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安慶,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建筑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工業。歷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慶已有782年歷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國初的二百多年里,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安慶市是皖西南的中心城市,轄1市7縣3區,人口600萬,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6平方公里,境內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全境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分別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點為大別山腹地的岳西陀尖,海拔1751米。安慶屬亞熱帶沿江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16.6℃,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無霜期248天。由于安慶地處黃山、廬山、九華山等風景名勝區的幾何中心,文化悠久綿長,地貌特征呈多樣化,山、水、巖、洞俱全,古跡頗多。有以古南岳著稱于世的國家級旅游勝地天柱山,各具特色的浮山、小孤山、白崖寨、花亭湖、司空山、明堂山、大龍山等自然風景區,萬里長江第一塔振風塔等。絕對是個叫您來而忘歸好地方。安慶人杰地靈,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余年;新文化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之一——陳獨秀,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都誕生于此。安慶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和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安慶作為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安慶是安徽省重點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國家一類口岸和對外籍輪開放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噸級貨輪和萬噸油輪;合九鐵路貫穿境內5縣(市),與大京九鐵路相連;安慶民航已開通北京、廣州、武漢、廈門、上海等航線。安慶現已形成水陸空齊備、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廣大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安慶工業結構齊全,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已形成石油化工、輕工紡織、建筑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的工業體系。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南宋紹興年間置安慶軍,始得名“安慶”,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筑安慶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為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余年;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雜技皇后”夏菊花都誕生于此。安慶歷史悠久、文化底韻深厚,境內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跡,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薛家崗文化遺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另有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安慶正成為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
公路
安慶市內有兩個主要長途汽車站。從安慶-合肥,每天6:00—17:50,10分鐘發一班依維柯,車程3小時,票價30元。安慶-潛山,客運班車各有十數個班次,票價19元,行程2小時。
安慶汽車站,位于宜城路56號;
湖濱車站,位于菱湖南路176號。
安慶汽車站地址:宜城路56號咨訊電話:5513373
湖濱車站地址:菱湖南路176號問訊電話:5514228
水運
安慶港是國家一類口岸,承擔皖西南及贛、鄂、豫諸省物資集散,旅客運送任務。主要航線有:漢口--上海,漢口--南京,上海--重慶,九江--南京;區間航線有:安慶--南京,安慶--蕪湖,安慶--九江。安慶港客運站在沿江中路7號,問訊電話:5581857。
自駕:
上海出發走A12--沿江高速--滬寧高速--南京繞城高速--長江三橋--寧合高速--合安高速到安慶;全程行車8:30小時,路費302元;
返程從安慶出發走蕪大高速--池州--318國道--青陽--南陵--宣城--宣廣高速--申蘇浙皖高速--A9到上海;全程行車6:20小時,路費190元。
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位于安慶城北約6.7公里處。目前已開通北京、上海、溫州、廣州、廈門等航線。其中,安慶—廈門旅游專線航班于2008年9月開通,每周二、五、日各執行一班,當日往返。安慶—廣州,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安慶民航售票處位于市區菱湖南路175號。機場到市區乘公交18路可到。
在安慶乘坐出租車比較方便。出租車不論車型起步價均為4元/2公里,超過2公里的,排氣量在1300CC以下的1元/公里,排氣量在1300CC以上的1.20元/公里;超過6公里的,則加收50%的空駛費,過橋、過路、過渡等費用由乘客承擔。
另乘客需中途停車辦事或等候返程,允許免費等候6分鐘,超過每6分鐘按1公里租價收取等候費,依此類推;夜間行車(當日23:00至次5:00),加收20%夜行補貼(包括基價和車公里租價)。
安慶有兩個火車站,安慶站位于鐵路支線上,而安慶西站在合九鐵路干線上。
合九(合肥—九江)鐵路有支線通往安慶,每天有始發北京、上海的空調列車,還有發往蚌埠、合肥、黃梅的普通旅客列車。
安慶汽車站可乘10路公交車前往迎江寺、振風塔。2、5、6、8路公交車到達菱湖風景區。
安慶的飲食屬于徽菜系,著名風味小吃有江毛水餃、迎江寺素鍋貼、韋家巷湯圓、蔣大順粉蒸肉、肖家橋油酥餅等。安慶位于長江北岸,安徽省西南部,其飲食屬于徽菜系。有皖南、沿江、沿淮三種地方風味.
