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您所在位置: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亞洲 > 中國 > 福建 > 三明 > 將樂

將樂Jianglexian

將樂縣,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置縣時隸建安郡,明清時期屬延平府,1983年始隸屬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歷史古縣、原中央蘇區...
詳細介紹

將樂縣,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置縣時隸建安郡,明清時期屬延平府,1983年始隸屬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歷史古縣、原中央蘇區縣、全國科技進步縣、文化先進縣、省級文明縣城,總面積2241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10月,將樂縣轄8個鎮、5個鄉[1] 。將樂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2016年平均氣溫20℃,平均降雨降量2701.4毫米。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石灰石、煤、鉛鋅礦等36種,其中石灰石遠景儲量10多億噸。林地面積293.71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45.9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9.98%,是中國南方重點林業縣和中國毛竹之鄉。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區玉華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棲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階山四塊國家級旅游品牌。2014~2016年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深呼吸小城百佳榜首。2019年,將樂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96億元,比上年增長8.7%。

2019年全縣年末常住人口15.4萬人,城鎮化率為56.5%。據公安年報顯示,全縣戶籍人口18.6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57人,男女性別比108.2:100。

將樂指南

文化地理

歷史文化

編輯

將樂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稱。東晉時干寶《搜神記》中《李寄斬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被譽為“閩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學家、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楊時(號龜山)也誕生于此,“程門立雪”的典故代代相傳。擂茶、龍池硯、西山紙堪稱“將樂三絕”,均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擂茶廣場“擂缽銅雕”和玉華洞導游圖“玉華洞志”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將樂擂茶

請喝擂茶是將樂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凡人們結婚、添丁、喬遷、參軍、提干、升學、做壽,擂茶便成為必不可少的喜慶之品。

擂茶的藥用功能頗多,酒足飯飽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膩盡退,滿腹舒暢。據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壓、潤肺健胃、潤膚美容、延年益壽等功效,是保健飲品。[27] 

將樂南詞

將樂南詞又稱“八韻南詞”。它的源頭來自浙江的婺劇,由浙江的流浪藝人經江西傳入將樂縣,后經民間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帶有將樂地方韻味的劇種。南詞的道白采用“土官話”(將樂方言腔普通話)。每場戲必先唱《天官賜福》曲目,后唱其他曲目,如《斷橋相會》《合缽妝妖》《昭君和番》《蘆林相會》《蘇文表借衣》等。

1964年冬,傳唱了近百年的將樂清唱南詞終于以一種嶄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臺,由劉懷忠編詞作曲的將樂南詞說唱《趙書記治水》開了南詞表演形式之先河。在福建五屆農村文藝匯演中取得佳績,被選送參加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樂會演出。此后,一批如《五婆罵雞》《啞背瘋》《小魚兒》等南詞劇目陸續創作問世,一批南詞藝人如陳維緒、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長,成為今天南詞演唱的傳人。

接春

立春前夕,將樂縣人民從菜地尋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帶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然后用大紅紙做成長形條幅,寫上“新春大發”、“春到財來”、“迎春接福”之類的吉利話,插到“春花”旁邊。立春來臨,把“春花”端出來,放到大門前或窗臺上,同時擺上清茶、甜酒,點燃線香,待立春時刻一到,各家各戶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這就叫“春花接春”。

“開大門”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時,這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辰。人們把大門打開,在門兩側帖上“開門大吉,萬事如意”之類的聯子,燃放鞭炮,這叫“開大門接春”。

元宵節

玉華洞(8張)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民間稱之為“上元天官賜福日”。這天,人們都要吃元宵(土話叫“湯圓”),皮用糯米粉制成,餡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團圓。將樂城關人還做春卷、竽包等風味小吃,將元宵節稱之為“壽年”。過去城關和萬安的元宵活動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街頭巷尾千燈爭艷。龍燈、花燈、走馬燈、龍鳳呈祥燈、鴛鴦戲水燈、麒麟送子燈、松鶴延年燈、吉祥如意燈、百鳥朝鳳燈、牡丹富貴燈等,公龍燈就派生出燭龍、板凳龍、香龍等等。元宵節不僅有觀不完的花燈,還有熱鬧歡騰的舞龍燈、河蚌舞、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等各種游藝。

