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壽寧縣(古屬福寧府壽寧縣、建寧府政和縣)隸屬于福建省寧德市,地處閩東北部,洞宮山脈南段,東北接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西北靠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慶元縣,東接福建省福安市,西傍福建南平市政和縣,南鄰福建寧德市周寧縣,位居閩浙兩省交界,素有“兩省門戶,五界通衢”之稱。[1]
壽寧縣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被譽為福建夏季涼爽的避暑勝地。全縣轄8鎮6鄉、205個行政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鰲陽鎮,國土面積共1425平方公里。[2] 2018年,壽寧縣戶籍總人口265645人。[3]
2015年,壽寧縣被評為“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4] 2017年11月,壽寧縣榮獲“中國老年人宜居城市”稱號。[5]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6]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7]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19年,壽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7%。
風景名勝
編輯
楊梅州
楊梅州
楊梅州風景名勝區,位于壽寧縣東北部閩浙邊界的楊梅州大峽谷中。其峽谷風景成帶狀分布,以楊梅州溪為中線,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平均寬約8公里,總面積約144平方公里,是以獨特的火山巖地質地貌和歷史文化古跡為景觀特色。由休閑度假、狹谷探險、旅游觀光、漂流、原始森林考研、黑風洞探史尋秘和古廊橋攬勝等七大部分組成。主景區的楊梅州峽谷段,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由山地丘陵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與次生常綠闊葉混交林及常綠次生灌叢組成,森林植被保護良好。[35]
西浦村
西浦村
西浦村,位于福建省壽寧縣東北部閩浙邊界的犀溪鄉,全村533戶2000多人,是一座血緣村落,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這個方圓不足2公里的村落和在這里世代居住的繆姓族人。這里是南宋御賜狀元繆蟾的故鄉,歷朝歷代繆氏家族還涌現出18名進士,為全國少有,被譽為“狀元故里,進士之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路戲”在這里傳承久遠,狀元坊、繆氏宗祠、福壽廊橋、狀元橋、琴橋和太陰宮、大帝宮、聚仙亭以及元朝壁畫、明朝馮夢龍遺跡、清朝石牌坊、合歡桌等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古文物保存完美。古柳、古橋、古民居構成一幅獨特的“小橋、流水、人家”畫卷。該村先后被評為“省級園林村”、“省級文明村”、“寧德市十大最美鄉村”、“海西十佳魅力鄉村” 、“福建省首批四級星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和“全國生態文化村”等。[36]
仙巖
仙巖
仙巖,位于壽寧縣西南方向20公里處,與浙江省慶元縣交界的榧梓尖峰上,海拔1527米。[37]
福建壽寧地質公園
福建壽寧地質公園
