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羅源縣(古屬福州府羅源縣)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南鄰連江縣,西南接福州市、閩侯縣,西北接古田縣,北與寧德市接壤,東隔海與霞浦東沖半島相望。
羅源縣全境面積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62.2平方公里,海域、灘涂面積124.98平方公里。境內三面環山,地形為東西長條狀,鷲峰山脈東南支脈從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眾多山嶺。地勢自西而東,三高兩低,形如“W”。
2015年,羅源縣轄6個鎮、5個鄉,其中霍口為民族鄉。2018年末全縣戶籍戶數79913戶,戶籍人口26.95萬人。[1] 2019年1-12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3.4億元,比增8.5%。[2]
風景名勝
編輯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座落于羅源縣中房鎮乾溪村,始建于宋代,木結構,單開間,占地面積一千一百一十五平方米,由正殿、配殿、戲臺三個部分組成。正殿建筑面積近四百平方米,有二十八根立柱,為鼓圓形狀,整個建筑未用一根釘子,為“江南瑰寶”。
陳太尉宮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它原是陳蘇祠堂。陳蘇,河南固始人,唐末隱居羅源曹峰,教民農桑、禮教,死后被遵為神,封太尉。后陳蘇祠堂改名為神宮,稱陳太尉宮,經元、明、清三代擴建成3間殿堂,又續戲臺、宮門,均是穿斗式構架。一宮之內,宋、元、明、清建筑并存,融匯組合一體,被文物專家譽為“古代建筑博物館”。
濱海旅游項目
【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完成外部造景工程,已進入大型設備安裝、魚類馴養及注水階段。該項目占地172畝,建筑面積20470平方米,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海洋世界,分為淺海珊瑚礁區、夢幻水母宮區、兒童互動區、海洋科普展區、大洋區、熱帶雨林區、兩棲動物區、海洋表演劇場八大區域,其中的熱帶雨林館乃全國最大。
海洋世界致力于打造AAAAA級景區,是一座集科普、體驗互動、觀賞及水生哺乳動物表演于一體的多功能大型生態館,并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野生及瀕危動物救助站。
【海上音樂噴泉水幕電影】
海上音樂噴泉水幕電影由大型音樂噴泉、巨幅水幕電影、激光表演三大部分構成。音樂噴泉的開放,配有噴火、氣爆、霧化、一維搖擺、跑泉等多種元素特效,近千個噴泉點,中心主高噴水柱最高可噴150米,是國內最大的海上音樂噴泉。水幕電影擁有1500寸、接近標準IMAX銀幕3.5倍的超大尺寸扇形水幕,影像與自然夜空融為一體,呈現出大范圍的、立體的、玄幻的光影效果。
【游艇俱樂部】
游艇碼頭分一二兩期建設,總計設置150余個泊位,已成為福州及閩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游艇聚集地,吸引四面八方的游艇愛好者相聚于此,推動福州游艇產業快速發展。
【海上搏斗】
海上搏斗是世紀金源集團打造的國內首個大型水上高空競技表演場,
【海上釣魚臺】
8600平方米的水域內,游戈著羅非魚、鱸魚、海鯽魚、鯉魚等多種海水淡水魚類,共設計了30個釣魚漁位,風格迥異的釣魚形式讓人過足“姜太公”的癮。
【海上高爾夫練習場】
海上高爾夫是當前國內外新興的一種娛樂方式,它借鑒陸地高爾夫的形式,利用人們回歸自然、親水嬉水的天性,用碧波蕩漾的水上球場替代綠茵球場。
【夢幻魔都】
是福州羅源灣海洋世界二期三大項目之一,占地2500平方米,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精良策劃,是國內大型的室內魔幻主題尖叫樂園。整個場館分為15大主題區,引入“鏡中魔仙”、“拉斯維加斯黑魔法”、“海賊王3D畫像”等一系列主題元素。
【尖峰國際馬戲】
尖峰國際馬戲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可容納2000名觀眾同時觀看表演。世紀金源集團引進了加拿大星光馬戲室內劇場,采用極致奢華的頂級舞美科技,配合馳名中外的馬戲精英以及搞怪滑稽的動物演出,打造成國內最震撼的尖峰國際馬戲。
【5D飛行影院】
全新的科學技術,全新的場館建設,驚險刺激的熒幕體驗,零距離感受好萊塢大片的魅力,環環相扣的特技演出,在短短時間內展示世界頂尖特技,360°驚心動魄真實體驗,險象環生的探險之旅,超華麗特效與海洋世界全球頂級配置的5D影院完美結合,帶給您無懈可擊的世界級觀影感受!
