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苗栗縣是典型的客家縣,客家人占總人口的七成左右,約是閩南人的兩倍。苗栗縣在地理上分為海線、山線與中港溪三個地區。長久以來,“海線”的閩南文化與“山線”的客家文化涇渭分明,兩處不僅方言迥異,連生活習性、飲食風貌也有差異,成為體驗苗栗風土饒富意趣的一環。峻麗的名峰險岳、樸實的田園物產、默默耕耘的傳統工藝,以及深僻山林的原住民風情,是苗縣最耐人尋味的旅游資產。雪山山脈棱脈連綿的“圣棱線”是無數登山客夢想攀登的秘境。中部山區丘陵帶,南莊以神秘的賽夏族矮靈祭、鱒魚美宴、原住民手工藝馳名;獅頭山聚集著眾多佛、道寺廟,早已是寶島名勝。海濱地帶,崎頂海水浴場、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是夏日弄潮的好去處;此外,香格里拉樂園、西湖度假村則分據縣境北南,為苗栗之旅更添歡樂氣息。
臺北有臺汽客運直達苗栗市、頭份兩大城鎮;鄰近的新竹縣、市則分別有苗栗、新竹二客運前來;
此外,臺中縣大甲、后里則有苗栗客運,東勢亦有豐原客運,皆可通抵苗栗。
苗栗縣境的公路運輸以苗栗、新竹兩大客運為主,其總站皆設于苗栗市。
苗栗客運發往海線及北部鄉鎮,設有頭份、苑里、南莊等站,其中頭份為最大的轉運站;
新竹客運發往縣境中、南部,連接三義、公館、大湖、卓蘭、泰安等地。
縱貫線鐵路自竹南以南分為海、山兩線,海線貫通后龍、通霄、苑里等濱海鄉鎮,山線則銜接造橋、苗栗市、銅鑼、三義。
苗栗縣至明末清末清初廣東人首先來這邊開發,那時苗栗稱做貓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巴麗社(PALI)所在地的音譯,在平埔族語的意思為平原,是臺灣最晚開發的地區;至1878年苗栗縣歸臺北府管轄,1889年將貓貍改成苗栗,1920年合并新竹、桃園廳為新竹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新竹州解體,國民政府將新竹、桃園、中壢、苗栗等地改置八區一市并且設置新竹縣政府,苗栗改為苗栗區,至國民政府遷臺后苗栗縣正式恢復
苗栗縣山多田少,苗栗市更有“山城”之稱。盛產茶葉、甘蔗、黃麻、青果等,也是臺灣石油、天然氣的最大產地。頭份鎮的石化工業區原是北部石化工業中心。其他產業包括肉類、食品加工、汽車、橡膠等。
苗栗昔稱“貓里”,原為清代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名。境內山岳疊嶂,丘巒綿互,僅沿海地區縱布著少數平原;由于重山的隔閡,苗栗開發腳步素來遲緩,縣境內沒有人口稠密的大城,一座座小村鎮依附在平原、丘陵谷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