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上杭縣,原汀州府轄縣,1997年5月改隸福建省龍巖市,地處汀江中游,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汀江和舊縣河、黃潭河2大支流流貫境內。年均氣溫19.8℃,年降水量1537.2毫米。205、319國道縱貫境內。上杭,語出《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素有“建筑之鄉”、“詩畫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該縣是中國23個蘇區縣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55年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有27人,占福建省三分之一;是中國南方重點林區縣之一,中國土紙生產重點縣,中國重要的貴金屬基地,國家烤煙出口基地和食用菌生產基地;是中國優秀旅游縣,是閩、粵、贛三省提線木偶的發源地,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田會議會址、梅花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上杭國家森林公園等。
古跡有明代王守仁手書《時雨記》碑刻、清代仿宋重修的孔廟、清代宗祠建筑“李氏大宗祠”。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舊址、中共閩西一大會址蛟洋文昌閣、毛澤東舊居臨江樓、才溪鄉調查會址、才溪光榮亭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全縣總人口524561人,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2.46億元。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1] 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上杭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生態資源優秀、史跡文化突出、山城風光秀麗、山水風景宜人的特點。上杭是全國23個蘇區縣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29年12月,著名的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即“古田會議”在上杭古田召開。江澤民同志先后兩次為古田會議題詞。才溪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才溪是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親臨才溪進行社會調查,并于1933年11月寫下了著名的《才溪鄉調查》。才溪素有“九軍十八師”、“將軍之鄉”的美譽,1955年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有27人。上杭不斷加大旅游開發力度和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大旅游開發格局,擁有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福建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礦山公園1個(上杭紫金山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上杭國家森林公園)。2008年1月上杭榮獲“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稱號,2008年12月上杭榮獲“中國優秀旅游縣”稱號。古田五龍村被評為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
紅色之旅
古田會議會址
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圖8)
位于古田鎮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建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為四合院式建筑,有庭院、前后兩廳和左右兩廂房,建筑面積為826平方米。1917年,建立古田第一所小學——“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和聲小學改名為曙光小學,同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這里勝利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指導思想和黨指揮槍的原則,是建黨建軍史上的里程碑,因此該會址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以及國家AAAA級旅游區。
古田會議紀念館(國家一級館)
上杭縣城區二環路小區(圖6)
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田會議會址為依托建立起來的專題革命紀念館。據有關數據顯示,該館占地面積8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管轄著古田會議會址、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暨紅四軍政治部舊址——松蔭堂、毛澤東《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寫作舊址——協成店、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文昌閣、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等六處革命舊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積15470平方米,以革命舊址為原狀陳列宣傳毛澤東在才溪革命實踐活動的專題紀念館,有館藏品1100余件,包括兩處毛澤東才溪調查會址(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區工會)和兩處革命舊址(光榮亭、列寧臺)以及才溪“九軍十八師”陳列室,是典型的前方后圓客家民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30條精品線路之一景區。
文昌閣
中共閩西“一大”會址——文昌閣,坐落于蛟洋鎮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至十九年(1741~1754),歷時13年建成,為寶塔式土木樓閣建筑,是福建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9年7月中旬,毛澤東同賀子珍、蔡協民、江華、曾志等人來到上杭蛟洋文昌閣指導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作了重要講話,指出閩西黨組織今后的任務是鞏固和發展閩西紅色根據地。大會通過了由鄧子恢起草、毛澤東親自修改的《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政治決議案》以及關于土地問題、蘇維埃政權、婦女、共青團等決議案,制定了“堅決的領導群眾,為實現閩西工農政權的割據而奮斗”的總路線。大會結束后,閩西各地認真貫徹“閩西一大”精神,呈現出一派“寥廓江天萬里霜”的喜人景象。