福建壽寧地質公園,地處閩浙邊境,位于閩東北洞宮山脈東麓。該園是以深切峽谷曲流和峽谷景觀河段為特色,花崗巖石蛋地貌、滑塌堆積洞穴、河床壺穴等地質遺跡景觀發育,廊橋、古建筑、名人等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生態環境優越的綜合地質公園。公園總面積43.76平方公里,分為楊梅州園區、南山園區兩個園區,擁有50多處地質遺跡景觀,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24處,具有重要的地質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價值,屬中型地質公園。
壽寧地質公園主要以花崗巖地貌和水體景觀為主體,兼有木拱廊橋、狀元故里等文化景觀。公園內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遺跡景觀集中,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美學價值高等特點。其中楊梅洲園區地貌形態為山岳和峽谷地貌。其山體高聳,崖壁、石柱、石蛋形態獨特,氣勢磅礴;峽谷蜿蜒曲折,瀑布、深潭、壺穴頻現。南山景區石墻、石柱、崖壁以及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石蛋各展風姿。[38]
三峰寺
三峰寺
三峰寺,坐落在鰲陽鎮西南部,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殿、念佛堂、山門亭、鐘鼓樓等,是壽寧縣創建最早的寺院。始建于后梁開平三年至后唐清泰二年間(公元909-935年),宋淳化元年(990年),宋朝禮部尚書陳洪軫為報佛救命之恩捐地擴建。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修,景泰年間擴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再次擴建,初名“東華禪寺”,后奉敕改為“三峰大梵賓林禪寺”,明代更名“寶林禪寺”?,F有寺院為八十年代重建,占地近5000平方米。[39]
廊橋
壽寧廊橋[33]
廊橋,濃縮了千百年的鄉土文化發展史,為壽寧贏得“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的盛譽。從年代序列上講,壽寧木拱廊橋最齊,從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至民國時期,乃至解放后還在建造,這在全國罕見。壽寧貫木拱廊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為中國橋梁史上“侏羅紀公園”。
壽寧是全國木拱廊橋最多的縣份,現存的木拱廊橋總共有19座,占了全國近五分之一(據普查全國2009年僅有木拱廊橋不到110座);2009年,壽寧境內保存的廊橋共有19座。[33]
南山風景區
壽寧南山風景區
南山風景區,位于壽寧南陽,由金雞山、南山頂、赤陵洋、紫云山、龜湖五個風景區組成,擁有明代古剎龍巖寺,明代文學家、壽寧知縣馮夢龍塑像,壽寧革命圣地赤陵洋,閩東第一鐵索橋一龜嶺索橋。[40]
芎坑原始森林
芎坑原始森林
芎坑原始森林,位于壽寧縣北部的坑底鄉,在“閩東第一高峰”山羊尖西麓的芎坑村到三窕漈一帶,距離坑底鄉15公里,距壽寧縣城約1個多小時。景區以森林峽谷地貌和清澈多彩的流潭景觀為主體,擁有3000畝的原始森林及小虎跳峽、三窕漈瀑布、大鯢棲息地、芎坑水庫等景觀,區內四季分明、古樹蒼天、懸崖峭壁、高山流水、急流險灘、奇石飛瀑、風景秀麗,是我縣唯一保護完好整片的原始森林旅游資源。[41]
車嶺古道
車嶺古道
車嶺古道,位于斜灘鎮境內,距鎮政府駐地約3公里,因嶺高且陡而得名。建于明中葉(公元1450—1465年),自海撥176米的山田村始,直插海拔745米的小車嶺村,高低落差569米,全長5公里,有12900多級臺階。嶺頭云霧繚繞,車嶺恰似一條天梯直上云霄,故有“車嶺車到天”之說。全嶺除嶺亭前后引道外,無一節平路,是過去古鎮斜灘通往縣城的必經之道。沿嶺有4亭2泉,嶺邊遍植楓、松,大者高達幾丈。[42]
犀溪
犀溪
