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屏東是臺灣最南的縣,終年長夏,但因有季風的調節,氣候并不酷熱,素有“臺灣的南洋”之稱。屏東開發甚早,早期有魯凱、排灣及西拉雅等原住民族居住在此,接著又有閩、客移民前來拓墾,在不同時期留下了不同的足跡。親走一遭霧臺、三地門,欣賞原住民擅長的手工藝,或深入內埔、萬巒體會客家風情,或直驅東港、小琉球來趟水鄉之旅,都是不錯的旅游選擇。東部山區蘊藏著許多山林、瀑布美景,尤其林邊溪上游的來義鄉,更有“瀑布之鄉”美稱。座落在恒春半島東側的牡丹、旭海,則以亮麗的草原和遼闊的海景,嶄露頭角。境內結合自然生態與觀光游覽首推墾丁公園,除了擁有珍貴的生態資源外,耀眼的陽光、碧綠的海洋,令北部人羨慕不已;綿延的沙灘、五彩的珊瑚礁,更洋溢著南太平洋島嶼般的慵懶氣氛。加上每年10月于滿州、社頂過境的赤腹鷹、灰面鷲,或冬春二季避寒于龍鑾潭的雁鴨,讓墾丁更成了名聞遐邇的觀鳥圣地。
從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均有臺汽客運直達屏東市,其中以高雄站班車最多,并有車直驅潮州、枋寮、恒春、墾丁。屏東客運總站位在屏東火車站前,為全縣的交通中心,有班車可通達境內大多數和鄉鎮;而恒春是恒春半島的交通中心,由此可搭高雄、屏東客運前往臺灣尾的各風景點。
臺北松山機場有班機直飛屏東機場,但航班不多,大部分游客仍取道高雄小港機場,再轉搭高雄客運進入屏東縣。
縱貫、南回鐵路穿過境內,沿途共有17個停靠站,其中屏東站為縱貫線終點站,最為方便;其余各站中,潮州、南州、林邊、枋寮四地為較主要的停靠站。
高雄、屏東—小琉球請至高雄港大勇路淺水碼頭或至屏東縣東港碼頭購票搭船(團體游客可購買預售票)到小琉球
1.琉球鄉營交通船:全票往返NT$350、單程NT$180,每日由東港出發有5個班次。
2.東琉線聯營處交通船有東信、觀光、眾益、飛馬、東升五艘快艇,全票往返NT$410、單程NT$210,每日由東港出發有9個班次。
屏東的東港鎮、小琉球都以海鮮著名,特別是東港鎮的黑鮪魚季為屏東的一大盛事,另有各色生猛海鮮,令人無法抵擋其美味誘惑。墾丁作為南臺灣迷人風景的代表,其美食餐飲也呈現多元,既有本地海鮮和特色小吃,也有各式浪漫西餐融合進來。
屏東縣與高雄縣,在明鄭時期屬于萬年州,清治時期則稱為鳳山縣。屏東縣開發甚晚,早期是罪人流放的地帶。最初,只有今日車城附近的統埔村與保力村,在1664年因鄭經大力推行屯田之制,而有少許士兵及廣東客家族民揚、張、鄭、古等四姓人家前來拓墾。
縣內最大都市屏東市舊名阿猴、阿緱,原本為一平埔族聚落,因在半屏山之東,日治時期改稱屏東。約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始有漢人在附近建立村落并進行開墾,第一批漢人拓荒者是福建海澄縣民,鳳山縣置下淡水巡檢分署于此,雍正十二年(1734年)屏東平原大部分開墾完成;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屏東市由村落發展為粗具親模的市街;道光十六年(1836年),官民合力廷筑城壘,共有東西南北四城門,至此屏東市街建筑全部完成。
屏東景觀豐富,全年都很適合旅行,且季季主題不同。
春季是節慶和美食的季節,著名的“春天吶喊”音樂會就在4月里于墾丁沙灘上,面對大海,暢快開場。4-5月是飛魚的盛產期,5-7月則是東港盛大的黑鮪魚季,此時正是品嘗海鮮的好時節。
6-9月的夏季可在墾丁、小琉球、南灣等充滿熱帶風情的海濱享受沙灘嘉年華,此時也是肯定的旺季,房價和消費都會上浮。8月還會舉行海洋運動嘉年華。
秋冬的屏東則各路候鳥過境,可觀賞到壯觀的候鳥聚集的景象。其中9月至10月是候鳥過境的高峰期,可見紅尾伯勞、赤腹鷹和灰面鵟鷹大量過境世界級的自然生態景觀,而11、12月則可觀賞鷺鷥群及水鳥進駐龍鑾潭渡冬。此外,恒春半島藝術節則從10月一直舉辦到來年的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