【冰雪世界】
冰雪世界是福州羅源灣海洋世界二期三大項目之一,是亞洲首創雙層室內冰雪主題樂園。園內展出特色主題互動冰雕作品百余件,耗冰2000余噸,各種形態的冰雕作品配以數千只LED彩色燈管交相輝映,帶給游客如夢如幻的北國風光。
冰雪世界采用了國際上先進的人工造雪和制冷技術,館內溫度常年保持在零度以下,積雪厚達半米,設有百米滑雪道,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也能讓您暢享滑雪的刺激和戲雪的樂趣,是集冰雕觀賞、室內滑雪和冰雪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冰雪旅游項目。
西洋宮(陳靖姑文化)
西洋宮又稱“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順懿夫人宮”、“普濟崇福宮”,俗稱西洋宮,與古田縣臨水宮、福州下渡陳靖姑故居并列為陳靖姑文化發祥地。西洋宮位于羅源縣西部的飛竹鎮畬族村境內,距羅源縣22公里。
畬山水景區
中國畬山水景區依山傍水,青山、碧水、綠樹景觀渾然天成,為福建人文奇觀、福州生態標桿、羅源旅游新畬風。畬山水景區位于福州僅有的兩個畬族鄉之一的羅源縣霍口鄉,連接山垅灣、崗尾等畬族村,與閩侯縣接壤,景區面積約為13000畝,總投資12000萬元,其起點距羅源縣城區約38公里,距福州市國家森林公園約59公里,屬羅源“畬風海韻”旅游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福建少有的畬族景區、羅源少有的重點景區之一。
畬山水以山稱奇,由南龍北鳳構成景區的溝壑峽谷地形,龍山鳳山起伏連綿不斷,沿著漫步道順山而上,可看到林中若隱若現的溪水,可聽到瀑布跌落拍打石頭的嘩嘩聲,在初冬季節還可欣賞到被染紅了的百年紅楓林;沿路而下,可與那清澈見底的溪流來個氣密接觸。在山澗,沐浴零星的陽光,吸收高濃度的負氧離子,來個獨一無二的森林SPA。
畬山水以水叫絕,素以“純凈水世界”而著稱。溯溪而上,溪水清澈見底,水質甘甜、讓人贊嘆不絕、流連忘返。一路上或有溪谷泳池,或有戲水平臺,或有天然山泉浴池,或有淺灘深潭,或有瀑布飛泉。三井水瀑布、二井水瀑布、一井水瀑布、葫蘆門瀑布等或飛流直下,或跌水拍打,即使是枯水期的一井水瀑布那面巨大的石壁也形成了畬山水獨有的一道景觀。
畬山水景區以畬族民俗風情為基調,在確保景區原生態環境條件下,以畬族特色木制建筑體、裝飾品、工藝品,穿戴畬族傳統服飾,并有畬寨山莊、畬風表演廣場、畬鄉對歌臺等展現畬族民俗傳統,以此來豐富畬山水景區的文化性、科普性、娛樂性以及游客的參與性。
福湖畬族文化村
霍口畬族鄉福湖畬族文化村以藍、雷兩個姓為主,占全村總人口94%,村民使用畬語和漢語。繼2006年被列入福州市首批民間文化(畬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3年被評為“三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2014年獲評“旅游特色村”稱號,2015年又入選首批國家級鄉村品牌。此次入選將更大程度地提高福湖村的鄉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近年來,福湖村注重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加大鄉村旅游發展力度,并積極引進外資,多措并舉促發展。福湖畬族民俗館已于2015年5月19日開館,民俗館總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780平方米,館內收集了600多件展品,吸引了很多周邊地區的游客前來體驗畬族傳統文化。并通過不斷的旅游推介、民俗風情展示等活動,大力度打造畬族文化品牌。