安慶地方菜擅長烹調家禽、河鮮,如老雞湯泡沙米、劍毫鱔魚、石塘甲魚、油淋回魚等位列安慶十大名菜之列(其余六道名菜:為米粉肉蒸蓬蒿、山粉圓燒肉、蘺蒿炒臘肉、雪湖貢藕、蒿爾菜燒豆腐、醬汁肉)。
此外,安慶烹飪中的煙熏技術也別具一格,最著名當屬蘺蒿炒臘肉,那獨特的煙熏風味在臘肉中盡得體現。來到安慶,還有一些當地風味小吃是不可不嘗的,如迎江寺素鍋貼、江毛水餃、肖家橋油酥餅、桐城菜心粑、蔣大順粉蒸肉、韋家巷湯圓等。
安慶的小吃推薦地是人民路上的好吃一條街。鐵板燒很好吃,老奶奶花生米最具當地特色,還有百兆記的小點心,臭豆腐也不錯。
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在這里,幾乎每個人都能隨口唱出一曲婉轉動聽的黃梅戲,因而黃梅戲就理所當然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娛樂項目。在安慶旅游,觀看黃梅戲是不可錯過的項目之一。最專業的黃梅戲演出地:黃梅戲會館。
安慶位于長江流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它贏得了“魚米之鄉”的美稱,高河大米在明清時就已經是“貢米”;宿松的芝麻也早在民國的時候就遠銷國外;長江鰣魚是與河豚、刀魚齊名的“長江三鮮”;9孔13絲的雪湖藕是朱元璋御封的“貢藕”。
此外,還有樅陽大閘蟹、桐城水芹菜、麥隴香的墨子酥、胡玉美蠶豆醬、蝦子腐乳、御膳雪棗、紅皮板栗、岳西茯苓、桐城小花、岳西翠蘭等都是安慶有名的特產。
在安慶,人民路西段是一條比較繁華的街道,它連接著四牌樓、倒爬獅、錢牌樓等傳統商業街及吳越街,主要購物場所都集中在這一區域。
大型的商場主要有人民路的安慶百貨大樓、安慶商都、供銷大廈和吳越街上的人民商場、五洲商場。
安慶屬于亞熱帶沿江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C-16.6°C,年平均降水量1300mm-1500mm,無霜期248天。
安慶是萬里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的第一個城市,舊稱懷寧,別稱宜城。自古被人稱為: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圣地、安徽之源。從清乾隆年間一直到1949年,一直是安徽省省會。
安慶人杰地靈,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余年;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雜技皇后夏菊花等都誕生于此。
安慶境內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跡,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薛家崗文化遺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另有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等。其中,安慶的振風塔是萬里長江第一塔,有“過了安慶不看塔”之說。
安慶具有悠久的歷史。潛山薛家崗和市郊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
安慶人文薈萃。千百年來,在這塊人杰地靈的土地上名人輩出,其代表人物有張英、張廷玉、戴名世、方苞、劉大魁、姚鼐、方宗誠、方東樹、姚瑩、馬其昶等。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書法篆刻家鄧石如,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將軍外交家黃鎮和佛教領袖趙樸初等都生長在這片熱土上。
安慶是戲劇之鄉。清乾隆年間,發源于皖鄂交界處的采茶調傳至安慶市后與本地方言相結合,經嚴鳳英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繼承與發揚,逐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種一一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等著名曲目膾炙人口,深受海內外廣大戲曲愛好者的喜愛。
戲曲文化
一、黃梅戲發展地:
黃梅戲源于源于唐初的黃梅采茶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代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地方戲曲。
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縣,發展于安徽安慶地區。在黃梅戲發展史上,安徽安慶市宿松縣有十幾項第一。如:1、第一個專演黃梅采茶戲。從明代中葉,宿松人就開始在松梅嶺街上專演黃梅采茶戲;2、第一個將黃梅戲劇目寫入戲臺楹聯。清代道光年間,當地人把《送香茶》、《西樓會》等幾個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黃梅戲劇目寫入廖河戲臺楹聯;3、第一個進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將黃梅戲由草野請進官方的縣城公演,比《黃梅縣志》記載的“黃梅戲1934年進黃梅縣公演”早81年;4、第一個正式把流行于民間的黃梅采茶歌定名為黃梅戲,1921年出版的《宿松縣志》中,第一次正式記載了“黃梅戲”這個名稱。
二、黃梅戲的特點及重要曲目:
黃梅戲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詞兩大類。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多用"襯詞"如"呼舍"、"喂卻"之類。有“夫妻觀燈”、“藍橋會”、“打豬草”等;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敘述,抒情,聽起來委婉悠揚,有“梁祝”、“天仙配”等。
黃梅戲以高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以其它民族樂器和鑼鼓配合,適合于表現多種題材的劇目。嚴風英是黃梅戲著名演員,真正唱活黃梅戲,代表作《天仙配》。
另安慶地靈人杰,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余年;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安慶不僅有修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境內遍布名山秀水、名勝古跡。
推薦景點:桐城派陳列館。
安慶是京劇的發源地。乾隆年間,安慶四大徽班晉京演出,深受京城皇族及百姓的喜愛。徽班領袖程長庚融昆曲、漢調等劇種之長,創造了國粹藝術——京劇,而被譽為“京劇鼻祖”。 公元1760--1937年安慶是安徽省的省會。因安慶境內有座皖山,又有皖河繞流其間,春秋時期這里曾有過一個皖國,安徽簡稱“皖”即出于安慶,因此,安慶被稱為:安徽之源。
安慶是桐城派的誕生地。明清兩代,桐城文風一統全國。有“天下文章看桐城”之說!其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魁、姚鼐、方東樹、姚瑩、馬其昶等。
安慶是中華禪宗圣地。東漢初年,佛教傳入中國。至唐宋年間,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中華禪宗開山鼻祖二祖慧可受達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開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禪宗的理論體系。至今安慶境內仍留有二祖禪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諸多的佛教活動場所。
安慶是中國較早接受現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云集了諸如徐壽、華衡芳、李善蘭等中國一流的科學家,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安徽的第一座發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個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誕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