區。鯉魚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游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竟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故而得名“鯉魚溪”。

九龍漈瀑布群

九龍漈瀑布群

九龍漈瀑布群,瀑布總落差300多米,1987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13年8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3月29日,被列入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級瀑布最為壯觀,瀑高46.7米,寬76米,豐水期可達83米、巨瀑右上方還有一個直徑14米的潭穴,鑲嵌瀑間,人稱“龍眼”。 第六級至第九級是瀑瀑相接,人稱“四疊瀑”。[18] 

塔山公園

塔山公園

塔山公園位于東面石筍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萬元。

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園距縣城1.5公里,規劃面積330畝(22萬平方米),是縣城東大門主要景觀之一。2005年塔山公園項目列入60周年縣慶項目范疇,投入100萬元,建成臺階(280級)、山門廣場等。根據規劃,塔山公園景點游路3000米,貫穿8個主要人文景點,據測算,塔山公園項目需投入1000萬元,其中征地款600萬元,建設資金400萬元。

陳峭鴛鴦溪

陳峭鴛鴦溪

陳峭鴛鴦溪位于滴水巖南部10多公里處的陳峭村后,距縣城約40公里,與屏南縣的鄭山宜洋村同溪隔界,上游即為屏南鴛鴦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3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區內河床平緩,溪水清澈,溪岸為竹叢灌木叢蔭掩,是禽鳥棲宿良地。每年秋后,鴛鴦鳥成群飛來此地越冬;平日則水鳥野鴨結隊于此覓食、嬉戲。山上獼猴成群,多時一山有數百只。此外,還有云豹、麂、獐、山羊、野豬、白鷴、雉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林間百鳥競鳴,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既是珍奇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也是詩情畫意盎然的游覽區。后壟村在滴水巖之南,是周政屏革命老根據地,已開通公路。后壟溪風景區的現狀可用“深山老林”四字綜述,奇巖異石隨處可見,原始森林保護完好。該溪是霍童溪的重要支流之一。

滴水巖

高山明珠滴水巖

滴水巖風景區位于福建省周寧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宮山麓,與古樸典雅的鯉魚溪、氣勢磅礴的九龍祭瀑布群齊名,名載《辭海》。古人題匾曰“八閩首景”,它鄰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鴛鴦溪的核心地帶,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處與政和、屏南、寧德三地毗連,山巒起伏,溪澗密布,為閩東霍童溪流域旅游風光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林公宮

林公宮

林公宮,位于周寧縣瑪坑鄉杉洋村,清嘉慶十七年(1811年)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祀林公忠平王。宮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門樓、戲臺和大殿組成。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歇山頂。內壁有《西游記》壁畫。戲臺藻井裝飾雙鳳戲珠圖案。保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鐵鼎一尊。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11日,被確認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編輯

周寧茶葉

周寧茶園

據歷史記載:“周寧縣從宋代開始就種茶自產自用,清咸豐、同治年間,茶葉便開始外銷西歐、南洋等地,1946年‘官司’茶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周寧現有茶園面積10.7萬畝,總產量6340噸,產值6910萬元,占農業產值12%,全縣70%以上的農業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茶葉產業。在2000年中國茶文化國際研討會上,"紫云銀針"被評為金獎,"紫云高山大紅毫"、"官司一級花茶"被評為優質獎。在2000年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上,"官司毛尖"獲金獎,"官司綠茶"獲銀獎。[19] 

周寧高山馬鈴薯

據《周寧縣志》記載,該縣于民國初年引種馬鈴薯,雜交水稻推廣前,馬鈴薯是當地的主糧之一。在周寧縣農村,每到春秋季,家家戶戶都要開田墾地,在村前屋后種起馬鈴薯來。隨著該縣農業部門不斷種植篩選新品種,馬鈴薯的口感品質不斷提升。這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特產,更開啟了山民的致富門路。周寧高山馬鈴薯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 

甘薯粉條

紅薯粉條,又稱紅薯粉絲、粉皮,是一種傳統名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紅薯粉條久煮不爛,清香可口、食法多樣,是利用紅薯為原料,靠紅薯內的淀粉來制作的一種食材。

魔芋粉條

魔芋粉條由魔芋加工而成,魔芋生長在疏林下,是有益的堿性食品,對食用動物性酸性食品過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達到食品酸、堿平衡。此外,魔芋還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壓、散毒、養顏、通脈、減肥、通便、開胃等多功能。

歷史文化

編輯

方言俚語

周寧話屬于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北片,境內通行的是以縣城獅城鎮口音為代表的周寧話。周寧縣建縣前(1935年),曾設立過周墩特種區,故周寧話也叫“周墩話”。

歷史上,周寧因地方偏僻,與省城福州相距較遠,加上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交往不易,當地方言與福州話已有較大差異,而更接近于鄰縣的福安話。因此,周寧話與閩東北片土語一樣,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話保留更多古代漢語特點,同時由于自身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一些特色。

周寧縣特殊的地理、歷史狀況在語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境內各地口音多有差別。周寧縣為鷲峰山脈主體部分,境內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千米山峰遍布全境,多數村落座落在崇山峻嶺與盆谷之間,山川阻隔、交際困難,便形成種種語言的殊調異腔,但各地大體上尚能通話,且各種土腔都以獅城音為代表,求大同而存小異。其次是縣境四周有不少鄉、村土語受到鄰縣方言的影響或滲透。例如縣西北的泗橋鄉與北面的純池鄉,歷史上曾一度隸屬政和縣與壽寧縣,這兩個鄉中均有部分村落說政和話;純池鄉的豪洋、蓮地、純池等自然村的土語,則帶有濃重的壽寧腔;縣境東南部的咸村鄉、瑪坑鄉大部分村落分別受寧德霍童話與福安穆陽話的影響和滲透。此外,境內還有一些畬族居住點,這些畬族人內部使用接近客家話的畬話交際,與當地漢族人交往,則仍使用周寧話。

風俗文化

寧縣禮門鄉仕本村的宮廷祭祖習俗

祭祖習俗:宮廷祭祖習俗流行于周寧縣禮門鄉仕本村一帶。仕本村,距離周寧縣城29公里,現有230多戶,人口逾千,是個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村子環境清幽、民風淳樸。據傳,該村肇基始祖系唐昭宗皇帝的后人。為了紀念先祖締造之艱辛,不忘尊宗敬祖之意,千余年來,仕本村李氏族人恪守宗規,每逢農歷寅、巳、申、亥之年仲冬舉行大型貢祖祭祀活動,至今依然保留著隆重的宮廷祭祖禮儀。族人謂之“三年一貢弘祖德,四境七迎謝宗恩”。[21] 

“篝火議事”:該習俗起源于宋代。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在閩東周寧縣大山里的山頭、陳峭、溪山等村,村兩委都會“雷打不動”地召集本村黨員、鄉賢和村民代表到祠堂或議事眾廳升起篝火進行議事。據介紹,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為抗擊北方民族南侵,中原百姓自發形成“民主議事”習俗并在南遷中完整地保留下來。[

去了周寧都想去

去了周寧都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