碧巖寺
碧巖寺座落在羅源灣北岸的雙貴山中。距羅源縣城21公里。寺藏于巖洞中,為福建省著名巖寺之一。
碧巖寺依洞建筑。據《羅源縣志》記載,寺始建于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稱碧巖庵。明代重建,后改稱碧巖寺。現存建筑物為清同治二年(1863年)仿明制建筑,風格古樸,造型大方。但建筑面積僅164平方米,只作法堂、僧舍使用。大雄寶殿則設于巖洞之中,佛象依洞壁塑造,與整個巖洞十分協調,勘稱匠心獨運。
碧巖洞內有“六奇”:一為洞穹上方縫隙長有一藤,已愈千載,藤粗過指,倒懸于巖洞中央,尾部枝繁葉茂,又因每年九月盛開白色小花,人稱“千葉寶蓮花”,四季不凋,生機盎然。二是洞穹上滲出清泉,滴瀝而下,晝夜不絕,微風動處,猶如雪花紛飛,蔚為壯觀,羅川八景稱之為“碧巖飛雪”。寺僧稱泉水為“玉液”,還說抬頭張嘴能接住“玉液”,便會福運延綿,游客不禁要試試,但真能接著者十不過二;三是洞左側的仙果樹。樹高4米,長于石罅之中,未蒙洞外陽光雨露,卻生機勃勃,每年農歷六月,仙果成熟季節,前往進香、嘗果者不計其數。四為洞左的石穴。相傳,此處原是一塊隆起的石頭,形如雞籠,稱“金雞籠”。天色將曉,石會發出響亮的雞啼聲。居住山下的里山村村人聞聲起床,開始下地勞作,由于勤勞,生活也過得紅火。但一懶漢嫌其擾人,將其炸毀,懶漢落入山谷,變成一堆牛屎,后化為石頭;而“金雞籠”落在羅源灣北側海面上,成為雞籠嶼。石雖飛走,但洞口石穴仍可隱約聽到雞啼聲。五是洞右側的“留米石”。
相傳,石縫中每日有大米流出,供給寺內當日僧眾食用,人稱“流米石”。一日,寺僧請客,嫌米流得太慢,便把石縫鑿大些,誰知粒米不流,即使已露出石縫的大米也卡在其間。游客到此,必在石縫鑿大些,尋找那被卡住的大米。六為“仙人字” 。抬頭仰望,在洞額的石縫中可隱約辨出“回仙巖”三個字。有關“回仙巖”三字,曾流傳一段神話:古時碧巖森林茂密,環境幽靜,為仙客常游之地。一日,住持僧秀,見一道人來游,口吟“秋風扶我步崔巍,此日登臨第二回。長嘯一聲山谷應,山靈知是道人來。”念畢,以手畫石,洞額隨即出現“回仙巖”三字。住持僧秀認為“回”字為兩口相重,即是“呂”字,便認為此道人便是八仙中的呂洞賓,而且是第二次暢游碧巖。欣賞畢洞內“六奇”,再眺望洞外山形怪石,更是一番景觀:或如臥虎觀潮,或如巨象吸水,或婉若游龍,或翩若驚鴻,天高云淡,草樹紛拔,使人目注神迷。
出洞口,便入山澗。水從高處纏繞石而下,又跌入深谷,發出潺潺之聲,回文詩中“半山流水響潺潺”即指此景。若登上對面的“ 臥虎山”俯瞰“碧巖”,更可看到整座山巖猶如獅怒吼,巖洞酷似獅口,洞宇深處佛殿琳宮,金碧隱隱,香霧纏綿,燭火閃爍,又聽鐘鼓梵聲肅穆祥和,猶如神仙洞府。
碧巖寺,奇山怪石,步移景異,催人陶醉。清人梁文煊曾有詩贊之:“探奇不用覓丹梯,父老相游曳杖藜。閉日巖懸無鳥宿,當風洞曲有猿啼。猙獰石骨荒云裹,滴瀝泉聲亂草迷。自是仙縱偶棲息,蒼苔點綴壁間題。”