犀溪,是個古鎮,鎮里的西浦村,堪稱千年名村,歷來有“狀元故里,廊橋水鄉”的美譽。鯉魚溪蜿蜒于青山之中,水皆縹碧,兩岸青山起伏相連,真有“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景致。村里古民居鱗次櫛比,青石板和鵝卵石相間的小路穿行于民居中。小溪沿著石板路一路而去,從村口流向人煙深處。村里的狀元橋雖非古建,但其格局亦似廊橋,橫臥于鯉魚溪上。犀溪在20世紀30年代,就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閩東特委福壽辦事處所在地。粟裕、葉飛、曾志等都在這一帶從事過革命斗爭,李家山就是革命據點村。1954年,福安地委為紀念老區人民的貢獻,撥款在當年群眾護送紅軍將士渡河的地方伐木修橋。李家山人就地取材,建起了與明清時期一樣的廊橋。橋兩旁板壁的窗洞,設計成別具一格的五角星狀,當地的山民命名為“紅軍橋”。[43]
歷史文化
編輯
切曬土豆片
切曬土豆片
壽寧盛產土豆。每年的春夏之交,正是土豆開挖的時節,將挖回來的土豆挑選好的用水清洗干凈,個別有疤的,用刀削掉,若單個土豆壞了部分的,要用刀削掉壞的部分,以保證土豆片的質量。若要土豆片更加細嫩,則可將土豆皮削去。
切片是將清洗好的土豆切成薄片,若用菜刀切厚度不夠均勻,最理想的方法是用刨刀刨片,全部刨完片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準備一口大鍋,備水燒開,將切好的土豆片放進鍋里,再蓋上蓋加熱,等水開了后,隨即將土豆片撈出瀝干水分。在晴朗的日子里,將瀝干水分的土豆片攤曬。若是陰天就放在通風的地方涼干,若遇持續陰雨天氣,必須用炭火在焙籠烤干,否則會霉爛。所以選擇好天氣制作土豆片非常重要,壽寧所產的土豆片是淡黃色、半透明的。包裝貯存是土豆片制作的最后一道環節,也是影響土豆片保存的關鍵。將曬干或烤干的土豆片用完好的塑料袋包裝好,然后用繩子扎好袋口,防止漏氣,這樣能保存一年甚至好幾年。[44]
南陽獅舞
南陽獅舞
壽寧的舞獅,又叫打獅。南陽及周邊的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獅隊,主要表演集中在春節期間巡村舞獅賀歲。除夕日,獅隊會提前給每戶送來“獅帖”,貼在廳堂醒目處,巴掌大的紅紙上墨印著獅子圖案和“恭賀新禧”、“XX村獅隊賀”等字樣,讓人充滿期待。大年初一開始就有獅隊巡村拜屋,巡村的路線有講究,大致要按村里房子的輩份及建造時間行走,逐戶拜屋,以致于外村的獅隊到南陽村,都要請一名向導帶隊。每座房子,獅子都會入大門進廳堂搖頭擺尾威武的表演一番,據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惡鬼邪魔就會一掃而光,為屋子帶來吉祥,大人們多會把小孩子的衣帽丟到地上,讓獅子咬吞后再穿戴,去穢清吉保平安。迎來送往時,大人們會在門口燃放鞭炮,還恭敬而莊嚴地給舞獅者奉送“紅包”。[45]
豎燈節
豎燈節
豎燈節,壽寧縣犀溪村元宵節傳統習俗以“豎燈茶”為主題,在當地規模大。在元宵節前夕,他們從山上選取同根生長且高大挺拔、枝葉繁茂的一對植株,把其中一株連枝帶葉砍來,扛回家中。然后對竹子進行一番“打扮”——從竹梢往下依次掛上七盞大紅燈籠。燈籠形態各異,或呈“壽桃”,或似“鯉魚”,或如“桔子”,或 像“蝴蝶”,還有“走馬燈”……走馬燈的剪紙圖案有:八仙過海,唐僧取經,鯉魚跳龍門,三英戰呂布等。最高的二盞,懸掛“桔”燈或“魚”燈,寄寓“吉慶有余”之意。并在各個燈籠內部安上蠟燭,屆時點燈豎竹。自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由于當地通了電,燈籠內的蠟燭就被電燈取代了。[46]
地方特產
編輯
茶葉
壽寧茶葉
壽寧植茶歷史悠久,明景泰八年,茶葉就以大宗土特產品對外銷售,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縣內生產的紅茶,號稱“坦洋功夫”,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植茶面積就達5.73萬畝,年產毛茶1044.5噸。建國以來,所產“玉記牌銀毫”和“鳳凰舌”綠茶分別獲得世界跨國公司評定的“五星鉆石獎”和澳門博覽會國際金獎,“茉莉花茶”、“福壽銀毫”和“眉珍茶”多次獲部、省優質產品獎。壽寧高山烏龍茶,壽寧石井紅茶亦是廣受消費者的愛戴。茶業已成為壽寧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武曲、斜灘、南陽、鳳陽、竹管垅的全部,犀溪、芹洋、平溪大部分地區,自然條件好,集中成片,是壽寧縣茶葉的集中地帶。規模較大的有龍虎山茶場、南陽茶場、萬氏留香茶場。[27]
米糕
米糕
