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曄、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宣城市東鄰江浙,西連九華,南倚黃山,北通長江,是安徽的東南門戶。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經濟區以及長江經濟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連接浦東開發與皖江開發的陸上紐帶。這里公路四通八達,青弋江,水陽江與長江相接,皖贛鐵路復線和宣杭鐵路,318國道,205國道貫穿全境。宣城,自商周始,即為皖南重鎮。宣城盛產糧,油,棉,蠶桑和茶葉,板栗,蜜棗,青梅,山核桃,香菇,竹筍,獼猴桃等各類名優特產品。毛竹蓄積量局全省之首。水產品有古今為貢品的琴魚,桐花魚以及河蟹,銀魚等。機電,汽車,建材,紡織,化工,造紙已形成為宣城六大支柱產業,農用運輸車,汽車零部件,水泵,水泥,絲綢,紙等重點產品已形成系列化,規模化。開發性農業,綠化造林,資源開發和特種水產養殖發展迅速,建成數十項200多萬畝穩定,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嘩、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宣城物產豐饒。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廣德毛竹板栗、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綠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綠茶系列,皆屬地方士特名產,而其中尤以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唐代“宣州紅線宣紙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如今“水東琥珀棗”、“敬亭綠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云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在國內外均有一定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