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新竹縣北與桃園縣毗連,南接苗栗縣,縣內地勢起伏多變,涵蓋平原、丘陵、斷崖、盆地、高山等地形,自然景觀豐富,山林溪壑之美盡現其中。新竹縣是全臺客家族群分布最多的縣,客家風情更是新竹縣重要的文化特色。其中,新埔鎮的枋寮義民廟,堪稱臺灣義民廟的“總壇”,是客家信仰的重鎮;北埔的金廣福公館為桃竹苗地區唯一的一級古跡,也是臺灣僅存最大的開發墾號。300多年的歷史,在新竹市留下了許多古跡,包括古竹塹城遺存的迎曦門、建于日據初期的新竹火車站,還有許多牌坊、廟宇及古宅第,是發展城市觀光的重要資產;與古跡同樣源遠流長的,是新竹的飲食文化,城隍廟前的小吃和米粉、貢丸兩大特產,都是名揚全臺的好風味。而呈現當地生活特色的李澤藩美術館、影像博物館和玻璃工藝館,則是有心探索新竹人文脈動者,不可掛漏的一環。
臺灣西部各大城市皆有臺汽客運開往新竹市。新竹客運為境內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可分為通往市區各地的市公車系統及往竹東、竹北、關西、龍潭、中壢、楊梅等鄰近市鎮的客運系統,前者總站位于民族路上的SOGO百貨旁,后者總站設在火車站右側。
縱貫線鐵路貫穿新竹市,境內設有新竹及香山兩站,其中新竹站各級列車多有停靠,班次密集。
新竹車站位于臺灣新竹縣竹北市,與新竹市中心直線距離約10公里。服務范圍涵蓋新竹縣市以及苗栗縣中北部等地區。透過站區北側光明六路、站區南側興隆路、國道1號、國道2號、臺68(東西向快速公路南寮-竹東線)、縣道120、122、自強南路、慈云路重要道路交通系統,乘客可以快速轉往新竹地區所有重要城鎮。營業時間06:30~23:45
新竹—臺南,71分鐘;新竹—左營,98分鐘;新竹—臺北,32分鐘。
新竹縣的開拓始于竹塹古城,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縣內多茶山,峨眉、北埔所產的“東方美人茶”享譽國際;而新埔因日照長,九降風吹拂,造就極佳的柿餅制作環境,因此被稱為“臺灣柿餅之鄉”。此外,新埔的板條、北埔的擂茶都是具有地方鄉土特色的吃食。
新竹最早是竹塹社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生活居住地。新竹舊名“竹塹”,是由平埔族語音譯而來。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居地,因為終年多風,又有"風城"之稱,是北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
除了自然風光之外,客家風情更是新竹縣重要的文化特色。其中,新埔鎮的枋寮義民廟,堪稱臺灣義民廟的"總壇",是客家信仰的重鎮;北埔的金廣福公館為桃竹苗地區唯一的一級古跡,也是臺灣僅存最大的開發墾號;此外,北埔的天水堂、慈天宮,關西的范家古厝、鄭家祠堂,竹東的信好第、隴西堂、武功堂等歷史建物,則具體而微體現客家建筑之美,都是值得探訪的人文景點。
新竹市北半部位于頭前溪、鳳山溪、客雅溪沖積成的新竹平原上,地勢低平。南半部為竹東丘陵的西側延伸,最高峰為五步哭山,海拔187米。西部沿海地區有狹長的海岸平原。
新竹市的主要河川水系有頭前溪、客雅溪及鹽港溪,均為由東向西流入海。頭前溪流經本市北部邊界于南寮北側入海,水系全長63.03公里,為新竹縣、市最大的河川,也是形成新竹平原的兩大主要沖積源之一。上游建有許多水利工程,以灌溉包括本市在內的新竹平原農地。客雅溪發源于竹東丘陵,全長約24公里,流經本市鬧區南側而于罟寮附近入海。鹽港溪也是發源于竹東丘陵,流經本市最南端的內湖地區而于灰窯附近入海。新竹冬天盛行強勁的東北風,因而有“風城”之別稱。
最佳旅游時間
最佳處有時間是秋季。新竹長年高溫多濕,因為冬季季風強盛,所以有“風城”之稱號。年平均溫22.3℃,最高月均溫28.7℃,最低月均溫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