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臺江區,舊稱南臺。前202年,閩越王無諸從江上登岸,在大廟山筑臺設壇祭天,“登南城翹望,有臺臨江”,臺江、南臺由此而得名。臺江地區歷來商賈云集,素負商業“黃金地”、“聚寶盆”之盛名,唐宋時期開始繁榮,至民國初年達到鼎盛。形成30多個同鄉會“會館”,以及行業的“商幫”。1945年(民國34年),臺江地區成立了臺江區公所、小橋區公所,屬福州市管轄。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時即置臺江區,與小橋區并列市轄區。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仍為市轄區之一。1956年5月,撤銷小橋區,并入臺江區。1968年9月,臺江區更名為赤衛區。1978年4月,赤衛區復名臺江區。
1955年11月,設蒼霞、中平、后洲、瀛洲、新港5個街道辦事處。1956年5月,撤銷小橋區,并入臺江區,所轄茶亭、洋中、雙杭、義洲、幫洲5個街道辦事處歸臺江區管轄。1957年10月,撤銷中平街道辦事處,并入蒼霞街道辦事處。1970年2月,鼓山公社并入赤衛公社,劃歸赤衛區。1973年11月,赤衛公社分為赤衛公社和東風公社。1975年3月,撤銷東風公社,設立鼓山公社和鼓嶺公社。5月,鼓山、鼓嶺公社劃歸郊區。7月,赤衛公社劃歸蔬菜區。1986年,增設上海新村街道辦事處。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復同意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其中:(1)臺江區轄瀛洲、新港、后洲、茶亭、洋中、雙杭、蒼霞、幫洲、義洲、上海新村10個街道辦事處,從原郊區劃入的臺江鎮及所轄的南公、曙光、紅旗、雙豐、紅星5個居委會和洪山鎮的祥坂、長汀、高橋3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將茶亭街道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劃歸鼓樓區管轄。將新港街道的連潘、連輝、象園3個居委會劃歸晉安區管轄。
1996年1月,福州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后,臺江區從鼓樓區劃入龍庭、狀元2個居委會;從原郊區臺江鎮劃入南公、紅星、曙光、紅旗、雙豐5個村委會;從洪山鎮劃入祥坂、長汀、高橋3個村委會;劃出茶亭街道辦事處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歸鼓樓區;劃出連潘、連輝、邦輝、象園4個居委會歸晉安區;增設寧化、鰲峰2個街道辦事處。
1997年,上海新村街道辦事處更名為上海街道辦事處。
2000年,臺江區轄12街道:茶亭街道、洋中街道、蒼霞街道、雙杭街道、幫洲街道處、義洲街道、上海街道、瀛洲街道、新港街道、后洲街道、鰲峰街道、寧化街道。
2001年,臺江區轄洋中、上海、茶亭、新港、寧化、義洲、幫洲、雙杭、蒼霞、后洲、瀛洲、鰲峰12個街道辦事處,設90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面積18.02平方千米,人口約29.7萬人。
2004年4月,雙杭街道并入后洲街道,幫洲街道并入蒼霞街道。
2005年底,臺江區轄鰲峰、瀛洲、新港、茶亭、洋中、后洲、蒼霞、義洲、上海、寧化10個街道,設90個社區居委會,常住居民115289戶、318895人,人口密度為17716. 39人/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