端午節

將每年端午節,將樂縣家家戶戶節前就備足糯米和箬竹葉裹棕子。親戚朋友間互相饋贈,女婿要向岳父家送雞、送肉,謂之“送節”。家家戶戶門上都要懸掛菖莆、艾葉、葛藤以驅邪。據說門上掛艾葉、菖莆之俗源于中原大地。有的門口還貼上“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莆似箭斬千邪”的對聯。午后還用葛藤、艾葉、菖莆煎水,供老少沐浴。城關人還有叫小孩吃驅蛔蟲藥的風俗,一歲吃一粒,十歲以上吃十粒。端午節期間,鄉下村民上山挖草藥曬干備用。

板凳龍

仙人田

將樂縣安仁鄉的澤坊村每年正月十七有游板凳龍的習俗。原先不叫“板凳龍”,而稱“橋燈”,游的是蛇而不是龍。那時的澤坊人以戶為單位,各家自備一塊二米長十公分寬的杉木板作為燭橋架,狀如長條板凳面。每條燭橋上安2至3個斗,斗為木框,白紙糊面,斗內插蠟燭。木板兩端各挖一個小圓洞,可用木棍穿洞連接。為圖吉利,改革開放后人們改稱“橋燈”為“板凳龍”,還為橋燈安了惟妙惟肖的龍頭龍尾。安仁的板凳龍成為安仁每年元宵節文藝踩街必不可少的節目。

萬安牛會

將樂萬安牛會是從廟會發展起來的。舊時,將樂萬安規定農歷八月初七、初八為男人敬神日,初九為女人敬神日,每年要舉辦八月廟會,開展迎神活動。村民紛紛赴會,開始帶些土特產前去交流,后又進行以小牛作抵押的耕牛貿易。有的人認為耕牛經神廟菩薩過目,能避瘟消災,生長健壯,連不準備交易的耕牛也牽來參會,周邊的建寧、泰寧、順昌、明溪以至江西、浙江的客商云集這里,交易耕牛數以百計。解放后不再迎神,但牛會和物資交流會卻保留了下來并日益繁榮。[28] 

舞龍與舞獅

龍宮

在游藝民俗中,舞龍燈是最熱鬧的?!捌馃簟睍r,領頭人帶著大伙到大坪上,面向東海方向敬上一對大紅燭,敬三柱香后口中念著祈禱之詞繞場一周,然后在鼓樂聲和鞭炮聲中開始。走在最前面的是龍珠。緊接著是龍頭,龍頭高約1.6米,長約1.2米左右,接著是九節十八米長的龍身,最后是龍尾。有時是一顆龍珠在逗著它們,有時是“二龍戲珠”,還有“群龍搶珠”等等表演程式。起龍時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人群歡呼聲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婦人爭著去拔“龍須”,據說拔到了便可生龍子龍孫,可以早生貴子,這也就是“舞龍丁”的由來。

舞獅也是一種游藝,數白蓮鎮舞獅最有名。每年元宵時節,白蓮人便裸著上身、打著赤腳、腳掛銅鈴,以舞獅頌揚祖先功德。一舞就是十八盤(即十八般武藝套路),舞者大汗淋漓。助興的村民伴著嗩吶、鑼鼓的樂聲載歌載舞。獅有青獅、黃獅兩種。舞獅隊一行約10人,其中1人舞獅頭,1人舞獅尾,動作有洗面、搔癢、打滾、蹂球等。舞青獅者必須當眾表演拳術或刀、槍、棍術,如兩青獅相遇則須較量武藝,分出高低;舞黃獅者則純為游玩不比武。

風景名勝

編輯

玉華洞

玉華洞位于福建省將樂縣城南7公里處,面積43平方公里,它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和原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聞名于世。已形成了一個集觀光、修學、休閑、度假體的多功能旅游區。玉華洞列中國的四大名洞之一,譽稱“形勝甲閩山,人間瑤池景”。因洞內巖石光潔如玉,華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最大的石灰巖溶洞。玉華洞有“閩山第一洞”之美譽,素稱“八閩四大景觀之一”,自古就有“不游玉華洞,枉為福建人”的說法。

