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建陽區(古屬建寧府建陽縣)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另稱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介于北緯27°06′-27°43′,東經117°31′-118°38′之間。東鄰松溪縣、政和縣,南接建甌市、順昌縣,西連邵武市、光澤縣,北倚武夷山市、浦城縣,以“閩北糧倉”、“茶果基地”、“林海竹鄉”著稱于福建省。宋代曾以“圖書之府”和“理學名邦”聞名于世。下轄2個街道、8個鎮、3個鄉、190個自治村、14個居委會及3個國營農場。2019年末戶籍總戶數99596戶,戶籍總人口359287人。[1]
2014年5月27日,經報國務院同意,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建陽區政府駐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延平區八一路439號,遷至南平市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
全區行政土地面積33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6726.3畝,森林面積26.4萬公頃,2019年造林面積1999公頃,2019年末實有城市道路面積170.73萬平方米,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574.58公頃。
名人
編輯
朱熹:(1130—1200)生于尤溪縣。是中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著作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書;其哲學觀點影響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
宋慈:(1186-1249)南宋建陽人,中國法醫學先驅,他的《洗冤集錄》,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宋慈也因此被界內公認為法醫鼻祖。
游酢:(1053-1123)建陽縣禾平里(今建陽市麻沙鎮長坪)人。閩北最早接受“洛學”的學者。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學成南歸悉心傳授理學,“中興于南”與后來朱熹理學思想的形成有著密切的師承關系,被尊稱為“道南儒宗”。
熊宗立:(約1409-1482)明建陽(今福建建陽縣)人。明代有名的醫家和刻書家。師從劉剡學醫,推崇五運六氣之說,著述甚豐,日本醫生真長蘭軒曾從其學。是福建歷史上刊刻醫書最多的人。
游藝:明末清初建陽崇化里(今書坊鄉)人,宋儒游酢后裔。長于詩作。
陳升之:建陽三桂里(考亭)人。以同平章事銜出任鎮江節度使、揚州通判,封秀國公。朝廷贈太保、中書令,謚號“成肅”。
江文蔚: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晉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后唐長興中,(公元932年左右)舉進士,為河南府推官。與高越并有文名于江南,時稱“江、高。”文蔚生平博學多才,尤工詞賦。卒,謚簡。
阮逸:(又稱阮逸女),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北宋音樂家,精通經學,擅長詞賦。曾任鎮江軍節度推官,不久調任鎮安軍(治今紹興)掌書記,景佑初升任杭州知府。
惠崇:(965-1017)建陽人,北宋僧人,擅詩、畫。有詩作《北宋九僧詩》、畫作《沙汀煙樹圖》等傳世。
丁顯:(1358-?)建陽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狀元。為明代福建狀元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丁顯資稟聰敏,博通經史,能援筆立就,一時名流都與他結成莫逆之交。著有《建陽集》。
范如圭:建州建陽人。少從舅氏胡安國受《春秋》。登進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度推官。
呂祉:(?-1137年) 建陽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太學上舍釋褐出身。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后,任右正言,因直言議論政事得罪,貶為明州(今寧波)通判。宋高宗贈呂祉為資政殿大學士,特敕葬邵武樵嵐。
陳師錫:(1057-1125)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祝穆:(?-1255)祖籍婺源(今屬江西),其先新安(今歙縣或曰建陽)人,徙居崇安。曾祖祝確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國是朱熹表弟,跟隨熹母祝氏居崇安。與弟癸同從朱熹受業,后被薦為迪功郎。刻書家、藏書家。
旅游
編輯
南平市建陽區名勝古跡有革命遺址3處、古文化遺址132處、古建筑12處、古墓6處、古石刻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唐-元代建窯遺址、宋代朱熹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唐代將口窯址、宋代宋慈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