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嘉義縣位于嘉南平原的中央,東連阿里山、玉山山脈,西瀕臺灣海峽,南以曾文水庫、關子嶺與臺南縣接壤,北界云林斗六。島內縱貫線鐵路經過嘉義市中心。嘉義的旅游景點開發較早,景物天成,境內名勝古跡甚多,以阿里山風景區為代表,以日出、云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的“阿里山五奇”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他有: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奮起湖風景區、高山植物園博物館、仁義潭、瑞里風景區、玉山公園等,包括極具湖光山色之美的曾文水庫;鄉土風情的船仔頭休閑藝術村、德興里老厝;與漁村風光的東石、布袋小鎮,獨具風情,值得一游。嘉義美食豐富多樣:新港鄉的生炒鴨肉羹、碗粿;東石港和布袋鎮的海鮮;中和村的火車餅、公婆餅、大餅、草仔粿;阿里山的野菜等等。
從臺灣西部各主要鄉鎮都有臺汽客運、統聯客運通達嘉義市,嘉義縣境各鄉鎮亦都有嘉義縣營公車及嘉義客運聯絡嘉義市區。嘉義市公車(縣營公車)以火車站及周邊為中心,發往嘉義市、縣各地,林森西路、中山路上亦有多線公車行駛;嘉義客運以中山路為大本營,駛往云林及嘉義西部平原、濱海各鄉鎮。
由臺北松山、花蓮、馬公、金門等地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嘉義水上機場。
縱貫線鐵路經過嘉義市中心,境內雖只有嘉義一站,但各級列車均有停靠,車次多且便利。
以臺北為起點,經板橋、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至高雄左營,共計八個車站,而在2010年將增加南港、苗栗、彰化及云林四站。在現階段,高鐵列車提供的行車路線,南下及北上路線最早均在上午6:30發車,最晚均在晚上23:00發車。車票方面,臺北至左營標準車廂周一至周四票價為1190元新臺幣,商務車廂為1,560元新臺幣;周末、法定假日、連續假期前一日,臺北至左營標準車廂1490元新臺幣,商務車廂則為1950元新臺幣。
1.新港鄉的生、碗粿;
2.東石港的海鮮(蚵仔、三牙、午魚、石斑、白蝦、角螺、肉螺、紅蝦、九孔、貝蛤、小管、香螺),鮮蚵炒面、蚵仔湯、生蚵沙西米、紅燒豆仔魚、牛尾魚湯、蚵卷;
3.布袋鎮的海鮮(魚土魠魚、吳仔魚、赤翅魚、白帶魚、各式蝦、蟹、貝),蚵嗲、蚵卷、花枝卷、蝦卷、虱目魚丸、花枝丸、蚵仔包、燒酒螺、各類炸魚。
4.中和村的火車餅、公婆餅、大餅、草仔粿。
5.阿里山的野菜(竹筍、高山茶、昭和草、白鳳菜、白豬母乳、連豆菜、臺灣油點草、甜菜、山芹菜、龍葵、山地葉)都很具有地方特色。
6.嘉義招牌小吃:經濟實惠的雞肉飯,七彩噴泉池旁由林添壽創立的噴水雞肉飯,其選用的火雞肉,肉質非但較一般雞肉鮮美,且彈性佳,咀嚼起來香氣橫溢,咬勁十足。
7.位于中正路、與中街口的冬菜蝦仁蛋,已有40多年歷史,是由雞與蝦仁熬煮的清湯,加上半熟的水煮鴨蛋、冬菜、蝦仁羹調理而成,做法獨特;另一道招牌——沙鍋魚頭是以金針、大白菜等熬煮8小時而成,湯鮮味美。
8.羅山米糕的米糕是以糯米加上豬油直接蒸熟,再淋上特制的魯肉醬汁,頗像魯肉飯,為嘉義市不容錯過的美食。種類繁多,美味地道,不容錯過。
奮起湖是重要的集散中心,雖然在阿里山公路落成后鐵道的重要性下降,但阿里山旅游盛行后,今日的奮起湖老街上彌漫著濃濃的懷舊氣氛,是奮起湖旅游的一大特色。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其名由來有二:一為“番語”社名之譯音,荷蘭人稱之為Tirosen社,音近諸羅山社,一為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噴水一帶,市民慣稱桃仔尾。嘉義是原住民鄒族及平埔族中洪雅族的活動范圍,鄭氏治臺時期設置1府2縣(天興縣、萬年縣),今天嘉義縣的位置即在天興縣內,這個時期的大陸移民多由東石港登陸,其中以樸子及六腳地區墾荒時期較其他地區早。
清治時期臺灣建置為1府3縣(諸羅、鳳山、臺灣縣)并隸屬於福建省,此時嘉南平原的漢人日益增多、開墾拓荒也日益繁榮,至康熙、乾隆年間民雄、大林一帶相繼完成數座灌溉農田的埤圳;西元1786年林爽文起義抗清,由于諸羅軍民堅守城池使起義師敗,因此乾隆皇帝為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賜名嘉義,諸羅縣正式改名為嘉義縣;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屬臺南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歸屬於臺南縣(除嘉義市外),之后又整行政區劃改設嘉義縣,至1982年嘉義市改制為省轄市,嘉義縣治遷於太保市和樸子市。
由于地處交通要塞,一直以來仍是嘉義縣重要的觀光勝地。嘉義市著名的景點頗多,如蘭潭泛月、彌陀曉鐘,以及嘉義公園、植物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等;由于嘉義地區開發甚早,古廟林立,并有不少歷史古跡,如城隍廟、雙忠廟、仁武宮、先天玉虛宮、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廟,而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廟,則是歷史悠久的古跡;此外,歷時300年的上帝廟傳統蕩秋千比賽,亦獨樹一格,極俱民俗情趣。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嘉義市位于嘉南平原東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義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干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因高溫及對流作用旺盛,有雷雨,加以位居侵臺臺風主要路徑地區,七至九月間常臺風侵襲,雨量甚豐,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有利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