松蔭堂紅四軍前委、政治部舊址——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八甲村,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占地898平方米,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這里。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曾居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前委書記毛澤東在此起草完成了兩萬余言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草案》,為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色之旅
紫金山工業生態旅游區位于上杭縣城北25公里的舊縣鎮和才溪鎮交界處的紫金山,西瀕汀江、南臨舊縣河,怪石嶙峋,聳峙天表,素有“杭川第一名勝”之稱,是首批“國家礦山公園”、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之一。景區山環水繞,風景秀麗,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金、銅礦,可供開采的黃金儲量在146噸以上,銅礦儲量在200萬噸以上,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銅娃娃戴金帽子”。主要景點有紫金山金礦露天開采場、麒麟頂觀景臺、金礦第一選礦廠、黃金冶煉廠等。
建筑之旅
杭川古建文廟(又稱上杭文廟)
坐落于上杭縣城東門學坪,又稱孔廟、儒學、學宮,始建于1223年(宋嘉定十六年),到2009年已有786年的歷史。整個孔廟端莊雄偉,巍然壯觀,布局嚴謹,氣勢宏大。廟宇高閣飛檐,殿堂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其建筑與雕塑技藝極為高超,有“古建堪稱‘世孤例’,宮體殿式臻造極”之贊譽。該廟歷史較悠久,是福建保存尚完整的古建孔廟之一。
存耕堂
“存耕堂”是一座具有客家傳統特色的古代大型建筑物,建于1716-1781年間(清代乾隆后期)總面積達1.3萬余平方米,是中都鎮現存占地最大、保持完好的民房。清代曾與“三立堂’(已紀)、“百二間”(后縮建為天德堂)齊名而又首屈一指,素有“九廳十人井”之稱,遐邇聞名。公社化時期,曾住下整個生產隊的33戶130多人,且谷場、倉庫,全設于內,正中大廳,既是食堂,又是會場,“鼎食鐘鳴”。
云霄閣
中國式的比薩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閣始建于1522—1566年間(明嘉靖年間),屬于外斜內正的建筑結構。游客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該樓,樓均向相反的方向傾斜,400多年來無人能解其中之意。該樓位于福建中都鎮田背村口一河道邊,周邊巨樹相擁,碧水環繞,石橋虹臥,古宅比鄰,環境清幽,是上杭縣境內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即列為上杭縣文物保護單位。
周公塔
周公塔,又叫三元塔,坐落于上杭縣中都鎮上都村三元嶺。該塔是1627年(明天啟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路過此地,捐資倡建。塔系磚木結構,七層八角形,高20余米,有木梯相通,層層開窗,稱“空筒式結構”,登樓可俯瞰汀汀和杭城風貌。大塔建于蜈蚣頭,小塔建于蜈蚣尾。因大塔正中蜈蚣頭頂,塔后山溝血水汩汩流淌(鐵銹水)。因此事朝廷不宜公開,為避諱,遂取名“周公塔”。蜈蚣尾的小塔后來倒塌,而蜈蚣頭的大塔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大塔塔頂于1942年被日本飛機炸毀一角,成為日本侵華罪惡見證。1984年5月該塔列為上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之旅
上杭縣步云鄉境內的梅花山位于武夷山脈南端與博平嶺間的玳瑁山麓,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翠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有“神奇的寶山”、“生物物種基因庫”、“珍稀動物避難所”、“地質博物館”等美稱。又因其所處的緯度是世界上環沙漠帶,被譽為“回歸荒漠帶上的綠色翡翠”,它與云南的西雙版納,廣東的鼎湖山同稱為“北回歸三寶”。梅花山上有兩件珍寶足以代表其獨特的地位:一是被列入世界瀕臨滅絕物種之一的華南虎,二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紅豆杉。
中國虎園——“華南虎的家園”,位于上杭縣步云鄉,地處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的邊緣,山名茶盤洞,海拔1250m,園區面積4794畝、緩沖區面積2522畝。該園是龍巖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8月投入巨資率先在全國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是以開展華南虎人工繁育、半野化、野化豢養,保護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為主體,以森林景觀為基礎,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生態旅游和獵奇為一體的多功能森林動植物園。園區內有“五區一山一堂一池一場”:即華南虎野化繁育豢養區、珍禽區、梅花鹿區、獼猴區、森林植物園區、尖峰頂、和人堂、天訴池及森林浴場。
紅豆杉生態園——“天然杉木林王國”,位于上杭縣步云鄉崇頭村,地處梅花山南麓,與古田會議會址相距12公里,海拔高度在900—1200m,面積81.8平方米,為國家森林公園,截止2009年,該園原始森林里密集地聳立著3000余株500至1600多年的南方紅豆杉,最高的高達30余米,最大的要五人合抱,有千年的紅豆杉王,有兩株并體而生的姐妹紅豆杉。紅豆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冰川時期就有的高大常綠喬木,不僅古老珍稀,而且全身是寶,樹干甚至樹葉、樹枝都能提煉出一種治癌良藥,此藥是黃金價格的180倍,因此這里成片分布的紅豆杉在全國都是罕見的。該園主要開發了連理樹、紅豆杉王、將軍林、至道生佛采藥谷等景點。
尋根之旅
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稔田鎮官田村河谷盆地,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從李火德入閩至2009年有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閩、臺、粵、贛、桂及東南亞各國。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筑。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占地5600平方米。結構嚴謹、氣勢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藝術,在八閩極為罕見。
除李氏外,稔田也是陳、黃、丘、劉、游五姓祖地,陳梅山、黃天祿、丘繼龍、劉千十郎、游二三郎都是在南宋時期遷徒稔田開基。其后,他們的裔孫又不斷向外遷移,稔田成為客家六姓“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