壽寧米糕是壽寧縣特有的一種美食,其中以南陽米糕最為出名。在重陽節時米糕也成為了壽寧當地當天必吃的一樣食物,是當地居民的沿襲下來的風俗。稀飯和米糕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早點。常常都會有各地的人慕名而來品嘗壽寧米糕。壽寧米糕的原料主要為大米,用專門的機器將其磨成米漿。配料還有自制的“糕湯”,糕湯一般主要會用肉湯,在添加許多的調味料,味道咸而香?!安烁狻彼玫牟肆希话闶浅春玫亩菇恰⒍寡坎?、胡蘿卜絲、肉丁等。[47]
地瓜扣
地瓜扣
金絲扣,當地人亦稱之為“地瓜扣”或“粉扣”,壽寧地方宴席的首上菜“福壽全”,也是金絲扣的另一美名,既是婚喪嫁娶,喬遷賀壽,迎賓的一道佳肴,又是地方小吃的一道風味點心。它以地方特有的優質地瓜鮮薯刨成米后,經過過濾、沉淀、采漿、分類、晾曬成淀粉,再蒸制、刨制成絲晾干而成,外觀為團狀銀絲,質嫩而脆,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淀粉,營養價值高??沙?、蒸、煮,具有透明、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47]
三糍
三糍
“三糍”指糯米糍、粳米糍、馬鈴薯糍。糯米糍是將糯米洗凈浸泡8小時,置蒸蘢蒸熟,取出后放石臼中,舂至嫩食用,也可取成團放碾末的地瓜粉上,待冷硬后自然成圓餅??梢郧谐杉殫l配上佐料煮熟食,也可切成條蒸軟配佐料沾食,還可切成條炸食。馬鈴薯糍是將馬鈴薯煮熟后去皮,搗爛與地瓜粉揉和,然后切成片塊,配上佐料煮食。[48]
榛油
榛油
榛油是由榛樹籽榨成,是上品食用植物油。閩浙一帶產婦“坐月子”最受歡迎的食用油之一。壽寧榛油含多種天然礦物質成份,油香質純,色橙黃,特別適宜油榨食品的用油。所榨食品脆香,松軟,不沾口。炒菜,紅燒魚肉無油膩感清香可口,榛油是低鏈植物油脂,易于人體涉取有效營養成份。生產歷史久遠,清代就有水碓榨油,至中華民國初年外銷縣外已達50砘(1000擔)以上。經工藝改良,無污染,是新綠色食品油。[49]
板栗
板栗
板栗,俗稱栗子,是壽寧名優果品之一。品種有油栗、毛栗等。壽寧板栗果實較大,一般單果重約12克,果肉色澤金黃。板栗營養豐富,生吃熟吃均可。新鮮板栗既可水煮也可爆炒,趁熱食之香甜酥脆味美可口。芹洋鄉鐵爐坪村栽培板栗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斜灘曾是板栗的主要產區?!秹蹖幋尽份d:“栗出斜灘,不能多”。古人曾用“斗垤鰥魚樓下(今屬斜灘鎮)酒,山澄(今斜灘鎮山田村)栗子雨前茶”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斜灘的商業盛況。[50]
楊梅
楊梅
壽寧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條件適宜楊梅樹生長,全縣14個鄉鎮均盛產楊梅。因盛產楊梅,壽寧很多村莊都以楊梅為村名。楊梅屬楊梅科喬木植物水果,其形狀如桂圓一般大小,遍體長著突起小顆粒,外表是一層新鮮紅嫩的果肉,內有果核。楊梅果粒紫紅色的稱紅梅、白色的稱白梅。除鰲陽、平溪、清源、南陽等鄉鎮有人工種植,多為野生。2009年,壽寧楊梅產量約300多噸。[51]
御豆
御豆
御豆,壽寧種植歷史悠久,因獨特的中亞熱帶山地氣候與土壤,使其品質優于其它產區,享譽海內外,是宴席的上品。在封建王朝時期是壽寧用以朝貢的上品,故名。壽寧御豆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多種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具有補血、安神等功效。御豆外裹綠豆英,不受蟲害、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粒大飽滿,色彩鮮艷斑爛,肉質肥美酥脆、食用甘甜可口。[52]
獼猴桃
獼猴桃
壽寧各鄉鎮均有野生獼猴桃。下黨鄉碑坑頭村的王將山,野生獼猴桃處處可見。獼猴桃肉肥汁多,富含維生素C,被稱之為“超級水果”。除鮮食外,獼猴桃還用來釀酒或加工成果汁、果醬、果酒、糖水罐頭、果干、果脯等。2009年,全縣獼猴桃產量約200多噸。[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