玉華洞具有1700多年的游覽史,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探游之后,它神奇、優美的景觀就隨著《徐霞客游記》的流傳而廣為人知。2010年張紀中版《西游記》中各路妖魔鬼怪的洞穴和“宮殿”外景拍攝地。

天階山森林公園

將樂天階山

天階山保存著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植物和古樹名木種類繁多,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被專家們稱為是喀斯特地貌上的一片綠洲。特別是天階山頂的小石林神劈鬼鑿,樹依石而生、藤繞樹而長,徐霞客在其游記中贊曰:“是山石骨棱厲,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云態,苦為草樹所翳,故游者知洞而不知峰?!?/p>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碩果累累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閩西北將樂與明溪兩縣交界處,全區面積63.85平方公里,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仙人塘、厝橋植物園、十字坳、石牛欄、山前云海、龍潭飛瀑、圣水巖等。保護區內還有幾十個手工造紙作坊。分布在里山、外山、上地、沙溪子等地?!拔魃郊垺钡闹谱鬟^程要經過修山、備灰、修湖塘、砍筍、溜筍、斷筒、剝皮、削片、挑竹麻、落湖、洗漂、剝料、榨料、踏料、耘槽、抄紙濕壓、濕紙切邊、烘焙、于紙切邊、包裝等28道工序

楊時墓

楊時墓,南宋胡安國撰墓志銘。成化六年,復建神道坊及享亭。弘治六年,知縣陳大經渴祭,還買田出租,以備歲時祭掃。七年,增建享堂三間,左右兩廊及泡福之所,繚以墻垣。1985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此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后兩次撥款修葺。整座墓壟保存著明代的原貌。墓面寬3米,進深3 . 5米;墓坪寬5米,進深8米;墓體總長27米。由墓坪和墓丘組成的墓體呈馬蹄形,墓丘前正中安放的以“將樂石”制作的孤頂長方體墓碑,是明朝憲宗成化六年,即公元1470年朝廷重修墳墓時豎立的。這塊高105厘米、寬56厘米、厚6厘米的墓碑完好無損,碑面中央陰刻豎寫的“宋龜山文靖楊先生墓”。該碑文為明成化六年巡按御史滕貽所書,工整遒勁的楷書大寫,依然清晰如初。墓前立有石鑿而成的香案和以花崗石板雕刻的文房四寶。墓坪下由宋磚砌成32級臺階。入口處兩側雄踞兩尊石獅。墓前方有一座明代風格的重檐歇山式牌樓,上方掛著“程氏正宗”、“倡道東南”的匾額。牌樓高6.4米,雙層樓頂,翹角騰躍,如蒼鷹展翼。

回頭山

回頭山,位于將樂縣城東10公里處的鄧坊,三面環水。回頭山山體不高,海拔僅250米,但到山頂石級陡峭,有如登泰山天都峰,蜿蜒石徑陡如天梯,需步步踩實?!凹以谶@里,愛在這里,我總是回頭望著你。擂茶飄香,瓜果遍地······回頭望你家鄉的回頭山,那是離鄉的兒女鄉情依依······”對于客家將樂人,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將樂游子,這首由著名的詞作家司順義、曲作家張卓婭譜寫的《家鄉的回頭山》百聽不厭。[29] 

明臺寺

明臺寺,原稱明臺庵,位于天階山兩峰之盆谷處,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原建筑幾經銷毀,不復存在,1993年重建。[30] 

證覺寺

證覺寺,又名證果寺,坐落在將樂縣萬全鄉常口村的太平山麓,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較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288年,據說福州鼓山上的寺廟就是仿照證覺寺建成的,所以民間素有"先有將樂證覺寺,后有鼓山涌泉寺"的說法。證覺寺形似"觀音座蓮",分上、中、下三殿,皆雕梁樓、齋堂、僧房、方丈室、閱覽室、旅客臥室、放生池、太平山門樓等等。觀其布局設施,與福州鼓山大同小異。


去了將樂都想去

去了將樂都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