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霞浦縣,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縣,屬福寧府,今隸寧德市,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曾是閩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地處沿海,呈半島型區域,全縣陸地面積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592.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5公里,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大小島嶼400多個。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港灣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中國東南沿海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港口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是福建最早開放的對臺貿易口岸,是“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
2018年末戶籍人口總戶數16.56萬戶,戶籍總人口54.86萬人,全縣常住人口46.8萬人。[1]
2019年1至12月份霞浦縣地區生產總值254.61億元,同比增長5.1%
風景名勝
編輯
流云洞
霞浦縣旅游景點富有地方特色,有唐貞觀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陸點──赤岸;宋朱熹講學地“秀泉”;人稱“海國桃源”的楊家溪,以青山碧水之幽美、潭、瀨、灘與花、草、林鑲嵌之秀雅,瀑布、峽谷、奇峰、懸崖、異石、怪洞等神工與人文匯聚之勝境,名勝古跡、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之神妙而揚名,因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區——太姥山名勝區的“山、海、川”三大主景之一;省級文物保持單位大京城堡,名列《中國名勝詞典》的塔崗虎鎮塔;蔭峰閣;以“八間古剎”聞名的佛教溈仰宗創立者靈佑禪師的“出家修行之地”東關建善寺;有“閩東小普陀”之稱的三沙留云洞;獲“閩東北戴河”之譽的天然海濱浴場──外滸沙灘;“中國道教名山之一”葛洪山;“攝影寶地”——北岐灘涂;“畬族小說歌發祥地”白露坑以及沿海天然沙灘、島嶼、港灣各具特色。[22-23]
赤岸空海紀念堂
赤岸空海紀念堂:804年(唐貞元二十年)日本國高僧空海(774—835年)隨日該國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風,歷盡艱險,在海上漂流34天,最終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當地官民救援與款待,后往福州溯閩江北上,入長安求學。在唐期間,空海潛心于佛學、文學、醫學等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進文化之精華,回國后創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積極傳播唐文化,被譽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驅。”1984年3月,為紀念空海大師圓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舉行隆重紀念活動,并組團前來赤岸朝拜,從此,日本每年均有數百名空海信徒前來赤岸參觀朝拜。1986年以來,中日雙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陳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別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師紀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來朝圣參觀的日該國真言宗信徒和國內外游客更是絡繹不絕,赤岸作為霞浦縣宗教文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省政府批準為對外開放旅游點。[24]
著名人物
編輯
唐朝“閩中之全才”林嵩;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南宋參知政事王伯大;林則徐的老師游光繹;元代贈昭文館大學士王都中;楹聯鼻祖陳蓬;清正廉潔林遂;五福名醫林祖成;教師的楷模師古;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游壽;易學宗師黃壽祺;抗日木刻家林樾;油畫家丘堤;旅美驕子李珍華;溈仰宗始祖靈佑;中國國務院原秘書長杜星恒;畬族歌王鐘學吉以及國民黨中央原候補監察委員劉成燦;中國大陸第一位留歐航空法學博士吳建瑞;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陳文華;中國首席服裝設計師曾鳳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