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客車
臺汽客運、統聯客運、聯營客運、嘉義客運都有車經過云林縣境內。
縣內公車以臺西客運為主,路線可達縣內各鄉鎮,斗南、斗六、虎尾為重要的發車、轉運站。
火車
縱貫鐵路由東部貫穿境內,其中以斗六、斗南為主要停靠站,班次較為密集。
美食
云林堪稱是臺灣民風最淳厚的農鄉,境內多為淳厚樸實的農漁村景色。在飲食文化方面,同樣具有樸實無華、料好實在的鄉土特質,麻糬、豆皮、麥牙酥、當歸鴨面線……,完全以地道傳統的美味為招牌,不需大肆宣傳,食客照樣遠從南北而至。
文化地理
歷史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初八日詔曰可,于是云林縣成為臺灣府所轄四縣之一,縣治先設于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后又遷至斗六門(今斗六市)。日治不久取消云林縣,林圯埔劃入南投廳、斗六門等其余部份位于嘉義廳。1920年兩部份又分屬臺中州及臺南州。戰后復設云林縣,范圍為原臺南州斗六、虎尾及北港等郡。縣治當初則為斗六與虎尾兩鎮相爭,最后由斗六勝出,但地方法院設于虎尾以平息地方爭端。然而,最早期的云林縣治林圯埔(今竹山鎮)仍在南投縣境。又,事實上,“云林”一名系取自竹山境內地名。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臺南縣合嘉義市,分為臺南、嘉義、云林三縣。云林縣轄斗六、虎尾、北港3區,計20鄉鎮,491403人,面積1290.8351平方千米。縣政府設于斗六。1975年6月5日,褒忠鄉中民村的媽埔部落劃歸東勢鄉月眉村管轄。1981年12月25日,斗六鎮以縣治身份升格縣轄市。文化云林縣是臺灣島上漢人最早開墾的地方,曾有過光輝的歷史。據臺灣府志沿革記載,早在明天啟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率領眾人由笨港登陸,安營扎寨,從事開墾。笨港即今日的云林北港和嘉義新港一帶,當時為繁榮的貨物吞吐港,號為“一府二笨”。后來因北港溪經常泛濫改道,加上河道泥沙淤積,才由盛轉衰。云林在臺灣各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云林至今仍保持悠閑的步調,有著樸實的農漁風情。云林擁有優美的山林海景和豐饒的物產。其著名的風景名勝如清幽的草嶺、樟湖;新奇刺激的古坑劍湖山世界;北港溪口的外傘頂洲是片處女地,其荒涼粗獷的景色別具特色,是釣魚人的天堂。從福建流傳到臺灣的布袋戲,也在云林深深扎了根。還有臺灣武術源起——西螺七嵌等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